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孢子菌(pneumocystis)于1909年和1910年分别由Chagas和Carini在感染了錐蟲的豚鼠和大鼠肺組織中發現,并認為是錐蟲的一種類型。
1912年Delanoe夫婦确定其是一種新的病原體,并命名為卡氏肺孢子(囊)蟲( pneumocystis carinii,PC)。
在形态學上卡氏肺孢子蟲類似原蟲,且對殺原蟲藥物噴他脒有效,長期以來被劃歸為原蟲,并一直認為卡氏肺孢子蟲是引起人類卡氏肺孢子蟲肺炎(PCP)的病原體,
1942 年 van der Mear 及1952 年 Vanek 和Jirovec 才确認20世紀30年代歐洲某些孤兒院小規模流行的所謂漿細胞間質性肺炎與肺孢子菌相關。
1956年美國報道第一例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者并發肺孢子菌肺炎(PCP )。
20世紀70年代,美國一些臨床腫瘤中心和器官移植中心出現PCP 聚集性發病。
1976年,Frenkel提議将感染人的肺孢子蟲命名為伊氏肺孢子菌(PJ)以紀念首次發現人體感染肺孢子菌肺炎的捷克寄生蟲病學家伊諾維奇
(Otto jiroveci),但未得到認可。
20世紀80年代初在美國同性戀者中出現PCP 聚集性發病,由此而進一步發現人類獲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 )。
直至1988年,Edman等發現卡氏肺孢子蟲的16S RNA編碼基因核苷酸序列與釀酒酵母菌具有高度同源性,所以現在一緻同意将卡氏肺孢子蟲歸屬真菌。寄生于人體内并引起感染的肺孢子菌不同于以大鼠作為中間宿主的卡氏肺孢子菌,二者的18S RNA序列差異達5%。
随着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證實肺孢子菌的宿主特異性,在1997年肺孢子菌國際研讨會上決定給予其新的命名,但鑒于各肺孢子菌之間是否存在遺傳性差異尚未最終證實,故将其差異暫定為型間差異,而非種間差異,将伊氏肺孢子菌仍歸屬于卡氏肺孢子菌,即人型卡氏肺孢子菌。
其後的研究結果進一步證明不同肺孢子菌之間的差異具有遺傳性,因此肺孢子菌應是一個屬,存在多個不同的種。
1999年,Freukel再次提議應用伊氏肺孢子菌代替卡氏肺孢子菌,得到廣泛贊同。
2001年,在機會性原生生物國際研讨會上一緻通過重新修改命名,以肺孢子菌代替卡氏肺孢子菌成為屬,伊氏肺孢子菌和卡氏肺孢子菌為不同的種。
由于長期習慣,肺孢子菌肺炎的縮寫仍然為PCP
(pneumocystis pneumonia)。
文章來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