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持續更新
五、思維規範(常見近義成語辨析)(4分)
在下面三段話的空缺處依次填入成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
①孔子是一個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力求合乎周禮的人。在朝廷上,當國君不在場時,與下大夫說話,他言談毫無顧忌,___________ ;但和上大夫說話,他和顔悅色,十分謙恭。
②近期爆發的葡萄牙聖靈銀行危機充分說明,歐元區目前的經濟複蘇困難重重。歐銀雖推出一系列刺激舉措努力提振通脹,但恐怕隻是___________ 。
③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吹牛不上稅。”不過日前,小米公司卻因為虛報銷量吹了牛而結結實實上了60萬新台币的“吹牛稅”。事後小米公司卻在其官方微博上__________ 地說了一番大道理。
A. 誇誇其談 侃侃而談 振振有詞 B. 侃侃而談 誇誇其談 振振有詞
C. 誇誇其談 振振有詞 侃侃而談 D. 侃侃而談 振振有詞 誇誇其談
同:
異:
六、格式規範(按要求寫借條)(5分)
李偉是西安XX中XX屆高一XX班班長,因班級在校藝術節需要漢服十套,男女各五套,準備向校政教處借用。請你以李偉的身份,向校政教處寫一借條。借期兩天。
七、步驟規範(文言文翻譯)
高考文言文考點: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句式包括:判斷句、被動句、疑問句、否定句、倒裝句、省略句和固定結構(習慣句式)。除了“疑問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
(一)判斷句(10種類型):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
(二)被動句(9種類型):主語不是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的施動者,而是動作行為的承受者的句式。
(三)倒裝句(主要有四種情況):(1)賓語前置句;(2)定語後置句;(3)狀語後置句;(4)主謂倒裝句。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19分)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以此為事者也。”然則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國之與國之相攻,家之與家之相篡,人之與人之相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調,此則天下之害也。”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則兼相愛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衆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是以仁者譽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則善矣。雖然,天下之難物于故也。”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害故也。昔者晉文公好士之惡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韋以帶劍,練帛之冠,入以見于君,出以踐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為之也。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脅息然後帶,扶牆然後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勾踐好士之勇教馴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試其士曰越國之寶盡在此越王親自鼓其士而進之士聞鼓音破萃亂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餘越王擊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惡衣,殺身而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若苟君說之,則衆能為之。況兼相愛,交相利,與此異矣。夫愛人者,人亦從而愛之;利人者,人亦從而利之;惡人者,人亦從而惡之;害人者,人亦從而害之。此何難之有焉,特上不以為政而士不以為行故也。今天下之君子,忠實欲天下之富而惡其貧,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兼相愛,交相利。此聖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務為也。”
(取材于《墨子·兼愛中》,有删節)
1.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确的一項是(2分)( )
A.家之與家之相篡 篡:劫奪 B.人之與人之相賊 賊:偷竊
C.何以易之 易:改變 D.脅息然後帶 脅:收斂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語,意義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2分)( )
A.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B.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
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C.昔者晉文公好士之惡衣
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D.忠實欲天下之富而惡其貧
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
3.下列各項中每句話都能體現本文主旨的一項是(2分)( )
①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
②強不執弱,衆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害故也。
④夫愛人者,人亦從而愛之。
