貔貅,也叫“辟邪”、“天祿”,民間俗稱“貔大虎”。
作為我國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貔貅長着像龍一樣的頭,像馬一樣的身子,像麒麟一樣的腳,整體看起來卻像一頭獅子,因此也稱為“四不像”。它的肩頭有一對翅膀卻不能伸展,頭上長着後仰的角,獨角的叫“天祿”,雙角的叫“辟邪”。
另外,貔貅和鳳凰一樣,也是雌雄合稱,其中雄性的叫“貔”,雌性的叫“貅”。所以在我國的民間習俗中,也把貔貅和鳳凰,還有“龍、龜、麒麟”,一起稱為五大瑞獸。
既然是瑞獸,也就是可以帶來祥瑞,因此人們對于貔貅,總賦予着很多美好的寓意。
這些寓意都有什麼呢?
上古時期,有兩個氏族以貔貅為圖騰,也就是把它當作氏族的守護神。後來這兩個氏族,在炎帝和黃帝大戰中,為黃帝立下了大功,于是就把貔貅敕封為“天祿獸”,也就是天賜福祿的意思。
于是後人也把貔貅,看作招福納祿的瑞獸。
據說武王伐纣的時候,姜子牙在行軍途中,遇到一隻貔貅。就見它食量驚人,骁勇威猛,而且吞萬物而不瀉,于是便把它當作自己的坐騎。
後人便根據貔貅“隻進不出”的這個特點,便把它視為招财進寶的祥獸。
在《禮記·典禮上》中,說“前有摯獸,則載貔貅”。因為貔貅兇猛威武,所以路上遇到狼蟲虎豹等毒蟲猛獸,就用它來驅趕。因此,後人便常用貔貅來鎮宅。
貔貅也稱為“辟邪”,而辟邪的意思,就是驅除邪惡、消災避兇。因此在我國民間,也一直把貔貅當作可以帶來吉祥的瑞獸。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覺得,古人和我們腦洞大多了?這樣一個“龍頭、馬身、麟腳,狀如獅”的野獸,他們是怎麼想象出來的?
要不說古人的想象,真是天馬行空呢!
這大概也就是,古人比我們幸運的地方吧?因為他們并不像我們一樣,頭腦裡有太多的知識和認知的框架,反而把想象力給束縛了。
大家說是不是這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