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是日常飲食中常見的食材,多用于煲湯提鮮。初春的早晨,一屜小籠包再來一碗紫菜蛋花湯,全身充滿暖意。由于紫菜富含B族維生素、胡蘿蔔素等維生素和鈣、鐵、鎂等礦物質,紫菜也受到許多家長的歡迎,常在寶寶的輔食中加入紫菜。
然而,在一些微信群、自媒體上流傳着這樣的流言,撕不斷、嚼不碎,還有明顯腥臭味的紫菜都是用廢棄黑塑料制成的假紫菜。對此,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曾公開表示,上述情況都是紫菜的自身特性,完全不能說明紫菜存在質量問題,更不存在“塑料假紫菜”。
放久的紫菜怎麼變綠了?
紫菜可謂是低脂肪、低熱量、高纖維的健康食品。紫菜富含B族維生素、胡蘿蔔素等維生素和鈣、鐵、鎂等礦物質,其中硒和碘含量尤其豐富。紫菜還富含膽堿和甘露醇,前者有增強記憶的作用,後者是一種有效的利尿劑。另外,紫菜還富含谷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等多種鮮味物質,使之成為餐桌上的增鮮湯料。
也有些朋友發現,紫菜儲存過一段時間後會變成了綠色,這是紫菜發黴了嗎?
中國科學院植物所植物學博士史軍曾公開回答,紫菜之所以是紫色的,是因為紫菜中含有一種叫“藻紅素”的特殊色素蛋白。藻紅素可以溶解到水裡。并且,這種色素蛋白并不穩定,特别是遇熱容易分解。除了藻紅素,紫菜中還含有葉綠素、胡蘿蔔素和葉黃素等色素。在它們中間,葉綠素的含量最高。所以,在煮湯時,失去藻紅素的紫菜就褪去了它們原有的紫色,變成了綠色。
紫菜與蔬菜中的葉綠素是一樣的,沒有毒性。那些長期儲存的紫菜,也因為藻紅素逐漸降解而變成綠色,也是正常現象,可以放心吃。
塑料假紫菜并不成立
正常的紫菜是半透明的樹葉樣,确實和塑料有幾分形似。阮光鋒解釋道,紫菜富含膠類等多糖物質,收割晾幹後,紫菜的表面變得光滑而富有韌性,等遇到水後,又會形成比較緊密的網絡結構。而紫菜的凝膠特性和水溫有關,紫菜堅韌不容易撕開,隻是泡紫菜的水溫度不夠而已,如果泡紫菜的水溫夠高,紫菜又會變得松散,也就是我們平時在紫菜湯裡看到的樣子。
另外,“腥臭味”也是紫菜本身的氣味。阮光鋒補充道,這種特别的海腥味主要與蘑菇醇、庚二烯醛有關,蘑菇醇是水産品中的常見風味物質,很多魚和海藻中都含有蘑菇醇;另一個庚二烯醛,鲫魚身上的特殊味道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這種物質。因此,紫菜這種藻類植物反而比魚肉腥味更重。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從造假成本和動機上也曾對“塑料紫菜”予以辟謠:“紫菜本身不貴,用塑料袋造假沒利潤,造假動機不足。”
所以,“塑料紫菜”隻是謠言,紫菜食品可以放心食用。
海苔食用保存也有講究
除了紫菜外,紫菜烘幹、調味加工而成的海苔在零食市場也十分受歡迎。有必要提醒大家,紫菜、海苔也不可過量食用。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曾發文提醒大家,海苔中碘的含量比較高,對于碘缺乏地區,經常吃些海苔,可以起到補充碘的作用。對于碘不缺乏的地區,一次性大量地食用海苔,或者經常食用過多的海苔會增加碘攝入量過多的可能。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每天碘的推薦攝入量是120微克、可耐受最高攝入量是600微克。100克的紫菜中含碘4323微克,每天的建議量2~3克。
另外,紫菜、海苔對光、溫度、濕度、氧氣等都非常敏感,受到光照或在高溫、高濕環境下,就會出現質量劣化,使得紫菜、海苔的味道變差,宜将紫菜、海苔存放在幹燥避光處保存。
(稿件綜合自人民網、科普中國、生命時報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