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六年級語文上冊花之歌預習資料

六年級語文上冊花之歌預習資料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28 19:42:01

《花之歌》收錄在人教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材,無生字、生詞要求。詩人以花自喻,運用了第一人稱,以花的視角描繪了四季更疊花開花落的現象,表現了花的日常生活和品質追求,塑造了花向往光明、與萬物和諧共處的鮮明形象,抒發了詩人對人生态度的獨特感悟:人生要像花一樣,失意時不顧影自憐,得意時不孤芳自賞。無論處于哪種境遇,總是積極地向往和追求光明。《花之歌》第1-4段以一系列“我是什麼”的句式對花的形象展開描繪。第5-7段以“我在做什麼”句式繼續描繪花的形象,表現了花在享受世界無私給予的同時,堅持追求光明的決心與行動。

六年級語文上冊花之歌預習資料(統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花之歌課文全解)1

明确學習目标

1、邊讀邊想象畫面,能說出對花的各種形象的理解。2、感受并交流課文和“閱讀鍊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體會作者積極向上的人生态度。

了解作者信息

作者簡介】紀·哈·紀伯倫(1883—1931),黎巴嫩詩人、作家、畫家,被稱為“藝術天才”“黎巴嫩文壇驕子”。他的作品多以“愛”和“美”為主題,通過大膽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達深沉的感情和遠大的理想,并常常流露出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現某種神秘的力量。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學史國第一個使用散文詩體的作家。【文學成就】與印度的泰戈爾齊名,被并稱為“站在東西方文化橋梁上的兩位巨人”。【主要作品】《淚與笑》《先知》《沙與沫》等。【他人評價】紀伯倫是貧苦出身,他的作品更像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在講為人處世的哲理,于平靜中流露出淡淡的悲涼。——冰心

掌握課文的寫法

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示例:我總是仰望高空,對光明心馳神往;我從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全篇借“花”之口表“人”之意。)

拓展知識内容

組歌的寫作背景】《花之歌》選自《淚與笑·組歌》,《組歌》共五首:《浪之歌》《雨之歌》《美之歌》《花之歌》和《幸福之歌》。紀伯倫年輕時曾遭到當局驅逐,與故土的被迫别離,生活的困頓潦倒,并沒有冷卻他對祖國的赤子之情,淡化他對理想的追求。他常常在自己的詩作裡,對祖國、對理想寄寓深切的依戀之情。《組歌》便是這類詩歌的代表作之一。

思維導圖構思課文

六年級語文上冊花之歌預習資料(統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花之歌課文全解)2

掌握課文全解内容

1、【5】清早,我同晨風一道将光明歡迎;傍晚,我又與群鳥一起為它送行。寫花一天充實快樂的生活:歡迎光明,為光明送行。2、【6】我在原野上搖曳(yè),使原野風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風中呼吸,使清風芬芳馥(fù)郁。我微睡時,黑夜星空的千萬顆亮晶晶的眼睛對我察看;我醒來時,白晝的那隻碩大無朋的獨眼向我凝視。千萬顆亮晶晶的眼睛”指夜空中的星星,"碩大無朋的獨眼”指太陽。“察看”和“凝視”表明“我”的努力已經引起了他人的關注。3、【7】我飲着朝露釀成的瓊(qióng)漿,聽着小鳥的鳴啭(zhuàn)、歌唱;我婆娑(suō)起舞,芳草為我鼓掌。我總是仰望高空,對光明心馳神往;我從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而這些哲理,人類尚未完全領悟。以花喻人,以花喻理,告訴我們要樂觀,要善待生命,要追求光明。這句話點明了文章的主題。4、【3】我是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yùn)育,春使我開放,夏讓我成長,秋令我昏昏睡去。寫花在四季的成長與芬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