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發展子品牌逐漸成為餐飲企業布局不同賽道的有力推手。9月18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泰式麻辣燙品牌嗎啦嗎啦(Mala mala)、燒肉品牌趁燒等多個餐飲新品牌逐漸入市,而這些品牌的背後均是多位餐飲“大佬”所孵化的子品牌。實際上,在餐飲企業拓展市場計劃愈發理性的同時,孵化和加速拓展子品牌的動作愈發強烈。分析指出,子品牌的聯動作用的确有利于企業的發展,不過能否成為公司新支柱還有待觀察。雖然這些新品牌有着豐富餐飲運營經驗的公司背書,但還需找尋自身定位,借以往經驗可取之處為品牌帶來更多收益。
“帶資”入局
一波新品牌逐漸進入大衆視野。近日,餐飲界衆多賽道迎來新選手,燒肉品牌趁燒即将開出全國首店,泰式麻辣燙品牌嗎啦嗎啦(Mala mala)和快餐品牌萃華樓小廚坊已經分别在上海和北京開出首店。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新品牌均是在餐飲界具有一定“話語權”品牌的子品牌。
以趁燒為例,該品牌為呷哺集團旗下新品牌,即将在上海開出首家門店,主打“烤肉 酒 茶”的複合型業态,客單價在250元左右。呷哺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呷哺多品牌集團會員系統已上線,呷哺呷哺、湊湊、茶米茶、呷哺食品、趁燒等品牌的會員已打通。 據内部人士透露,首批門店計劃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落戶。
除此之外,另兩家新品牌的來頭也不小。嗎啦嗎啦(Mala mala)是正沖擊港交所的楊國福麻辣燙旗下品牌,主打泰式口味的麻辣燙,而楊國福麻辣燙已經成立了19年,旗下擁有5000餘家餐廳。萃華樓小廚坊則是由老字号萃華樓所開設的子品牌,新品牌定位與主打正餐的母品牌截然不同,以社區便民快餐為主。
另辟蹊徑尋增長?
自疫情以來,餐飲企業拓店計劃愈發理性,不再一味追求數量。而在此背景之下,企業布局子品牌的意願卻逐漸強烈,似乎成為了衆品牌尋找增長點的重要方式之一。
萃華樓集團總經理王培欣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此次推出的子品牌一大部分原因在于疫情期間的思考:具有社區便民屬性的門店風險小、投入低,并會加速拓展品牌知名度。另外,社區店也與此次主打的正餐類門店形成差異化。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近三年以來,除了上述提到的品牌以外,包括肯德基、東來順、西貝、海底撈、巴奴毛肚火鍋等在内的品牌均孵化了新品牌。從涉足的品類來看,一部分品牌選擇繼續拓展與以往業務相關的品類,例如巴奴毛肚火鍋試水小火鍋業務、小龍坎開出MiniHoogo火鍋菜門店等。而另一部分品牌則是進入全新賽道,例如肯德基推出茶飲品牌爺爺自在茶、西貝推出預制菜品牌賈國龍功夫菜等。
除此之外,在孵化新品牌的同時,不少品牌也加速拓展子品牌以搶占市場份額。不久前,蜜雪冰城旗下咖啡品牌幸運咖開始全國擴張;九毛九集團旗下的慫重慶火鍋廠從大本營也進入了北京等多個新市場,其在财報中也表示,不難看出,即便受到疫情影響,慫重慶火鍋廠的不錯表現,亦成為了九毛九想要加快布局慫重慶火鍋廠的原因之一。
資深連鎖産業專家文志宏表示,雖然疫情帶來一定影響,但大多餐飲企業仍持樂觀态度,所以才會通過子品牌擴張的方式來對企業後期進行發展規劃。餐飲行業空間較大,所以餐飲企業在推出子品牌時能夠充分發揮想象,而許多已推出的子品牌也使得整體品牌更加豐富。另外,許多餐飲企業推出的子品牌都與主營品牌存在一定差異,不過,無論差異度大小,都是希望對主營品牌進行補充,或是作為後續發展的第二或第三曲線。
切勿照搬
實際上,餐飲企業通過多品牌戰略進行品牌提升、分流以及進一步擴張的方式屢見不鮮,但這些子品牌們能否為企業帶來新業績仍是未知數。雖有“靠山”,但不代表穩赢,黯然退場的選手亦不在少數。例如,西貝集團先後孵化了除西貝莜面村之外的弓長張、西貝超級肉夾馍、西貝酸奶屋等品牌,但效果并不理想,後來也決定及時止損。而擁有多個品牌的九毛九集團,因為多種因素關閉多地區九毛九門店以及在今年出售了旗下品牌兩顆煎蛋。
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中心研究員王鵬表示,餐飲市場競争激烈,即便是處于優勢地位的餐飲企業也都在求新求變。推出子品牌便是餐飲企業适應市場變化和需求,尋求更多創新和利潤增長點的方式之一,而運營子品牌并非易事。王鵬建議,子品牌需要小範圍測試,在快速叠代找到發展方向後再進行規模化布局。另外,一般來說,餐飲企業推出子品牌大多是建立在現有的優勢之上,所以要考慮子品牌與自身的匹配度,在找到自身定位的前提下将現有優勢最大化。
文志宏指出,餐飲企業推出子品牌時首先要分清主次關系,對不同時期的品牌發力點進行提前安排和布局。同時,部分布局子品牌失敗的企業是由于此前設想過于理想化,企業在推出子品牌前需要做好充分準備。不僅如此,子品牌與主營品牌存在較大差異,甚至在品牌文化和機制上都有所不同,所以需要匹配出相對獨立的團隊來進行探索,不可将此前的經驗生搬硬套到子品牌上。
北京商報記者 郭缤璐 張天元/文并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