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南北方過小年差異有多大

南北方過小年差異有多大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1-08 18:11:37

2月8日,是農曆臘月二十三,也是北方傳統的小年,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竈日,稱“小年”,也被稱為竈王節。

在廣州的小南,也感受到濃濃的春節的味道。走到樓下已經可以看到各種春節的裝飾品在街頭挂着——紅燈籠、春聯、福到等都在開始倒數着這一年一度的回家的喜慶日子。

要說這小年還有一段故事呢。

傳說竈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

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竈鍋底下被燒死了。

玉帝知道後,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下,就把他封為竈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彙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竈底。

老百姓覺得竈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彙報。于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竈“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财運。

南北方過小年差異有多大(南北之争又來了)1

【關鍵來了,到底小年是哪一天?】

都說北方小年二十三,南方小年二十四。小南可就不服了,“小年”可調皮搗蛋了。到底哪一天才是“小年”呢?

◆觀點一

根據“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觀點二

北方小年是臘月二十三。因為清朝,政府于臘月二十三祭天頌祖,北方居民便在當天過小年。

南方的小年是在臘月二十四。小南發現,這一天過小年的傳統是最悠久的,曆史上離政治中心較遠的區域的南方大部分區域都保持二十四過小年的習俗。

◆觀點三

除了臘月二十三和臘月二十四,還有一些區域的小年是其他時間哦!

小南發現,在江浙滬地區,會把除夕前一天夜晚作為“小年夜”。

在四川、貴州部分地區,也就是我國的西南部,他們的小年則是在正月十四或者是正月十五。

在江蘇南京地區,小年竟然是元宵節哦。

南北方過小年差異有多大(南北之争又來了)2

也有傳言,小年源于上古時期人們對火的崇拜,在殷商時期的“五祀”和西周的“七祀”中,“祀竈”都是重要内容。魏晉之後,作為“祀竈”對象的竈神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小年作為節日基本成型。但是, 古代人們過小年都是在臘月二十四這天。

宋代範成大在他的《祭竈詩》中說:“古傳臘月二十四,竈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竈君喜。婢子鬥争君莫聞,貓犬角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複雲,乞取利市歸來分。”可以說,這首詩非常形象地說明了古代中國人民有關祭竈的風俗習慣。

不過,到了清朝雍正皇帝,小年的日期發生了變化。

清朝皇族統治者信奉薩滿教,在每年的臘月二十三要敬神。所以,最開始的時候,清王朝皇族過薩滿節日,臘月二十三敬神,要進行一系列的儀式。臘月二十四,再過小年,還要進行一系列的儀式。更主要的是,兩者的儀式有些相同之處。等到雍正當皇帝的時候,感覺到這太麻煩了,于是提出了小年提前到臘月二十三過,在敬神的時候順便也拜拜竈王爺。

在雍正的要求下,清朝統治者都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因為清朝的中央政府在北京,所以北方人多選擇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而南方很多地方受清朝統治者的影響很小,仍然選擇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可以說,南北小年日子的不同,是受官氣的影響。

南北方過小年差異有多大(南北之争又來了)3

【小年習俗盤點】

那麼小年要做啥?小南身邊幾個朋友讨論起來都說是大掃除。那除了大掃除,還有其他啥習俗呢?小南給你盤點一下~

▼大掃除▼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房間庭院,撣拂塵垢蛛網,幹幹淨淨迎春節。

北方稱為“掃房”,南方也叫“撣塵”。

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塵)布新的含義,其用意是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寄托了人們破舊立新的美好願望。

南北方過小年差異有多大(南北之争又來了)4

▼祭拜竈王▼

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竈的日子。

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竈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因此送竈時,人們在竈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等,以表自己真誠祭拜竈王爺,為的就是讓竈王爺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

南北方過小年差異有多大(南北之争又來了)5

▼貼窗花▼

窗花多以喜鵲登梅、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蓮(連)年有魚(馀),鴛鴦戲水、和合二仙等有吉祥寓意的圖案為主題。

将紅色的窗花貼在打掃一新的屋子裡,更添喜氣。

南北方過小年差異有多大(南北之争又來了)6

▼貼春聯▼

小年以後,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

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

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别重視,或抒情,或寫景,内容豐富,妙語連珠。

南北方過小年差異有多大(南北之争又來了)7

▼吃竈糖▼

竈糖,外面有一層芝麻,裡邊是用麥芽糖凝固而成的,有健脾胃、滋陰清火、潤肺止咳的功效。

于是人民便敬獻祭竈,意為用糖糊住竈王爺嘴,上天後說些甜言蜜語。

南北方過小年差異有多大(南北之争又來了)8

▼吃餃子▼

過小年,民間吃餃子,取意為“送行餃子迎風面”。

在很多地區,一到臘月就開始各種吃餃子了。

冬至要吃,小年也要吃,而大年三十,初一初五初七也都要吃餃子......

