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秋色動長安

秋色動長安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31 10:09:24

秋色動長安(秋識揚州)1

秋高氣爽,遊客在揚州瘦西湖風景區遊玩。 孟德龍攝(人民圖片)

“京口瓜州一水間”,家鄉鎮江與揚州隻隔着一條長江。以前過江需擺渡,自打潤揚大橋通車後,來往方便,去的次數也多了。揚州很耐看,多半會在“煙花三月下揚州”,當日來回,未見過“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的月色。時至秋日,幾位朋友提議閑逛揚州,并留宿一晚,我立即贊同。

傍晚時分到揚州,穿過古老的東關城門,漫步東關街,商品琳琅滿目,漆器上揚州八怪字畫尤為吸引我。那一點一橫、一人一物,饒有趣味。其實,我每次去不是為了購物,看看紅紅的燈籠,摸摸斑駁的牆體,聞聞彌漫的茶香,抑或糕點的香味,感受光陰的沉澱,就已足矣。

夜幕降臨,燈火暈染古建築,人流随之增多,個中滋味愈加濃厚。穿着旗袍的女子三三兩兩,估摸着剛選中的新衣就穿在身,袅袅婷婷,走到哪裡都成詩畫。

沿着古運河向旅館走去。月亮已上柳枝頭,秋夜的月光甚是清亮,如水銀般傾瀉而下。樹影婆娑,河水映照兩岸人家。古橋枕在柔波上,欲将睡去,愈發動人。

一路嗅着桂子幽香,索性光腳走在鵝卵石拼鋪的小道,圓圓潤潤的,心頭更加爽朗。木質的小亭、凳子,随意而坐,望一輪明月,任涼風拂面。不知從哪扇窗飄出悠揚的陶笛聲,思緒也随河水流淌至瘦西湖,沉浸在“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箫”詩境中……

清晨,随鳥的啁啾醒來,便去吃早茶。其實入住揚州,也想品嘗早茶。行人的步履不急不緩,晨練的人閑适自在。走進一家茶社,雕梁畫棟,古色古香,連台布也是一幅畫。早茶自然先品茶,這真不習慣。碧螺春湯色清純,香味清新,輕啜一口,眼前仿佛閃現“春風十裡揚州路”。包子品種很多,三丁包、蟹黃包……面和得軟,餡也細,玲珑的包子捏出一道道褶子。各具風味的糕點、煮幹絲、蒸餃,清清爽爽,有嚼勁,有故事,餘味悠長,一如揚州的味道。

早茶過後逛個園。一進大門,修竹萬竿,滴翠蔥郁。牆角處、池水邊的翠竹,或密集成片,或舒朗幾枝,灑脫俊朗,清雅之風撲面。這是清代揚州鹽商黃至筠的私家園林。或許園名源于主人名中的“筠”字,本就有竹子之意,且“個”者,竹葉之形,“個”也是“竹”的拆分。或許主人想表達不但有錢,還有文化,講究“不可居無竹”“無竹使人俗”風雅。

曲徑通幽,庭院深深,廊中踱步,詩人袁枚一副對聯:“月映竹成千個字,霜高梅孕一身花”映入眼簾。上聯狀物摹形,此時不在月夜,陽光穿過竹林,映在粉牆上影子,宛如成千“個”字,同樣有韻味。這自然想到“揚州八怪”鄭闆橋,他一生喜竹愛竹、詠竹畫竹。脍炙人口的題竹詩《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托物言志,人竹相輝。這源遠流長的竹文化在個園、在闆橋先生的筆下,乃至在揚州被發揮到極緻,成就了園和人。

個園一半是竹,一半是石。四季假山,極富詩情畫意。用筍石堆砌的春山,寓意雨後春筍。茂密的竹葉點綴在春山間,春意盎然。千姿百态的石頭,恰似十二生肖,好一幅鬧春圖。

太湖石壘起的夏山,奇峰林立,樹木濃蔭,天上一朵白雲剛出岫。一池碧水把山攬入懷中,錦鯉遊弋在洞穴中,朵朵睡蓮似盛開在山間。穿行洞室,拾級而上,山頂有一亭,旁邊老松斜出,虬枝奇拙。亭下小憩,與幾位朋友暢叙起來,過起了揚州人精緻的慢生活。

秋日當登高望遠,秋山最适合。用黃石構建的秋山,粗犷的線條如刀劈劍削,紅楓映襯。沿着磴道而上,山勢突兀,高峻奇險,頗具黃山神韻。站在山頂四方亭下,全園風光盡收眼底。

過了秋山就到冬山,用宣石疊置,在陽光下閃着晶瑩的寒光,恰似殘雪。一塊塊石形似大大小小的獅子,或跳或卧,或坐或立,正在雪中戲耍。

抱山樓上“壺天自春”牌匾十分顯眼。“不出戶而壺天自春”,園小如壺,卻自有乾坤天地、四時美景。個園像一篇精妙散文,細品慢讀,拍案叫絕;揚州如一本好書,百讀不厭,回味無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