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炒一盤人造肉
“如果你有一塊人造肉,你打算怎麼做?”
“還能怎麼做?炒作呗!”
這是網上很流行的一個關于人造肉的段子。
最近,你聽到最多的、議論最多的、也最想要嘗試的是什麼呢?人造肉是不是?
人造肉到底是什麼?與人造肉有關的法規與技術問題解決了嗎?誰分類?誰命名?誰監管?未來人造肉會不會取代現在吃的肉?你是不是也有這樣那樣的疑惑?
人造肉真的來了
眼下,有個網絡熱詞曾經幾度登上微博熱搜和百度熱點,那就是“人造肉”。
11月25日,人造肉真的來了!就在你的眼前!某品牌人造肉在國内電商平台正式開售新鮮食材,有豬肉、雞肉等口味。
面對充滿太多未知的科技食品,有人望而生畏,也有人摩拳擦掌。比如我,當機立斷“嘗一口未來”。
至于外觀和味道嘛,我買的是“漢堡牛肉餅”,如果不提前告知,看起來和牛肉餅沒有太多差别,幾乎可以“以假亂真”。不過,口感方面和牛排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的。
那麼,問題來了,人造肉是不是小賣部賣的唐僧肉?
△試吃現場
早在2013年,英國倫敦有人就試吃了世界上第一片人造肉。至于口感,品嘗者說:“它很像肉,隻是沒有那麼多汁。”
倫敦的這塊人造肉代表了現有人造肉中的一種:培養肉。這塊人造肉是科學家用糖、氨基酸、油脂、礦物質和多種營養物質“喂養”動物幹細胞,讓它不斷“長大”而成的。
步驟大概是:從活體動物上取一小片肌肉組織→從肌肉組織中分離出幹細胞→将幹細胞放入富含營養的血清中培養,使其成長為肌肉細胞→把這些小塊的“肉”拼起來,才“産生”這塊肉。
△我國第一塊細胞培養肉
如果說,當年的這塊人造肉不夠多汁,那麼,今年11月我國科學家使用第六代豬肌肉幹細胞研發出的我國第一塊細胞培養肉産品,則讓“肉”更多地呈現出紅色的物質肌紅蛋白。
别看這塊培養肉隻有5克,卻是意義非凡呢。看起來已經很接近于真肉了!隻是這種人造肉成本較高,目前還處于試驗階段,離産業化還有一定距離。
然而,人造肉也不一定是肉。
回到我買到的這塊人造肉,實際上就是人造肉的另一個大類——植物肉。其原料是從豌豆、大豆、小麥中提取植物蛋白,通過一系列深加工盡量去模拟肉的形狀和味道。換句話說,也就是過去一直盛行的“造假手段”——“素肉”。
必勝客人造肉香腸披薩、肯德基人造肉雞塊、漢堡王人造肉漢堡、賽百味人造肉三明治……國外快餐巨頭紛紛推出了人造肉産品。雖然以目前的技術,肌肉纖維、肌間脂肪、結締組織等帶來的咀嚼感幾乎無法模拟, 人造肉還僅限于肉餅、肉餡、肉丸這些加工肉類。但,人造肉已來,且勢不可擋。
據市場調查公司Markets & Markets估計全球人造肉市場在2019年為120億美元,每年複合增長率為15%,到了2025年将達到280億美元。英國銀行巴克萊預測到了2030年将會是1400億,而且會占全球肉類市場的10%。
在中國賣得不咋樣
金字火腿的4片漢堡肉餅440克,售價118元。下單時着實心疼了一下錢包。不過,頂着“好吃不胖”“低脂”“零膽固醇”等标簽,也激起了追求健康生活的城市青年群體想要體驗一下的欲望。這才勉強為金字火腿天貓旗艦店撐起了月銷量238份的門面。畢竟,在不菲的價格面前,有多少人會在嘗鮮之後選擇長期購買呢?
