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廣州市最長命老人

廣州市最長命老人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01 07:20:24

策劃君說:

今天,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有内涵的遊戲———

在惠州市将近500萬的常住人口中,找出能讓人拍手叫絕的罕見姓氏。

根據 《中華姓氏大辭典》記載,中國古今民俗使用漢字記錄下來的姓氏有11969個,其中單姓5327個,複姓4329個,三字姓1615個。其中有一些堪稱“熊貓姓氏”,你可能一輩子也難得遇到一個。

惠州是新興的移民城市,有着異彩紛呈、品類繁多、内涵豐富的姓氏文化特色。為體現惠州“包容四海”的多元文化,《東江時報》今起推出“惠州罕見姓氏大接龍”系列報道,歡迎你的參與。

廣州市最長命老人(惠州罕見姓氏老母)1

豆雙宏(左)和母永彤(右),同住在一個小區,且都從事物業管理工作。

  》》你的姓“少見多怪”趕緊聯系東時君

“哇,你這姓,太少見了!”是不是很傲嬌,是不是很自豪,是不是很感謝老祖宗,自己的姓居然備受 “多怪”。

想知道和自己同姓的惠州人有多少個嗎?想知道自己的姓究竟多麼罕見嗎?歡迎讀者粉絲們,推薦擁有罕見姓氏的自家人或親友。隻要姓氏符合以下條件中的兩項,就可以推薦給東時君:

1、你周圍的朋友同事沒有或者很少同姓;

2、你的姓常常被人誤讀誤寫甚至不會讀;

3、你的姓在惠州隻有不到200人。

掃描東時君二維碼進入頁面,在評論區或後台短信留言,推薦罕見姓氏和相關聯系方式,東時君将抖出這些姓氏主人背後妙趣橫生的故事,并幫牽線搭橋“介紹”同姓中人。

廣州市最長命老人(惠州罕見姓氏老母)2

“老母,樓道的燈不亮了……”“老豆,花園有個水龍頭漏水……”在惠陽淡水的一個小區裡,一個“老母”一個“老豆”成為小區裡的名人,而他們,還都從事物業管理工作。

  母

  母,念“mu(三聲)”

據史籍《風俗通》記載:“胡母,姓,本陳胡公之後,齊宣王母弟,别封母鄉。遠本胡公,近取母邑,故曰胡母氏。”在文獻《姓氏詞典》中介紹:“母”姓曆史悠久,從複姓“胡母”而來,源于田姓,所謂“系出田氏”。

在全國姓氏中,“母”姓排在300位之後。

據惠州市公安局戶政科統計,全市惠州戶籍人口中,“母”姓隻有19人!

  被叫老母感覺占了别人便宜

“你姓母?你真的姓母?就是這個母?”許多與母永彤初次見面的朋友總會糾結地連續發出這幾個問題。母永彤對此習以為常,總會無奈地笑着回答:“對,我姓母,就是父母‘母’!”

  姓氏太罕見而備受關注

母永彤在甘肅白銀出生長大。當初,他的母親跟着外公支邊到甘肅,老家在四川南充的父親當時在甘肅當兵。從小到大,他就深刻意識到自己姓氏的與衆不同。“讀書時,似乎除了我弟弟,身邊就沒有哪個孩子姓母了。”母永彤說。

因為姓氏的獨特,讓母永彤從小備受“關注”。“我這個姓少,所以别人容易記住。”還記得小學考初中時,母親急着想知道他的成績,便跑到教育局去查,很快,工作人員查了分數回複給了母永彤的母親,母親怕出錯,強調了一遍名字,工作人員笃定地說:“放心吧,他這個姓獨此一人!”

因為姓,母永彤年少時也有苦惱。“上小學時同學們喜歡拿我的姓搞惡作劇或開玩笑,那會兒我好想随我母親改姓。”母永彤說。不過,随着年齡增長、見識增長,他就特别珍惜自己這個稀少的姓氏了,因為這是祖先傳給自己的最鮮明的印迹,必須要好好傳承。

  想找“公”姓遇上“豆”姓

母永彤1988年參加工作,在甘肅白銀一國企上班;1991年考上蘭州一職工大學,1994年畢業後,懷着一顆“我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的願望,南下廣州,成為一名物業人。在廣州生活的六七年間,他完成了娶妻、生女這人生中最重大的兩件事。随後,因為工作緣故,他去了深圳,直到2010年,因為公司業務發展,他來到惠州發展。

“因為工作原因去過許多城市,比來比去,還是惠州好,這裡空氣好、環境好,于是決定在這裡定居。”母永彤說。

自從懂事後,母永彤便開始留意身邊是否有同姓人。他說,多年前父親從電視上看到南開大學原校長、我國著名物理學家母國光的事迹,趕緊告訴了他,他一陣驚喜,趕緊上網去查。後來他又從電視上看到一位電影人名叫母鐵軍。幾年前,給他裝修房子的師傅曾提起過有個業主也姓母,但一直沒見過面,此外,他在惠州再沒聽過也沒見過别的同姓人。

“既然有姓‘母'的,那有沒有姓‘公'的?”不過他查了一下:有姓“公孫”的,還有姓“龔”的,就是沒有姓“公”的。

盡管姓氏特别,母永彤在給女兒取名時并未糾結。“注意平仄押韻沒有歧義就好了。”他說,因為女兒早上出生,他給取名“晨”,考慮到叫起來順口,又在中間加了個“雨”字。

随着年齡增長,“小母”漸入中年。“現在朋友之間一般都是 ‘老王、老李'地叫,但叫我‘老母’,總感覺占人家便宜呀。”母永彤笑道,更搞笑的是,現在與他在淡水同住一個小區的有個朋友姓“豆”,周邊人都驚呼:“你倆一個姓‘母',一個姓‘豆',絕配啊!”