▼沐浴理發▼

小年時,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發,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

把上一年的塵埃晦氣除去,把新一年的好運帶來是沐浴的宗旨。

所以,除了家裡要煥然一新外,每個家庭成員都要洗浴、理發,褪去過往的晦氣,開啟新年吉祥順利的好兆頭。

▼蒸花馍▼

臘月二十三後,家家戶戶要蒸花馍。大體上分為敬神和走親戚用的兩種類型,前者莊重,後者花哨。

“一家蒸花馍,四鄰來幫忙”。蒸花馍,往往是民間女性一展靈巧手藝的大好機會,一個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藝品。

南北方過小年差異有多大(南北之争又來了)9

【小年習俗傳說】

為什麼要大掃除?

每臨春節,家家戶戶都要進行一次大掃除。人們噴刷房子、清洗家具,拆洗被褥,古稱“掃年”。掃塵習俗起源于堯舜時代,從古代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中演變而來。到了唐宋時期,“掃年”之風盛行。據宋人吳自牧《夢粱錄》記載:“十二月盡……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闾,去塵穢,淨庭戶……以祈新歲之安。”至今民間流行着“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諺語。

據說,這種習俗來源于古代的傳說。古代神話中颛顼有一個不争氣的兒子,好吃懶做,平日穿很破爛衣服,喝很稀的粥。有一年除夕夜晚,他又凍又餓,死在屋角。所以,除夕這天,人們乘大掃除機會,把家裡的破爛衣服和剩飯剩菜拿出來,在新的一年來臨前倒掉,表示不讓貧窮到家裡來。

古時有關掃塵的由來,卻有一個頗為詭異的故事。傳說人的身上都附有一個三屍神,他經常給玉皇大帝打小報告,說人間的壞話。在很短的時間内,玉皇大帝就收到了他99999張密報,說人間要謀反天庭。玉帝看後大怒,立即召見三屍神,命他在說玉帝壞話的人家牆上寫上他們的罪行,再讓蜘蛛結張大網,挂在屋檐下。玉帝又命王靈官除夕之夜下凡,凡見到三屍神做了記号的人家,就滿門抄斬。三屍神見陰謀将要得逞,自己可以獨占美好的人間了,就飛快下凡,在每戶人家的牆上都做了記号。

竈君發現了三屍神的陰謀,急忙找來各家的竈王爺商量對策:從送竈之日起,在除夕前家家打掃得幹幹淨淨。等王靈官大年夜奉旨下凡察看時,發現家家戶戶都很幹淨,沒有任何标記,百姓安分守己,辛勤勞動。玉帝從王靈官和竈君嘴裡得知三屍神冤枉好人,怒火萬丈,将三屍神永押于牢。從此,心地善良的竈君受到大家的擁戴,每年臘月二十三都要祭竈,二十四掃塵也随之成為民間的習俗。

在民間還流傳着一則傳說,掃塵習俗是因通州(今南通)佃農為迎接玉帝的年糧而來。早先,這裡的佃農一年忙到頭,除納糧交租外,所剩無幾。他們祈求竈王爺在臘月二十四上天奉本時多說好話,以便玉帝開恩,從天倉撥點恩賜,在除夕前降下年糧 米雪,讓他們飽飽地吃頓團圓飯。為了迎接玉帝的恩賜,佃農們每年都在臘月二十八日前,将宅院裡外打掃得清清爽爽,以迎接天賜年糧,這樣年複一年,春節掃塵的民族風俗一代代延續流傳下來。

一到臘月二十四,家家戶戶就忙着打掃室裡室外衛生,清洗蚊帳被褥,連籮筐家具也洗刷一遍,把裡裡外外都收拾得幹幹淨淨。然後把幾件破舊的東西拿到村口放火燒掉,稱為“送窮” ,意思是把那些晦氣全部送葬掉,以換來新一年的好運氣。

南北方過小年差異有多大(南北之争又來了)10

為什麼吃竈糖?

傳說,北宋時期的宰相呂蒙正從小家境貧窮、四處流浪。後來,他和母親栖身于彰德府東北永和縣境内的一座寺院内,即現在的安陽縣曹馬村洪元寺。寺内的長老滿腹經綸,且有一手做風味小吃的絕技——制作芝麻糖。

呂蒙正雖一貧如洗,但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所以深得長老器重。長老不僅每天教他讀書識字、吟詩作賦,還常賞些芝麻糖讓他母子品嘗。公元976年的臘月二十三“祭竈”這日,人們都在忙着送竈王爺上天。呂蒙正見百姓用食物供奉竈王爺,而他沒有東西可供奉竈王爺,便用寺院裡的芝麻糖粘到竈王爺畫上。

待竈王爺返回天宮,大帝詢問時,他欲說但張不開口,隻是一味點頭。玉皇大帝以為“竈火之神”連連稱贊呂蒙正人品,于是就頒旨降福,賜官呂蒙正。第二年,呂蒙正果然居天下數百名舉子之冠,考中狀元。

為報答長老教育接濟之恩,他擴修寺院,并撥黃米、小麥各500擔,芝麻100擔,讓長老廣授芝麻糖制作技藝,作為當地百姓謀生之本。以後,每年臘月二十三祭竈之日,百姓也紛紛效仿呂蒙正用芝麻糖供奉“竈火之神”,祈求玉皇大帝降瑞賜福。這樣,世代沿襲,流傳至今。

南北方過小年差異有多大(南北之争又來了)11

本文内容綜合自網絡

【撰文】沈叢升

【校對】符如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