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華夏瑰寶漢字

華夏瑰寶漢字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31 19:10:25

唐 榕

一、漢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文字是人類文明的标志。

人們有所不知,無論是漢字或者是字母文字,還是蘇美爾的楔形文字,以及古埃及文字,都不是最早的文字。

人類文明史中最早文字的雛形是古卦爻符号。據考古發現,這些古卦爻符号統統出現在中國。

這些10000年前就早已存在的古卦爻符号才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就是早在甲骨文之前就已存在了至少7000年的漢字“初文”,或者叫“文系統"。而作為漢字初文的古卦爻符号至少比公元前3400年才出現的蘇美爾楔形文字的雛形要早3000年都不止。

“文系統”中的古爻古卦符号不僅是中國漢字的前身,而且也是西方拼音字母的前身,故文系統中的古爻符号是世界通用符号之母。

文系統又包括三個子系統:1、龍文蛙文系統,2、卦爻符号系統,3、結繩符号系統。古爻符号大約出現在距今約8000到10000年之間。

中國的文系統即古爻符号最初并不用于記錄語言,而隻限用于記錄“天意”、“神意”和“道義”一一這是卦爻符号與語言文字符号的最大區别。

華夏瑰寶漢字(問祖尋根華夏文明探源)1

八卦符号圖

中國古文字實際上有五大系統:龍文蛙文系統、卦爻符号系統、甲骨文系統、文言系統、白話系統。除了中文之外,人類文明史中的其他所有文字,都不曾存在龍文蛙文系統、卦爻符号系統、甲骨文系統和文言文系統,而都是白話文系統。這就證明了唯有中國文字演變史的邏輯鍊條是完整的,也證明了中國文字是世界上最為古老、最為穩定、适應能力最強和生命力最為頑強的文字。

另外,中國文字從文到字的進化不是突變的,而是循着自然演變的規律逐步發展起來的,故雖然晚至商代中國才出現了較為成熟的文字系統,但這恰恰證明了中國文字的持久性和穩定性。

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隻有我們中國的文化是始終沒有間斷過的傳承下來,也隻有 “漢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變過來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

從大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的“甲骨文”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後秦始皇統一中國,中國文字才逐漸走上了發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華夏瑰寶漢字(問祖尋根華夏文明探源)2

中國最早發現被刻在龜闆上的甲骨文

中國漢字的發展成為維系中華民族曆史發展進步的一條生動鮮明的脈絡,各個曆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體,有着各自鮮明的藝術特征,如篆書古樸典雅,隸書靜中有動,草書風馳電掣、結構緊湊,楷書工整秀麗,行書易識好寫,實用性強,字體多樣。

我國著名語言學家羅常培先生說過:“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這個民族過去的文化靠着它來流傳,未來的文化也仗着它來推進。”

華夏瑰寶漢字(問祖尋根華夏文明探源)3

中國的象形文字

漢字屬于表意文字,是一種用象征性書寫符号記錄詞或詞素的文字體系。

比如“日”形狀像太陽,“月”形狀像月牙。日和月都有光,兩個合在一起更亮,這就是“明”。

“孝”字的上邊是個“老字頭”,下邊是“子”,是小孩攙扶着老人的形象,就是盡心奉養父母,照顧父母的意思。百善孝為先,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殷周以來許多典籍、文獻、詩歌小說、文獻、碑刻都是由漢字所寫,也是因為漢字的使用,漢字成為了文化的活化石。

一般說來,象西方那樣直接借用或改造外來的文字來作為自己的文字,雖然很快、很有成效并具有突變性,但其穩定性和适應能力很差,并且文化斷層的出現是極其危險的。

由于西方文字史缺少了從“文”到“字”的漸變過程,故從其文字的突變性來看,既不載神,又不載道,隻能載言。

中亞或西亞遊牧部落最早接觸到中國的文系統。然後将文系統中的古爻符号直接拿來改造成記錄語言的表音字母,但卻又成不了體系。

在西方各國的文字中,“文系統”的部分是一片空白。文言文和白話文的區别就在于前者與語言是否同步。白話文與語言完全同步,是語言的符号化、文字化。但文言文卻并不與語言同步,而且刻意在與語言保持距離,因此,文言文不是語言的符号化,而是與語言相對獨立的一套抽象符号系統。

衆所周知,《黃帝内經》成書于西漢,《神農本草》成書于東漢。但毫無疑問,文字出現之前的口傳“黃帝内經“和“神農本草”肯定要早于西漢、東漢,甚至早于傳說中蒼颉造字的黃帝時代,即真正的伏羲之子的神農氏時代。

所以說,中國文字是世界上最為古老的文字。

中國文字是從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一脈相承下來,它是社會文化、民族文化發展的結晶,代表着民族的自尊、自強,使整個民族成為一個文化的集合體,并且從多個方面表現中華民族的文化、信仰、風俗習慣等,使中華民族的古代文明世代相傳,發揚光大。

中國漢字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觀也積澱着中國文化的結晶,中華傳統文化也依靠着漢字流傳得更為久遠。

