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開封府下面有名氣的官差

開封府下面有名氣的官差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03:54:28

開封府下面有名氣的官差?在河南開封的清明上河園裡,不乏着古裝的人但當你走過汴河上的平橋,迎面而來的一位“包公”定會吸引目光今年11月,記者在開封采訪,就見到了這位“包公”,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開封府下面有名氣的官差?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開封府下面有名氣的官差(開封有杆大宋公平秤)1

開封府下面有名氣的官差

在河南開封的清明上河園裡,不乏着古裝的人。但當你走過汴河上的平橋,迎面而來的一位“包公”定會吸引目光。今年11月,記者在開封采訪,就見到了這位“包公”。

這位“包公”不一般。隻見他穿着一身紫紅色的長袍,頭戴一頂黑色相紗,下巴上垂着一縷長長的黑色大胡子,腰間系一條金色的玉帶,腳下蹬一雙黑色布鞋,身材偏胖,面相和善,正熱情地給客人稱重呢。

這位“包公”稱重的方式也不一般。簡易的門梁下,懸挂着一杆2米長的大秤。隻見他右手一伸,請客人坐在秤盤上的小闆凳上,左手則調整秤杆上的秤砣,一邊稱重,一邊朗聲說道:“大宋公平秤,包大人給您稱體重。這老兄,陽光樸實大方人,看着語言不多,絕對是飽學之人,寫出來的文章活潑老辣還洗練。又不胖又不瘦,在大學教書可以當教授,論重量,黃金身段150斤。”伴随着特有的節奏,遊人被逗得哈哈大笑。

“包公”給人稱重,這個組合挺新鮮。不過,對于開封人和到過清明上河園的遊客而言,“包公”可是位名人,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老包”、“包哥”。

“老包”真名叫王惠,原在河南第一毛紡織廠工作,1998年底,因廠裡效益不好,王惠下崗了。那時候,仿《清明上河圖》而建的清明上河園剛開業,王惠細看《清明上河圖》,發現有位老者在稱重量、做交易,又聯想到《宋史》裡包拯陳州放糧、彈劾貪官、制作大宋公平秤的典故,便在清明上河園裡開設了這把“大宋公平秤”,自己扮演“包公”,配合擅長的脫口秀表演,為來往遊客提供娛樂。

60元訂制一杆大秤,60元買一根木梁,還有一套200元的包公行頭,就這樣,王惠的小店開張了,定價是每位遊客稱重一次收費1元。第一次營業是在1999年1月的一個周六,清明上河園裡遊人挺多,一兩個小時内王惠就掙到了47元錢。這令王惠喜出望外,要知道,在他下崗前一個月的工資也不到300元。更令王惠充滿信心的是,接下來的幾天,他的小店一直備受歡迎,等待稱重的遊客們常常圍了裡外幾層,還有遊客說他收的太少了。于是,一個月後他将價格漲到2元一位,半年後又漲到5元一位,如今價格已變成10元一位,仍然有遊客排着隊讓“老包”稱一次重。

王惠的這杆“大宋公平秤”一稱就堅持了20年時間,偶爾他外出辦事,還會有人打電話詢問他什麼時候回來。寒來暑往,平橋下的這間小店鋪成了清明上河園裡不可或缺的景觀,王惠這位“包公”也成了開封的旅遊形象大使,甚至有外地人專程來開封找他拜師學藝。

王惠喜歡這份工作,不僅僅把它當作一門生意。他坦言,如今清明上河園增設了夜遊項目,一天下來,他要站将近10個小時,這份工作并不輕松。王惠認為,開封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浸潤其中,他也得懂文化,并且有責任和義務宣傳開封。

别看每位顧客的說辭隻需要持續四五十秒的時間,現場根據顧客的職業、面相、交談等少量信息,即興創作出一段演講,有時看似調侃或“油嘴滑舌”,能讓人聽了輕松愉快,意猶未盡,其實需要幾十年如一日的長期積累。用王惠的話說,“胸無點墨可不行”,“要诙諧幽默,還要寓教于樂”。

王惠的業餘生活是被閱讀學習所占據的。一有空,他就會通過看書、上網等方式,學習各地的風土人情、市井文化,甚至連外國的曆史地理也要了解。王惠說:“關鍵的詞語要背下來,記紮實,很考驗人的!”不僅如此,王惠的表演還得跟上時代潮流,比如最近,他就在段子裡更新加入了“小鮮肉”等詞彙。當然了,除了每天兩小時以上的閱讀時間,王惠的表演深受客人喜愛,離不開他小時候學習山東快書所積累的“嘴皮子”基本功。王惠說,這些東西不在本子上,都在肚子裡。

“上量名流賢士,下稱黎民百姓”,這是王惠為自己小店創作的一副對聯,橫批是“水濁心清”。他說,包公文化在開封已經傳承了1000多年,這杆“大宋公平秤”不僅是個衡量體重的器物,還是一種傳承,凝結着老百姓對清官廉吏的喜愛,對公平正義的追求。

“大宋公平秤,包大人給您稱體重……”聽,老包的吆喝聲又響起了,來往的遊客不妨一試大福大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