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賈島這個名字,大概是小學的時候。記憶最深刻的就是賈島“推敲”詩中字句的典故。
據說賈島曾經在某詩中寫了一個和尚返回廟宇的情節。其中有兩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一開始賈島寫的是“僧推月下門”,但感覺不太好,沒有力度。于是反複修改這個“推”字,後來終于選定了“敲”。因為“敲”比較響亮,更能顯示出僧人回廟中的情景。
賈島畫像
他曾經出家為僧,還俗後屢試不第。賈島的人生也很不順遂。但是,他對詩詞的追求卻極其嚴謹。有文章描述賈島刻苦追求詩句,絞盡腦汁,花費大量時間反複修改。他自述曾經“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真可謂語不驚人死不休。
五絕《尋隐者不遇》,是賈島的名篇。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隻是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這首詩看起來自然随和,信手拈來,渾然天成。由此我們看得知,賈島除了推敲字詞,還很善于謀篇布局。
詩中的隐者,也就是作者賈島尋訪之人,應該是一個潔身自好的高人。古代有很多頗有學問者,但又不屑追求功名利祿,于是遁入深山老林,如陶淵明般過着閑雲野鶴般的生活。賈島要尋訪的隐者,估計就是這一類人。
當他來到山上隐者的住處,沒有見到本人,隻見到了他的徒弟——一個小童子。
于是,本詩描寫的就是訪問者與童子的對話,而且是一問三答。詩人隻寫了來訪者的一句提問,省略了其他問話。
第一句描寫了見到童子的地點。雖然隻寫了松樹下,但是讀者立即就會想到,必定是在幽靜的深山老林。
第二句寫童子回答老師采藥去了。由此可見,隐者還是一位懸壺濟世,精通中藥學的專家。
第三句和第四句照例省略了詩人的問話(去了何處?),隻寫出童子的回答,讀者眼前立即出現了蒼蒼茫茫的大山,山中一位正在攀登采藥的隐者,真是言簡意赅,讓讀者自動腦補。
總之,這首詩看起來平淡無奇,但卻蘊含着一種仙風道骨,一種神奇的力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