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也像媽媽?看了太多講述母女情深的故事,自己也會偶爾在文章中提到自己的媽媽,可很多人忘了,婆婆也是叫媽,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婆婆也像媽媽?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看了太多講述母女情深的故事,自己也會偶爾在文章中提到自己的媽媽,可很多人忘了,婆婆也是叫媽。
人們用“媳婦熬成婆”來形容地位得到提升,不用再小心過日子、常常擔心受氣的改變過程。貌似婆媳矛盾才是中國社會最不可調和的矛盾,婆媳關系緊張也成為茶餘飯後,甚至影視、小說的不老主題。
那個“我和你媽同時掉到水裡,你先救誰?”的問題演繹出不同版本,母親總感覺自己辛苦養育的兒子被另一個女人搶走了,而媳婦總也不能理解男人長大了為何還成天受媽管。很多女人沒有發現,自己既是兒媳,有一日也可能成為婆婆。
前段時間聽了一個很感人的婆婆故事。那是一個農村婦女,如同很多農村媽媽一樣,她在家中依然刨地喂豬,默默無聞,兒子讀書有出息,在城裡結婚生子,很少回家。後來兒子有了外遇,做媽媽的小心翼翼,害怕兒子和兒媳離婚,自己又不敢說兒子一句半句,即使知道是兒子不對,可除了默默流淚就隻能請兒子身邊的朋友去規勸。
有一天,得知兒子出差的老人自己坐車上百公裡,趕到兒子工作的城市找到兒媳,她說知道有老方法可以使兒子回心轉意。她要求兒媳騎着摩托車穿越平地起高樓的城郊,帶她到一座寺裡去許願,她堅定地以為這樣兒子的家就不會散,兒媳拗不過她,隻得帶她去。可幾天後,兒子出差回來,見到她卻是一臉不高興,硬生生送她回了老家。
十多年後,當那個失婚的兒媳與人講起這段往事,竟忍不住數度哽咽。她說這些年來,她每每回想起前婆婆,最多的總是她們一起穿過城郊塵土飛揚的工地,婆婆緊緊抓着摩托後座,就像緊緊抓住挽救兒子婚姻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一樣,虔誠地祈求上蒼讓兒子的心回歸家庭的情景。媳婦當時對丈夫失望,對那段婚姻厭惡,甚至連帶不想理婆婆,她覺得那個出軌丈夫的媽媽是如此愚昧、無知。
時隔多年,自己的孩子慢慢長大,自己的母親慢慢變老,自己也在生活的磨砺中漸趨成熟,想到結婚後那幾年每次回老家,婆婆連碗都不讓自己洗一個,有好吃的總是留着帶給他們,那個慈愛的母親形象漸漸高大起來。被出軌兒子強硬送走的那天,婆婆回望時眼神裡交織的心疼、無奈、擔憂、恐懼穿透一切。“那時候,作為一個農村媽媽,她做了所有她能做的,以挽救我們的婚姻。”這算是前兒媳對婆婆最高的評價。
以前在老家,常常聽一群升級為婆婆的女人議論,現在孩子結婚小,有的跟公婆一起生活的時間甚至是跟自己父母生活時間的好幾倍,可對婆婆的抱怨,對兒媳的數落也是不絕于耳。
我爸媽結婚30幾年,早些時候,奶奶和媽媽的關系不算緊張但也時常有小摩擦。直到這些年,我們都在外奔忙,家中常常隻剩奶奶和媽媽兩個人,奶奶身體日漸衰老,雖然大多數時候生活還能自理,可已不放心她獨處,媽媽開始哪裡也不去,靜心在家陪伴,實在有不得不離開的事情,也隻能讓幾個姑媽短暫照看。有時候回家,遇上下雨,媽媽外出沒帶雨具,我們送得速度稍微慢點,一向疼我們的奶奶居然會發火;每次有什麼好吃的,媽媽總要先夾一箸給奶奶,甚至奶奶不吃的菜家裡基本是不做的。
經過多年的相處,不是媳婦熬成婆,是婆媳熬成了母女,說到底,婆婆的稱謂也終歸是“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