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方圓百幾十公裡的地方,對社會關系(也就是大衆所說的“親戚”。)有明晰的劃分,而這些關系中的人待遇也不相等。
一、家族關系
現在許多人把家族關系混同于親戚關系。所以有必要澄清“親戚”的内涵。初中語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對“親戚”是這樣解釋的:古義,指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至親。今義,專門指族外有婚姻關系的親戚。這是目前國家最權威的定義,其他的就不多說了。
我們這地方有句流行話,叫做“親隻三代,族有萬年。”也就是現在網上流傳的“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倒。”無論哪種親戚,到了第四代絕大部分就不往來了,這就是“親隻三代”。“族有萬年”就是家族不管是多少代,都還是自家人。現在各個家族都在修家譜,家譜中有兩個核心内容,一個是共祖,也就是追溯同一個上源的祖公,隻要是同一個祖公,無論多少代,大家都認同是“一家人”;其二是字輩,任何一個家族修族譜,這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幾百年的分合離别,最終認同是同一祖公同一血緣的關鍵之一就是字輩。在同一家族中,以字輩“明尊卑,别親疏”,隻有親疏遠近有别,而“父子兄弟”關系不變,比如本人,與源發地相差三十代,離開已有三百年了,但我現在回去,稱兄道弟的有,稱我為叔伯的有,稱我為祖、曾祖或高祖的有,因為輩分決定了,都是一家人。這個話題到此打住。
二、母親娘家關系
我們這裡把母親娘家稱為“後背”(不曉得是不是這個“背”字),這是最重要的親戚,大事小務必須有娘家的族衆來。對娘家的人稱呼大家都講得很多了,在這裡以本人為例講一下。是外祖父母的外孫,是舅父母的外侄(外甥),我的下一輩都得帶一個“外”字,如外侄孫,外曾孫等。除了外祖父母,舅父母這兩輩外,我的下一輩對我的表兄弟及以下,稱呼為表伯表叔,表哥表弟,反正一直表下去。而我的舅父母稱父親為姐丈(妹丈),我父親稱舅父為内兄(内弟),稱舅父母家的子女及以下為内侄兒(女),内侄孫(女)等。至于表姐妹等,一般出了嫁就不行走了,以前生活困難,現在有了幾個臭錢了,少許舅表兄妹也在走動。
娘家親戚是尊客,坐尊位,但也要看情況來定。以本人為例,我祖母的娘家比我母親的娘家大,我尊祖母的娘家比我祖母娘家大。舉個例子說吧,我兒子結婚,男賓席有一個尊座是“後背”坐的,如果有一個我曾祖母娘家的男性,哪怕才十幾歲,那這個位置就該他坐,祖母和母親的後輩絕對不敢講話,這是以“水有源木有根”這個道理生發出來的,曾祖母生我祖父,祖母生我父親,母親生了我,我妻生了我兒子,沒有曾祖母家,哪有我呢?女賓席尊座也一樣,但條件必須是曾祖母或祖母或母親或妻子“後背”家的媳婦,媳婦也是“後背”的主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