今天周末,依然很忙,網上問診接連不斷。作為婦科醫生,被問到最多的還是“大姨媽”的那些事。
我仔細整理了一下關于“大姨媽”提問最多的幾個問題,今天先說第一個:大姨媽推遲了怎麼辦?
想來這也是很多女性的困擾:月經總是遲到,動不動就推遲,這樣是有問題嗎?要不要治療?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作為資深婦産科醫生,我當然是清楚明白的,但我想讓有這種月經困擾的女性們也能弄明白,至少在看完這篇文章後,能大概知道是怎麼回事,真的出現問題時該怎麼去看病,而不是一頭霧水,被人忽悠胡亂吃藥,避免走彎路。
月經的固有規律是這樣
女性的月經是卵巢排卵,内膜随着激素發生周期性增生脫落的過程,當小姑娘月經初潮來臨時,就意味着她開始具備生育能力,是性成熟的标志。
月經周期是從上次來月經的第一天到下一次來月經的第一天的這段時間,長短不一,因人而異。和有的女性朋友想的不一樣,大多數人的月經周期是21~35天,并非固定在一個月的同一天來月經才叫月經規律。如果你本身的月經周期是35天,那麼就會出現上個月月初來月經,下個月月中來月經,再下次月底來月經,每次間隔的時間差不多,這種情況不叫月經推遲,而是規律的月經。
月經周期分為卵泡期跟黃體期。卵泡期是卵泡發育成熟的時期,時間長短不一樣,它決定着月經周期的長短,如果卵泡發育遲,排出晚,月經周期就長;如果沒有排卵,月經就會遲遲不來。除了排卵之外,如果子宮内膜出了問題,不能正常脫落,也會導緻月經推遲。
以上這些是月經推遲的基本原理。
為什麼月經會推遲?
月經跟卵巢排卵相關,那麼月經發生變化時,自然也跟卵巢排卵有關,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
卵巢排卵并非由電腦控制的那麼精确,總有發生變化的時候,并不是完全固定不變,比如受到飲食、環境、氣溫,睡眠,心理狀态等情況的影響,導緻排卵推遲,因而出現月經推遲。大家可以回想一下,過年回家或者出國,水土變化,或者情緒焦慮,睡不好,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是不是月經也會發生變化?
所以呢,通常情況下,因為這些外界因素影響導緻的月經推遲,大多在一周之内,這樣屬于正常生理性變化。如經常出現推遲超過7天以上,就可能意味着出現問題,需要去醫院就診檢查了。
引起月經推遲的常見病理性原因如下:
如果經過檢查,沒有發生明顯疾病,偶爾出現的月經推遲不要緊,可以使用黃體酮之類的孕激素讓月經來。倘若發現疾病,就需要對症治療了。
黃體酮隻能解決一次月經推遲,不能解決以後的月經推遲。有的女性覺得吃黃體酮就來月經,不吃就不來,是對黃體酮産生了依賴性。這就是冤枉黃體酮了,明明是自己體内的激素水平或子宮内膜出了問題,沒有恢複正常才不能來月經,跟黃體酮可沒有關系。
另外,最後再說一個問題,總有女性患者問我,“怎麼來保養子宮和卵巢?”
姑娘們,沒有保養子宮和卵巢的調理辦法,平時好好吃飯,不要過度節食,少熬夜,減少不必要的流産,多鍛煉身體,這就是最好的方式,何必浪費錢。
#健康科普排位賽##健康瘦一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