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描寫大秦的詩

描寫大秦的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4 18:56:41

描寫大秦的詩(詩詞裡的大秦帝都)1

這裡是享譽中外的曆史文化名城,這裡是古老的華夏文明發祥地,這裡是中華民族大一統的“第一帝都”,這裡更是十一個封建王朝的國都或京畿之地,這就是大秦的帝都——鹹陽城。鹹陽位于陝西省“八百裡秦川”腹地。渭水之北,九嵕山之南,山水俱陽,故稱鹹陽。
周、秦、漢、唐的京畿之地,五陵塬下的王朝興替,飽經滄桑的歲月年輪,傾倒了一代代文人墨客,留下了無數不朽的詩詞。
秦始皇“揮劍決浮雲,諸候盡西來”,“鞭笞四海震匈奴,皇功帝德彌穹昊”,建立了不朽的曆史功績。然而,秦始皇大興土木,廣造宮宇,極盡奢華,用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累累白骨壘起“秦地最勝,無如鹹陽”的輝煌。當時,鹹陽有宮觀二百七十,渭橋将南北連成一體,是一座橫跨渭水兩岸的大城市。如果說,李商隐“鹹陽宮阙郁嵯峨,六國樓台豔绮羅”的詩句,是一幅古代鹹陽的寫意畫。那麼,杜牧的《阿房宮賦》則描繪了秦皇宮的宏偉和绮麗。賦中感歎“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裡,隔離天日。骊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如此遮天蔽日,瓊樓林立的建築群,耗費無數民脂民膏。

描寫大秦的詩(詩詞裡的大秦帝都)2

秦皇雕像

秦始皇窮奢極欲,導緻了秦末農民起義,“阿房宮盡客誰來,可惜連雲萬戶開,秦地起為千載業,楚兵焚作一場灰”。項羽一把大火,燒毀了鹹陽的璀璨文化,也把自己引上了“垓下别姬”的悲劇。秦始皇以為焚書坑儒就可以禁锢人們的思想,然而“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秦始皇以為銷盡天下兵器就可高枕無憂,然而“如何十二金人外,猶有民間鐵未銷”。詩詞裡演繹了秦都鹹陽的興衰。
  秦亡漢興,乃至隋唐,帝都鹹陽漸漸蕭條冷落,但作為京畿之地,仍然是封建王朝出兵西北的必經之地。一座鹹陽橋,記載了戰火連綿不絕,百姓苦不堪言的斑斑血淚。“車辚辚,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這是杜少陵對當時戰争創傷的生動寫照。詩人們登樓遠望,不見巍峨的阿房宮,隻有“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的滿目瘡痍,又怎麼能不愁鎖雙眉,為“蒹瘕楊柳似汀州”,為“故國東來渭水流”而感慨萬千呢?鹹陽城作為長安的西北門戶,也成了朋友送别、遊俠遠去的分手之地,“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鹹陽城周圍變成一片荒蕪,大唐盛世時它成為廣闊的遊獵場。“風勁角弓鳴,将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雕處,千裡暮雲平”。

描寫大秦的詩(詩詞裡的大秦帝都)3

乾陵遠眺

鹹陽雖然失去昔日帝王之都的輝煌,然而它優越的地理環境卻使它成為曆代帝王的“風水寶地”。 周秦漢唐時期許多帝王建造的陵寝和陪葬墓,綿延百裡,形成了“渭水橋邊不見人,摩挲高冢卧麒麟”的壯觀景象。豎立在鹹陽塬上的帝王陵寝,引發無數遷客騷人的思古悲情,“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迹”……昔秦皇漢武,今魅力鹹陽。經曆了二千三百多年滄桑巨變的鹹陽,在先祖開創燦爛文明的土地上,續寫着更加璀璨的輝煌!

來源:美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