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經貿合作峰會?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受訪專家:遼甯大學國際經濟政治學院副教授 李家成 ,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中韓經貿合作峰會?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受訪專家:遼甯大學國際經濟政治學院副教授 李家成
韓聯社近日報道,在第17屆韓中經濟部長視頻會議上,中韓首次就深化供應鍊合作達成一緻,并商定擴大碳中和政策交流,推動經濟合作。報道說,兩國與會代表共同紀念韓中建交30周年,并高度評價兩國經濟交流取得的成果。
韓國《中央日報》網站報道,過去30年,中韓建立了互惠關系。兩國在人員交流和經貿合作方面取得耀眼成果。在中國發展成為經濟大國的過程中,來自韓國的技術、投資及發展經驗發揮了作用,而韓國能夠持續發展并最終邁入發達國家門檻,也離不開中國市場。
日本《朝日新聞》報道,中韓建交30年來,兩國貿易規模持續擴大。報道指出,韓國對地理位置較近的中國山東省等地開展集中投資,電器和汽車等領域的韓企積極進入中國市場,韓國半導體也主要出口至中國。
據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2021年,中韓雙邊貿易額突破3600億美元,是1992年建交當年的72倍。中國已連續18年位居韓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國。據韓方統計,韓中直接、間接相互投資累計已達到2500億美元;2021年韓國對華出口占其整體出口比重超過1/4。
中韓經貿合作成果豐碩,充分體現兩國不僅是搬不走的永久近鄰,更是分不開的合作夥伴。從經濟互補性上看,多年來,中國龐大的市場、廉價的勞動力及優惠的稅收政策,與韓國的資金、技術等優勢進行有效結合,為中韓貿易額飛速提升提供了動力。從制度紅利上看,中韓2015年簽署了雙邊自貿協定(FTA),至今已先後8次進行關稅削減,中國對原産于韓國的進口貨物實施零關稅的稅目比例已超過40%。中韓自貿協定是兩國經貿關系發展史上的一個裡程碑,不僅拉動了雙邊貿易投資顯著增長、促進兩國就業和經濟振興,還為進一步密切兩國經貿關系乃至多領域雙邊關系發揮了積極作用。
今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實施。與雙邊自貿協定相比,RCEP在原産地區域累積原則、知識産權及電子商務等領域做出新規範,制度性開放邁上新台階,推動亞洲地區形成更緊密的産業鍊、供應鍊和價值鍊。中韓作為RCEP成員國,在經貿領域有了更廣闊的合作空間。今年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反複、地緣政治沖突持續、全球經濟脆弱複蘇等背景下,中韓雙邊貿易額逆勢上揚,達1842.5億美元,同比增長9.4%,展現出韌性和潛力。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5月、6月和7月,韓國對華貿易連續3個月出現逆差。而在這之前近30年間,韓國以月度計對華貿易一直保持順差。這體現了中韓經貿關系中的一些新變化。過去,中韓貿易分工格局的一個典型特點是,韓國向中國出口零部件等中間産品,中國再加工成成品銷往海外市場。如今,随着中國制造業水平的提升及産業結構調整升級,中國對韓輸華産品有了更高要求。來自韓國的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産品更受中國市場青睐。中韓貿易往來中,高精尖技術領域的合作相對增加,加工貿易有所減少。在此情況下,韓國國内也有不少聲音,建議政府采取必要舉措發掘高附加值出口産品、加強對華出口競争力等。
近段時間,根據中韓自貿協定有關規定,兩國已啟動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談判,以負面清單模式開展高水平服務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磋商。韓國方面近期也透露,韓中兩國同意設立一個新的高級别磋商機構,以加強供應鍊方面的合作與溝通。這些新動向釋放出積極信号,也展現出兩國經貿合作的新氣象。一方面,2015年中韓自貿協定大多集中在貨物貿易、商品流通領域,第二階段談判更重視服務貿易、投資自由化等議題,雙邊開放及合作水平更高。另一方面,在地區及全球産業鍊供應鍊相對脆弱的當下,中韓着眼于供應鍊安全問題開展磋商合作,利好雙方,也是對所謂“脫鈎”“斷鍊”言行的一種反擊。
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治理陷入困境,個别國家在亞太地區構建封閉排他的經貿“小圈子”,對亞太經貿合作大局産生負面沖擊。但無論形勢如何變化,中韓兩國經貿關系互補性、互益性的基本面始終沒有改變。中韓經貿合作有堅實的曆史基礎,也有強大的内生動力,形成了較為穩定的體制機制,也有抵禦外部風險沖擊的韌性。有理由相信,中韓經貿合作前景廣闊、未來可期。
(本報記者 李嘉寶采訪整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