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草書自叙帖高清

草書自叙帖高清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4 03:26:25

懷素(737-799),字藏真,俗姓錢,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書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稱“草聖”。自幼出家為僧,經禅之暇,愛好書法。與張旭齊名,合稱“颠張狂素”。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随手萬變。他的書法雖率意颠逸,千變萬化,而法度具備。懷素與張旭形成唐代書法雙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傳世書法作品有《自叙帖》《苦筍帖》《聖母帖》《論書帖》《小草千文》諸帖。

《自叙帖》,懷素書于公元777年(唐大曆十二年),現收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大草(狂草)書,凡一百二十六行,首六行早損,由宋代蘇舜欽補成。《自叙帖》乃懷素草書的巨制,活潑飛動,筆下生風,“心手相師勢轉奇,詭形怪狀翻合宜”,實在是一篇情愫奔騰激蕩,“潑墨大寫意”般的抒情之作。

本卷用細筆勁毫寫大字,筆畫圓轉遒逸,如曲折盤繞的鋼索,收筆出鋒,銳利如鈎斫,所謂「鐵畫銀鈎」也。全卷強調連綿草勢,運筆上下翻轉,忽左忽右,起伏擺蕩,其中有疾有速,有輕有重,像是節奏分明的音樂旋律,極富動感。此外也有點畫分散者,則強調筆斷意連,生生不息的筆勢,筆鋒回護鈎挑,一字、一行,以至數行之間,點畫互相呼應。通幅於規矩法度中,奇蹤變化,神采動蕩,實為 草書藝術 的極緻表現。

内容為自述寫草書的經曆和經驗,和當時士大夫對他書法的品評,即當時的著名人物如 顔真卿 、戴叙倫等對他的草書的贊頌。《 自叙帖 》是 懷素 流傳下來篇幅最長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書的代表作。明 文徵明 題:“藏真書如散僧入聖,狂怪處無一點不合軌範。”明代安岐謂此帖:“墨氣紙色精彩動人,其中縱橫變化發于毫端,奧妙絕倫有不可形容之勢。”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1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2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3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4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5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6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7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8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9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10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11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12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13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14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15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16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17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18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19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20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21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22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23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24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25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26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27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28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29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30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31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32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33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34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35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36

草書自叙帖高清(狂草書欣賞自叙帖)37

《懷素自叙帖》譯文:

懷素家住長沙,幼年就笃信佛教,念經參禅之馀,頗好書法。然而遺憾(因身在偏僻之地)未能親眼欣賞古人書法精品,深感見識淺陋。于是擔着書箱,拄着錫杖,往西邊京師長安遊學(有資料說他遊學的地點不止西安,還有洛陽和廣州;洛陽不在長沙以西,應在長沙以北,此處不說“京師”,而說“上國”,可能是懷素留有餘地)。拜見當代名公。此過程頗為錯綜複雜(對“錯綜其事”,有不同理解,我以為“其事”就是說的“谒見當代名公”這件事情;“錯綜”是形容這一過程)。(通過與這些名人雅士交往),有時我也能觀賞到他們珍藏的古代書法珍品(“遺編絕簡”是指這些書法珍品稀少。“編”是指古代用以穿聯竹簡的皮條或繩子,後便用“編”來代稱一部書或一部書的一部分。“簡”是竹簡)。(經名士教誨指點),過去深感困惑的疑問迎刃而解,心胸為之豁然開朗;(經過大量的書寫實踐),在魚箋絹素(“魚箋”“絹素”均為唐代書法家書寫材料的稱呼)上,留下許多墨迹(對“塵點”一詞有不同理解。我以為“塵點”就是書寫的另一種說法,懷素的是非常勤奮的書家,如果沒有紙張,他可以用芭蕉葉作紙練習書法,用壞的筆可以埋成一座墳,他自己稱為“筆冢”。“塵點”應該是懷素的自謙之詞,而不應理解為“魚牋和素絹上多有墨迹污點”),對于我這種與衆不同的愛好,當時的名人和士大夫并不感到奇怪。

顔真卿先生,是著名的書法家,筆法精到,具有很高的藝術鑒賞能力(“水鏡”指明鑒之人,或指“明鑒、明察”),在我的墨迹後題詞稱贊(此句如此翻譯理由不充分,但找不到更好的譯法,暫時存疑)。又因尚書司勳郎盧象、小宗伯張正言曾為懷素寫過(贊美他書法)的詩歌,于是我寫了如下的序文(“叙”同“序”,再看引号最後的“聊書此,以冠諸首”的話,可以推知此序文以後還有内容,至于是什麼,“叙”中未說,推測可能是懷素的草書作品)。

“高僧懷素(“開士”前秦苻堅賜沙門有德解者,号開士;後也用“開士”尊稱高僧),是僧侶中的英傑,氣概爽朗灑脫,性靈開朗豁達;忘我追求草書的最高境界,已由來已久;從長江到五嶺之間,名聲大著。過去吏部侍郎韋公陟看到懷素的草書作品,勉勵他并說他的書法一定會有成就;現今禮部侍郎張公謂,賞識懷素的狂放灑脫,引薦他并與他交往。再加上愛好書法的詩人名人寫詩贊美他,這些詩作常常寫滿卷軸。

