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内容資料?為人講誠信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說明不講誠實守信、言行不一,則無法立世,無法為人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誠信内容資料?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為人講誠信。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說明不講誠實守信、言行不一,則無法立世,無法為人。
我國是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曆來重視誠實守信的道德修養。東漢許慎著《說文解字》說:“信,誠也”,古代的聖賢哲人對誠信有諸多闡述。“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征,為證明,證驗之意,“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就是說人說話要算數。“誠信者;天下之結也”,意思是說講誠信,是天下行為準則的關鍵;孔子也多次講過誠信,如:“信則人任焉;”“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卓公行千裡如期
誠實守信踐諾履約言必信行必果
卓恕,字公行,浙江上虞人。他為人笃實講信義,答應辦的事就立即去辦;與人約會,縱然遇到暴風疾雨、雷電冰雪,也都沒有不如期到達的。有一次,卓公行從建業回會稽(今浙江紹興)探家,去向太傅諸葛恪告辭,諸葛恪問道:“你什麼時候返回呢?”卓公行回答說:“某日當再來親自拜見。”
到了那天,諸葛恪想做東宴請一些賓客,不停地飲酒品菜,以便等候卓公行。當時,赴宴的賓客都以為,從會稽到建業相去千餘裡,路途之上又很難說不會遇到風波之險,怎麼一定能如期到達呢?
不管衆賓客怎麼說,諸葛恪堅持要等卓公行,因為他了解卓公行,知道他是一個誠信君子,他說今天到就一定會到。不一會兒,卓公行果然到了。所有的人都很驚詫。
立木為信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于戰争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衆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将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起将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