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紅柿媽媽
有位寶媽說,乍一眼,兒子手上有“一道疤”,給她吓了一大跳!
那種傷疤很深,刀痕非常清晰,開口極大,不像是普通傷口。
寶媽當時急壞了,趕緊抓住兒子的手,就詢問孩子:“這是咋弄的?你怎麼了?”
沒想到,才上小學的兒子,竟然表現得極為不耐煩。兒子甩開了媽媽的手,指責媽媽:“别假惺惺的了,你什麼時候真關心過我?”
媽媽又氣又急,一個巴掌甩了過去,打的大耳光非常響,打完兒子,媽媽繃不住了,哭出了聲。
此時,兒子卻哈哈大笑起來,拿起桌上的水杯,倒在了手上,隻見深色的疤痕一下子模糊了,顔色褪去了一大半。
媽媽恍然大悟,更加恨兒子了:“你神經兮兮的,畫這玩意幹啥?”
兒子沒再說話,眼淚在眼圈打轉兒,兒子端起飯碗,往嘴裡扒拉飯,臉上卻笑微微的模樣,很好看。
事後,兒子說,那階段媽媽不怎麼理會他,不太關心他。他以為都是自己的成績下滑了,媽媽不愛他了。沒想到,媽媽還是“很疼他”,這讓他非常地感動。
其實,在生活中,有的媽媽心很細,有的媽媽卻十分粗心,很容易就會忽視孩子的心情,讓孩子誤會媽媽“不愛他”。
這位寶媽在育兒群裡一分享,立馬好多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也愛“畫傷疤”,他們也不知道為什麼孩子會喜歡畫這個,不會覺得很可怕嗎?
其實孩子喜歡在手上“畫傷疤”,他是給向家長傳遞某種“信号”,家長可要知道:
①圖刺激,覺得好玩
有的孩子很孤獨,情緒低落,會虐待自己,但又不敢真的傷害自己,就會“畫傷疤”,圖個刺激好玩。
孩子覺得敢“畫傷疤”也很酷,自己跟别人不一樣,就很潮流。
②為了吸引媽媽注意
有的孩子“畫傷疤”是為了發洩壓力,緩解焦慮,釋放不開心。或者,就是想要吸引媽媽的注意,博得媽媽的眼球,試探媽媽到底關不關心自己。如果媽媽發現了“傷疤”,很擔心,就說明媽媽很疼他。
小孩子跟媽媽鬧情緒,都有一種想要戲耍媽媽的欲望。孩子希望通過媽媽的反應,感受到媽媽對自己的疼愛。
媽媽是不是真的“疼孩子”,從這兩點就能看出來,真的假不了!
1.疼孩子的媽媽,觀察孩子很仔細
媽媽是不是真的疼孩子,就看媽媽觀察孩子,是不是特别仔細。媽媽越愛孩子,觀察孩子就越仔細,這點假不了。
孩子的喜怒哀樂,孩子的言行舉止,都能反應出孩子當下的心理動态,都能推測出孩子此時的心境。
如果媽媽真心“疼孩子”,就會從孩子細節中的表現,感受到孩子的情緒波動,體會孩子的心情,理解孩子的苦衷,盡自己的力量讓孩子滿足和快樂。
總之,媽媽觀察孩子越仔細,越是真的“疼孩子”,這點假不了。
2.疼孩子的媽媽,看見孩子受傷,很着急
小學生流行“畫傷疤”,媽媽疼不疼孩子,從媽媽的反應就能看出來,
看見孩子受傷,真心“疼孩子”的媽媽,她的第一反應就是着急、害怕,想要立馬知道真相。
這種迫切的心情,每個用心疼孩子的媽媽都會有。
就像上述中的寶媽一樣,如果她不愛孩子,就不會認真地觀察孩子,更不會看見孩子“畫傷疤”,一下子就急得不得了。
可惜,孩子年紀小,總會有自己的小想法,容易跟媽媽産生誤會,誤以為媽媽不愛他。好在,媽媽的言行中,都透着滿滿的母愛,讓兒子跟媽媽冰釋前嫌。
媽媽給孩子一個擁抱,對孩子說句“我愛你”,孩子會更幸福
很多媽媽都疏于表達,不屑于對孩子說“我愛你”,更不樂意給孩子一個擁抱。媽媽會覺得,這樣做就是“閑的慌”。
但是,如果媽媽不純粹直接地表白,不跟孩子用語言和肢體交流,孩子很容易在有情緒時,劍走偏鋒,做出“畫傷疤”甚至是傷害自己的行為。
如果讓孩子每天都在溫暖中成長,每日都知道,他的媽媽很愛他。那麼也許,孩子在“畫傷疤”的時候,就會想到媽媽,不忍心讓媽媽擔心。
一個擁抱,一句“我愛你”,就可以讓孩子感覺有人在關心他、有人在愛他,孩子也會更幸福。
千萬别等着孩子“畫傷疤”,給媽媽暗示時,媽媽再去這樣做。那樣的話,就太遲了些。
有調查發現,小學生中就有不少孩子,有“畫傷疤”的行為。這足以說明,孩子們需要被家人關心,需要媽媽的愛和擁抱。
你身邊有喜歡“畫傷疤”的小孩嗎?#淩晨爸媽成長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