以上為顔真卿序文的第一層,是說明他寫此序文的緣由。

草書這種書體,起源于漢代。杜度、崔瑗,草書才開始時以美妙而聞名;到了後漢的張芝(張芝字伯英,他是草書發展史上的的代表人物),他的書法實踐,使草書在衆多的書體脫穎而出,獨擅其美。後來又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繼承了草書的傳統,到唐代虞世南、陸柬之繼續傳承,不僅口授,還親手執筆傳授草書寫法。一直延續到吳郡長史張旭,他雖縱情任性、颠狂放逸,超絕古今,而他的書法作品足可作楷模,其用筆之法也極為詳備;确實是書法之集大成者。 我(顔真卿)年青時候常常拜見老師張旭并從師學習,經常受到老師幫助激勵,他也教我用筆之法;但(遺憾的是)由于我禀性欠佳,天資不好,又被諸多俗事羁絆,不能認真潛心學習書法,至今還沒有取得什麼成就。今天追思老師的教誨,還想得到老師指教,但哪裡還有這種機會呢。

忽然看到懷素創作草書作品(“師”即可以理解為“老師”,也可以理解為“佛門弟子”,猶之乎“禅師”之“師”。有譯文将此“師”譯為張旭,但我以為宜譯為“懷素”),其筆勢縱橫張揚,不同凡響,其運筆迅疾剛勁,令人吃驚。如果仍然能像過去那樣,懷素能夠得到(我的老師張旭)的指點,讓你接納一定的法度規範,那麼,在書法上登堂入室的人,除了(你懷素)誰還更合适呢。隻是感歎還不足表達我的感受,于是暫且寫下這樣的話,以放置在篇首。”

從那以後繼續作歌詩贊詞的,就沒有停止過;這些贊美的詩文,把箱箧都裝滿了。

其中贊美書法字形的,有張禮部的詩句:“(懷素的筆畫)好像曲折長蛇在草上飛馳,又好像旋風驟雨突然來到堂上,滿屋滿是雨聲風聲。”盧員外贊歎說:“(觀賞懷素寫字),有時覺得像朦胧輕煙在古松間缭繞,有時覺得是仰望高峻的懸崖峭壁。”王邕寫下這樣的詩句:“那筆畫有時像寒猿飲水攀援的枯籐,有時像壯士拔山伸勁鐵。”(“壯士拔山伸勁鐵”不好直譯,此詩句意思較為朦胧,形容懷素草書筆畫筆勢剛勁有力,像力大無比的壯士,與“力拔山兮氣蓋世”意思相仿佛,“伸勁鐵”也形容筆畫剛勁。)朱遙寫下這樣的詩句:“(懷素書寫草書的時候,隻看到他)筆下雷霆閃電,字寫成以後,仿佛是條條蟠龍,令人生畏。”

評價概括我的性格和書法風格的,有以下詩文。禦史李舟說:“過去張旭寫草書,當時的人稱他為‘張颠’;看今日懷素作草書,我實在要稱他為‘狂僧’了。用“狂”來繼承“颠”,誰說不可以呢!”張公又說:“稽山賀老〈即賀知章〉隻是略知名,吳郡張颠曾北面稱臣。”禦史許瑤說:“志趣新奇書寫就沒有固定不變的準則,古瘦的字體,似水勢流盡,好像筆上無墨。醉來随手書寫兩三行,醒後再照原樣寫,卻寫不出醉中的神韻。”戴禦史叔倫說:“手以心為師,筆勢轉新奇,奇形怪狀反而合宜。人人想探問此中奧妙,懷素自己也說不知道。”

評價贊揚我書寫速度的,有如下詩文。禦史窦冀詩句說:“(如果我書寫的)興緻來了,便在長廊數十面白壁上,揮毫宣洩(草書)創作的強烈沖動。片刻功夫,聽他大叫幾聲,隻見縱橫白壁上滿布千萬個字。”戴公又說:“(懷素)揮毫行墨,下筆如奔騰的駿馬,滿座的人驚叫,眼睛卻跟不上迅疾的運筆。”

把(我)看作愚昧倔強頑劣的(不能簡單的把“愚”譯為“愚蠢”,“劣”譯為“拙劣”,因為作者是懷素的叔父,說得就比其他人重,而且這段話是話中有話,含義甚多:既有對他的擔心,也有對他的提醒,更有對他的贊揚和鼓勵),就有叔父司勳員外郎吳興錢起的詩:“(懷素是)遠飛的孤鶴,沒有同行的伴侶。(你)是一片孤單漂浮的雲朵,把自己托付給浩渺的天空。(你)‘狂’起來時,整個世界(你)都不放在眼裡,可以說‘狂’到極緻;但是,當你在酒醉之中,卻可以探尋領悟到常人難以獲得的真知灼見。”

(上面所引的)詩文,都蘊含着熱情的鼓勵和深奧的道理,(這些美好的評價和鼓勵)固然不是我這種人能夠承當的(“虛”與“實”相對,“蕩”指放縱,缺乏約束。這段文字可理解為懷素結束全文前的自謙語句),隻增加了我的慚愧與畏懼罷了。

大曆丁巳冬十月廿八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