華夏瑰寶漢字(問祖尋根華夏文明探源)4

世界主要國家的語言

全世界目前大概有7000多種語言,其中最主要的語言都可以用文字來書寫記錄。比如,中國和日本用漢字,歐洲拉丁語族、日耳曼語族以及越南語、印尼語、土耳其語等非歐語言都使用拉丁字母,阿拉伯語、波斯語、維吾爾語、烏爾都語使用阿拉伯字母,希臘語、印地語、藏語、泰語等語言也都有自己獨特的書寫系統。有的語言的書寫系統還不止一種。

除了中文和日文兩種使用漢字的文字外,其它文字都是表音文字(包括日文假名)。表音文字中除了日文假名和韓文外,都是字母文字,而且所有的字母的起源都是相同的。

因為中國文字是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漢語,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語言。

漢語一個字是一個聲音,英文則一個單詞是若幹個聲音。英語有20個元音20個輔音沒有聲調,所以,英語的聲音種類不會超過20×20=400個。漢語則有20個聲母39個韻母和4個聲調,連乘的結果大約是3000個聲音,最常用的也有1200個聲音。所以,中國的普通話想表達1個事物,隻需1個聲音,耗時1/4秒,而英語想表達1個事物往往需要多個聲音。普通話的聲音種類多于英語,所以,中國人的思考速度比美國人快。

相同時間,思考速度快的人,自然能夠思考更多的問題,當然也就更聰明。中國人最聰明、全世界的科學家華裔最多的原因就在這兒,這是中華民族的先天優勢。

在英文世界裡,沒有20000個字别想讀報,沒有30000個字别想把《時代》周刊讀順。大學畢業10年的職業人士一般都懂80000字。漢字就不多說了:國家的掃盲标準是1500字,理工科的大學生一般掌握3000-4000字,搞科研都沒問題。至于讀書看報更是小學畢業生都可以做到的。

目前,英文詞彙已突破40 萬,預計下世紀中葉,将突破100萬大關。而漢語則相對穩定,現在中學生還可以琅琅上口地讀屈原的楚詞。英文就難了,太不穩定。現在的人們讀沙士比亞的原著已困難重重,更不用說讀400年前英國詩人喬叟的詩了。

相比之下,漢語就完美多了:能用更少的字表達更豐富的思想。

中國文字除了是語言的表達方式和留存方式外,還蘊含了中國偉大的哲學思想。因為中國文字的穩定性,是智慧傳承的基礎。這種穩定的文字,讓我們能讀懂自己祖先的文明,才能不斷的繼承和進步。

二、中國漢字成就了書法藝術

文字是人類信息交流的工具,或者說是載體。漢字流傳的時間最長,幾千年曆史,有同樣長的曆史的幾個文明都消失了,唯獨漢字還能千年不衰,一脈相承。

漢字經過了5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隸書 → 草書→ 楷書 → 行書。以上的“甲金篆隸草楷行”七種字體稱為 “漢字七體” 。 甲骨文是一種篆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它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是最原始的中國文字。

金文指殷代圖像金文,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又叫鐘鼎文、彜器款識。與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顯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的寫法,使形象生動逼真,渾厚自然。與甲骨文筆道細、直筆多、轉折處多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筆道肥粗,彎筆多,團塊多。 篆書:篆書分為大篆和小篆。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周宣王的史官史籀别創新體而成,以趨簡便。故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書、史書之稱。大篆散見于《說文解字》和後人所收集的各種鐘鼎彜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時所作石鼓文最為著名。大篆的發展結果産生了兩個特點:一是線條化,使粗細不勻的線條變得均勻柔和,簡練生動;二是規範化,字形結構趨向整齊,逐漸離開了圖畫的原形,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 小篆又名秦篆,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的标準字體。由大篆簡化而成。因其具有筆力遒勁之意,又名玉筋篆。小篆之形體結構規正協調,筆勢勻圓整齊,偏旁也作了改換歸并,在中國文字史上具有極重大的意義。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點,那就是它的線條用筆書寫起來很不方便,所以幾乎在同時也産生了形體向兩邊撐開成為扁方形的隸書。

華夏瑰寶漢字(問祖尋根華夏文明探源)5

小篆字體

隸書:從小篆向隸書演變的第一步,最顯着的變化是從婉曲的線條變為平直的筆畫,從無角變成有角。漢代,隸書發展到了成熟的階段,漢字的易讀性和書寫速度都大大提高。

草書:草書,又稱破草、今草,由篆書、八分、章草,沿襲多種古文字變化而成。隸書之後又演變為章草,而後今草,至唐朝有了抒發書者胸臆,寄情于筆端表現的狂草。草書本于章草,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帶有比較濃厚的隸書味道。章草進一步發展而成為“今草”,即通常人們習稱的“一筆書”。今草大部分較章草及行書更趨于簡捷。草書給予觀者豪放不羁、流暢之感。