這還隻是植物肉的價格,培養肉更是貴出天際,2013年第一塊人造肉餅的成本是32.5萬美元,2015年Memphis Meats公司制作的人造牛肉丸,每磅價值1.8萬美元。
在美國的食品鍊當中,人造肉漢堡已經占所有漢堡銷售量的的3.5%。有調查數據顯示,74%的中國消費者願意接受人造肉,那麼他們并不買賬的原因何在?最大的顧慮不是在于價格,而是食品安全問題!畢竟,在吃這件事上,中國人還沒輸給過誰。
相較于植物肉,培養肉由于其對培養環境要求苛刻,若要實現大批量生産就需要細胞的大量增殖,各環節中容易發生食品安全問題。
監管,隻有監管得當,安全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究竟由誰來監管?
目前,美國至少有兩個部門參與到人造肉安全标準的制定當中,一是美國農業部(USDA),負責解決細胞在試驗室的整個培育過程;二是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監督細胞的摘取與最後的出産和貼标簽環節。今年3月,USDA 和FDA還建立了一個針對實驗室培植肉的監管框架。
△李嘉誠試吃人造肉漢堡
據說,比爾·蓋茨參與投資的Beyond Meat公司生産的人造肉肉餅不僅在外觀、口味和烹饪方式上都與真正的牛肉别無二緻,甚至在烹饪的時候還會像真肉一樣“流血”;
據說,人造肉是李嘉誠非常看好的新風口,他投資的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新一輪融資籌得3億美元;
據說,前方是一片豐饒卻蠻荒之地(一切皆有可能)……
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人造肉若是大範圍投入培養的話,那麼距離“豬肉自由”的日子應該也并不會太遠。
所有遇見都是有原因的
放着好好的肉不吃,偏要人造。科學家為什麼要發明這種黑科技?
人多肉少,不夠吃啊。
比爾·蓋茨在博客中說:“經濟增長讓更多的人吃得起肉,這是個好消息,但壞消息是,到2050年,我們需要的肉類需求會比2005年提高一倍。然而,我們已經沒有那麼多土地用來放牧了。”
是不是“危言聳聽”?我們用數字來說話:根據世界糧農組織提供的數據,目前全球可用的牧場面積約有3400萬平方公裡,如果排除掉青藏高原這樣不适合牲畜生存的高海拔牧場,再排除掉受氣候影響而無法全年放牧的牧場,實際剩下的優質牧場也就是1500萬平方公裡左右,連一半都不到了。現在全世界有14.68億頭牛,按照美國農業部的可持續發展建議,每平方公裡的土地上隻建議放牧125頭牛。這麼算起來,全世界的牛就需要占去1100萬平方公裡的牧場,已經接近上限了。
伴随輕食經濟而來。
“減肥又解饞,感覺植物性食品比動物性食品更健康。”實際上,低脂、低糖、低熱量、高蛋白的人造肉恰巧和消費者的需求不謀而合。《中國輕食外賣消費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 截至2019年9月,美團外賣輕食訂單量同比增長98%,輕食商家數量同比增長58%。
為環保做貢獻。
牲畜的糞便會污染土地和水源, 它們放的屁中含有大量的甲烷, 而甲烷的溫室效應要比二氧化碳高25倍。
國際環保組織野生救援2016年發布數據顯示:牲畜産生的溫室氣體占全球溫室氣體總量的14.5%以上,超過地球上所有交通工具的排放總和。
聯合國報告顯示:到2030年畜禽飼養業制造的溫室氣體甚至将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半。
這麼說來,我們在吃人造肉的同時,似乎多少給地球降了降溫。
總之,就各種因素而言,人造肉的意義在于為品質生活提供了更多選擇。
聽說幾乎所有消費群體都對人造肉感興趣吃,尤其是18-35歲群體。
怎麼樣,讀到這裡你決定買塊兒人造肉了嗎?
内容: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焦宏 缪翼
部分資料來自:大成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高級顧問 馮文煦
監制:王澎;編輯:李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