⑤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兼相愛,交相利。
⑥此聖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務為也。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4.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2分)( )
A.文中的“仁人”主要是指那些對他人懷有仁愛之心、實施仁政的人。
B.本文借第三自然段士君子的質疑展開論說,闡述了“兼愛”的可行性,說理嚴密,具有說服力。
C.“兼愛”的好處遠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處。士君子沒有認識到這一點,這是識小利而不識大利。
D.本文第四自然段列舉事例進行論證,夾叙夾議,說理深入淺出。
5. 請用“/”給下面文句斷句(2分)
昔越王勾踐好士之勇教馴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試其士曰越國之寶盡在此越王親自鼓其士而進之士聞鼓音破萃亂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餘越王擊金而退之
6.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能之也。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人者,人亦從而利之;惡人者,人亦從而惡之。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何難之有焉,特上不以為政而士不以為行故也。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五、思維規範
答案:B振振有詞:形容自以為理由很充分,說個不休。貶義詞。誇誇其談:形容說話、寫文章時浮誇,不切實際而又滔滔不絕。貶義詞。侃侃而談:侃侃,說話理直氣壯、從容不迫的樣子。形容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談論或演講。褒義詞。
六、格式規範
【示例】
借 條
今借到校政教處漢服男女各五套,共十套,作我班藝術節參演之用。借期xx日至x日,保證按期歸還。
借物人: XX班班長 李偉
x年x月x日
附:【借條的規範格式】
定義:人們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借到個人或單位的現金、财物時寫給對方的條據就是借條。
注意事項:
(1)标題一定要寫“借條”二字,切莫誤寫成“欠條”。 要特别注意:“借條”和“欠條”的法律結果是完全不同的;
(2)一定要寫明“今借到***(出借人姓名)***(币種)現金***(金額)元,并注明大寫***圓整。要特别注意:核實大小寫相一緻,如果大小寫數額不一緻,司法實踐會以大寫金額為準;
(3)一定要寫正确出借人姓名,身份證号碼,同時還一定要寫明借款人的姓名和身份證号碼,以避免發生糾紛時再去核實借款人身份是否重名等問題;
(4)如果要求給利息,一定要寫明。法律規定:不明确約定支付利息的,歸還時要求利息是不予支持的;
(5)借條最好是在A4紙上先将借款人的身份證正、反面複印在紙張的右下方,然後在上端書寫借條,另外,要注意:簽字後最好請借款人以右手大拇指(我國無論是法院或律師等司法實踐都是嚴格執行右手大拇指)捺指印。
(6)錢物歸還後,借款人要把借條收回作廢或撕毀。
另附:借條規範格式示例:
借 條
今借到張三(身份證号碼:1234567890)人民币現金123456元,大寫:壹拾貳萬叁仟肆佰伍拾陸圓整,年利率7.56%,20XX年1月30日前本息一并歸還。
此據
借款人:李四
身份證号碼:3101121980101035××
20XX年7月11日
(身份證複印正、反面)
七、步驟規範
1.B【思路點撥】“賊”在這裡是“殘害”的意思。
2.A【思路點撥】A項,前“所以”譯為“……的方法(原則)”,後“所以”譯為“……的原因”(出自《廉頗蔺相如列傳》)。B項,兩個“以”都譯為“因為”,表原因(例句出自《六國論》)。C項,兩個“之”都是結構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例句出自《齊桓晉文之事》)。按:此項“昔者晉文公好士之惡衣”的“之”有一定迷惑性,乍一看“惡衣”似乎是名詞,但仔細分析就可以發現“惡衣”是做“士”的謂語,意為“穿爛衣服”,因此“之”的作用隻能是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D項,兩個“而”是連詞,表并列(例句出自《廉頗蔺相如列傳》)。
3.B【思路點撥】本文的主旨就是“兼愛”,或者說是“兼相愛、交相利”。 ②強調的隻是兼愛的結果,③是說士君子不知道兼愛的好處,⑥是闡明兼愛的重要性。排除之後,答案為B。
4.C【思路點撥】C項将迎合君主定位為“小利”,是錯誤的。文章末段上來就說,這是“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之後又用了“苟……則……況……”一連串的關聯詞進行論證,可見兼愛與迎合君主是利與害的關系,而不是大利與小利的關系。
5.昔越王勾踐好士之勇,教馴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試其士曰:‘越國之寶盡在此!’越王親自鼓其士而進之。士聞鼓音,破萃亂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餘。越王擊金而退之。
6.【參考譯文】
(1)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餓得面有黑黃色。這是什麼緣故呢?君主喜歡這樣,所以臣子能做到這樣。
(2)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惡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惡他。
(3)這有什麼困難呢?隻不過是君王不用這樣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這樣的方法行事的緣故。
【重點字詞】
(1)句中“期(jī)年”譯為“一整年”“一年”;“說”通“悅”,喜歡;前一個“故”譯為“緣故”,後一個“故”譯為“所以”,“是其故”譯為“這其中的緣故”。
(2)句“利人者”譯為“有利于别人的人”,“從而”之“而”表示承接。
(3)句“何難之有”是賓語前置,即“有何難”;“以為”是“以(之)為”的省略;“政”譯為“施政”,“行”譯為“行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