楷書:糅和了隸書和草書而自成一體的楷書(又稱真書)在唐朝開始盛行。我們今天所用的印刷體,即由楷書變化而來。“楷書“又名真書、正書、今隸。楷書有一種穩重而衍生出甯靜之感;文字因個人書寫的方式、性格之異,而有不同風格的同一字體。 行書:行書是介于楷書與草書之間的,運筆自由的一種書(字)體。它書寫流暢,用筆靈活,據傳是漢代劉德升所制,傳至今日,仍是我們日常書寫所習慣使用的字體。行書不同于隸、楷,其流動程度可以由書寫者自由運用,表現出浪漫唯美的氣息。行書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前人以“龍跳天門,虎卧鳳閣”形容其字雄強俊美,贊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在世界各國的藝術體系當中,唯有我們中國文字自成一體。在英文、拉丁文書法、阿拉伯文中,雖然也有被稱為“書法”的“漂亮的手寫體”,但它們都是表音文字,其表現形象非常有限,因為是字母重複地使用,橫向排列,所以在表現上比較單一。

  我們中國的書法是以中國的漢字為載體,每個漢字的形體都不一樣,字形千變萬化,加上我們中國的毛筆是錐形的,它可以八面出鋒,在書寫的時候,通過速度、輕重、枯濕的變化,可以創造非常豐富的筆墨形象。

  這就使漢字的書法藝術,在表現上大大地超過了表音文字。正是因為這樣一個原因,在世界藝術體系當中,拉丁文書法也好,阿拉伯文書法也好,它們都沒有像中國書法這樣,成為這個民族的一種獨立的純藝術。

在中國曆史上,書法是主流藝術。中國文人藝術,詩、書、畫、印,書法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和音樂、舞蹈、繪畫、詩歌、雕塑并列,是一種純藝術。這樣的一種藝術的地位,在西方國家我們是看不到的。在中國,書法家和畫家和音樂家一樣,都是中國的藝術行業裡面的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中國的書法是構成中國造型藝術的基礎。因為中國畫,也是以點線作為基本的語言基礎。中國書法線條所追求的筆墨神韻,構成中國畫表現的基礎性的語言要素。所以,學國畫的人,都要練書法,書法成為國畫的基礎學科。  

華夏瑰寶漢字(問祖尋根華夏文明探源)6

一筆草書 字畫一體

古希臘、古羅馬時代,非常繁榮的雕塑藝術,奠定了西方造型藝術的基礎。而我們中國的書法呢,可以說是相當于西方藝術中的雕塑,它奠定了中國藝術的基礎。中國的整個美術可以說是以毛筆、以線條為它的基本的造型元件,構築起它在表現上的豐富的藝術形式。所以在中國藝術史上,書法藝術的影響非常地廣泛,這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特色。

  究其原因,一是中國的漢字是表意、表音,同時又是圖形文字,它的基礎是象形,具有天然的藝術的素質。最初就是看到什麼東西,日月星辰,把它畫下來。然後逐漸變抽象,成為抽象的文字符号。但是這個符号本身,各自還具有獨特的形象。比如說“日”有“日”的形象,“月”有“月”的形象,本身都具有非常豐富的圖形美,每一個漢字就像一個抽象的雕塑,它具有天然的藝術的素質。

二是中國的書寫工具毛筆,它具有一種特殊的構造,它跟西畫當中的油畫筆、油畫刷子不一樣。油畫筆是平的,但中國的毛筆它是一個錐形的形體,中間的筆毫最長的,是最挺拔的,最挺健的叫中柱,然後旁邊兩側一層一層加上去呢,叫副披。中柱和副披構成一個圓錐體,那麼它的彈力也不一樣,不同的方向的運筆,墨的下注的方式,所展現出來的線條的力度都不一樣。這樣的一種特殊的工具,就使我們原先所具有的漢字的書法的這樣的一個藝術造型的潛在可能性,就有了工具的支撐。有了工具的支持,就有了一個非常大的表現的這樣的一個空間。

三是在中國的曆史上,我們的先民,特别是使用毛筆的這些文人、書法家、畫家,他們在書寫的時候,不僅僅是把漢字的書寫當做一種生活的記錄。而且在書寫的過程中,他們發現漢字有這麼多的圖形美,毛筆的點線又有這麼豐富的表現功能。所以他們就有意識地把生活的文字書寫,加以藝術化的拓展,表達出一種情感,賦予感染力。這點和其他國家的文字傳承有所差異。

華夏瑰寶漢字(問祖尋根華夏文明探源)7

價值3.8億元的王羲之書法作品,堪稱史上最牛

古人的創造智慧,就使漢字的方塊字形自身具有的造型可能性,在毛筆工具所賦有的表現力支持下,三者結合一起,使中國的漢字書寫,從實用的層面,走向了藝術表現的層面。可以說,這是我們中國文化,中國藝術一個和西方文字書寫,和其他的民族的表音文字的文字書寫,非常不同的地方。也正因此,中國漢字,相對獨特地成為了書法藝術。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中華文明也是獨具特色。

(未完,待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