  沒渠道了解本家姓的來源

母永彤說,自參加工作後,他就下意識地去思考自己姓氏的來曆。不過,因為父親早年當兵離開家鄉,自己又隻是小時候在老家寄居過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對老家的認識和聯系很少,他至今對“母”姓知之甚少的知識還是來自網絡查詢。

“我祖籍四川南充,據查母姓一支是明末清初遷到那裡的,目前全國母姓主要集中在雲南、四川、河北等地。”母永彤說,因為姓氏的罕見,他不用擔心和别人重名,因為上網一查,還真沒發現第二個“母永彤”。

幾年前,在佛山工作的弟弟加入了一個“母氏QQ群”,把他也拉進去了。“像是找到組織了。”母永彤說,隻是随着微信聊天興起,後來QQ群裡的人聊天少了,大家也沒深入地去探讨姓氏的問題了。

廣州市最長命老人(惠州罕見姓氏老母)3

  豆

  豆:念“dou(四聲)”

豆姓淵源衆多,最初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期周穆王的禦馬師造父之師傅泰豆氏,屬于以先祖名字為姓氏。在全國姓氏中,“豆”姓排到500位之後。據惠州市公安局戶政科統計,全市惠州戶籍人口中,“豆”姓隻有24人!

  被叫老豆我也沒辦法

“豆子、豆豆、小豆、老豆……名字就是個代号,随便大家怎麼叫,我都可以接受。”今年32歲的豆雙宏眨巴他的一雙眼睛,誠懇又無辜地說。身材高大的豆雙宏說話耿直、坦白,簡直是憨“豆”一枚。他說他一直隻是覺得自己的“豆”姓很少見,但從未想過這個少見的姓與别人的大姓有什麼不同。

  父親六兄弟兩姓“豆”四姓“窦”

豆雙宏父親共有六個親兄弟,原本都随爺爺姓“窦”,村裡姓氏雜,但也就這一大家子姓“窦”。後來,不知怎麼搞的,“窦”姓寫成了“豆”姓,父親6兄弟也就姓了“豆”。再後來,老大、老二兩個伯父和老五、老六兩個叔叔改回“窦”姓,而 排行老四的父親和三伯父依然姓“豆”,到了他們這一輩,也就各自随父姓了,所以現在他們一大家子分成了兩個姓。

“一個音,卻是兩個不同的字,聽家裡人說‘豆'是‘窦'的簡體寫法,以前都換着寫。”豆雙宏說,反正他在村裡上小學時,身邊也就堂兄弟姐妹和自己姓“豆”, 雖覺得自己的姓少見,但其他雜姓也多,并未覺得稀奇。

  老師把“豆”姓登記成“王”

“豆子的‘豆',土豆的‘豆'。”從小到大,豆雙宏都這樣介紹自己的姓。大部分人認為是“窦”,有的則聽成了“肚”,還有的想象成了“杜”,心情好時他會一一糾正,一般情況下他懶得去解釋。“反正就一個姓嘛,沒所謂的。”他說。

因為“豆”姓少見且筆畫簡單,寫得潦草點就容易認錯,豆雙宏就吃過這樣的虧。他說,小時候村裡小學隻能上到四年級,五年級考試升學到别的學校時,老師愣是把他的姓登記成了“王”,害他在分班通知前一頓好找。

“豆子、豆豆、小豆、老豆……”豆雙宏的外号多,身邊人随意叫,他也樂得全盤接收,“名字就是一個代号,沒所謂。”關于“老豆”,豆雙宏一本正經地說:“我知道粵語是 ‘老爸'的意思,但沒辦法,還是有人這樣叫我。”

  “豆”姓其實是“窦”姓?

豆雙宏當過兩年兵,2008年退伍後來到深圳找工作,進了現在的物業管理公司,一直做到現在。2010年,因為公司發展所需,他來到惠州,先是在博羅呆了3年,然後來到惠陽至今。如今,他已在惠陽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

“經常有人說我的姓少見,我也這麼覺得,但之前沒特意去了解過。”豆雙宏說,直到有一天他在小區裡認識一位姓“窦”的業主,窦伯跟他聊了些“豆”與“窦”姓之間的關系,他才對自己的姓有了些許認識。

豆雙宏說的這位業主叫窦貴忠,今年60歲,老家河南省平頂山商水縣西華縣。熱心的窦貴忠從家裡拿了一本西華縣2014年編修的《窦氏族譜》向東時記者介紹說,他所在的村子叫“窦灣村”,但上世紀60年代左右,村裡人普遍文化程度低,認為“窦”難寫,都把自己的姓簡寫成了“豆”,而登記機關也沒誰認真考證這件事,怎麼報就怎麼寫了。上小學四年級時,他認識了“窦”字,便自作主張把“豆”姓改成了“窦”,後來家裡人也都一起改了過來。不僅如此,他後來還向村裡提意見,把一直誤寫成“豆灣村”的村名也改了過來。

窦貴忠說,如今村裡人有的已經把“豆”姓改成了“窦”,但有的仍姓“豆”。東時記者看到,這本《窦氏族譜》的前言裡有寫:“商水、西華窦姓族人,在登錄戶口、辦理身份證時,誤登為‘豆’,在本次修撰族譜時,一并更正為‘窦’本字。望我族人盡量找機會将誤登之字更正,在今後的出生登記及就業升學之時予以正本,或再在戶口本上追加曾用名。”

綜上,窦貴忠認為,豆雙宏其實就是姓“窦”。這一點,豆雙宏沒去較真,他認為現在的姓也挺好。如今,兒子一歲多,就随他姓“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