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 吳錦秋,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甘肅省中醫院關節骨二科副主任,甘肅省中西醫結合運動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中國西部運動醫學關節鏡聯盟會第四屆委員,中國西部截骨聯盟會第一屆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肩肘運動醫學專業委員會甘肅培訓中心常務委員。
我們行走的每一步,都與膝關節相關,它是人體内關節表面最大的關節。經常會聽到中老年人訴苦,膝蓋不好、上下樓不方便,也有年輕人訴說因運動過度等原因導緻膝關節疼痛的困擾。
“膝關節太重要了,疼痛起來會影響到日常的生活質量,”甘肅省中醫院關節骨二科副主任吳錦秋說,正常規律運動的人群患關節炎的比例最低,而長時間做超負荷運動反而會增加患關節炎的風險。因為超負荷運動一方面會造成軟骨磨損,導緻機體關節液分泌增多,進而激發機體分泌炎症因子;另一方面炎症因子也會導緻疼痛,疼痛反複發作會造成膝關節軟骨發生骨質增生,最終發展為骨關節炎。
如何保護好我們的關節,就成了值得探讨的話題。吳錦秋稱,很多人覺得自己膝蓋不好,為了減少膝關節的進一步磨損,就要多歇着。實際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反而要長期進行适當的體育鍛煉,才能起到緩解疼痛和保護關節的作用。每天擡腿10-15分鐘,不僅能起到保護膝關節的作用,還能養五髒,有利于全身氣血通暢,并能減少腹部贅肉,對神經系統的健康也會起到調節作用。
每天擡腿10-15分鐘 有效保護膝關節
有研究表明,平躺時膝蓋的負重幾乎是零,站起來和平地走路時負重是體重的1-2倍,上下坡或上下樓梯時是3-4倍,跑步是4倍,蹲和跪是8倍。
膝蓋不好,不适合做哪些運動?吳錦秋說,膝蓋不好的人,一般不建議進行跑跳等對關節沖擊較大的運動,以避免進一步損傷關節,特别是對于比較嚴重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如滑雪的轉體動作,會讓膝關節發生扭轉,如果動作不規範、技術不到位,反複扭轉有可能會造成半月闆的撕裂和損傷。打籃球是對抗性非常強的運動,需要急跑、急停、轉體、跳躍。如果不注意保護好膝關節,就有可能造成損傷。登山、跳繩、爬樓梯、下蹲、跑步,尤其是下山和下樓梯時,膝關節承受的壓力最大,肥胖者應減少這些令膝關節受壓的運動,可以改為快走、慢走、朝前走、倒退走交替進行,或者遊泳、騎單車來減肥,同時注意訓練大腿力量,以分擔膝關節的壓力。
“科學的運動能夠給膝關節帶來益處,是核心治療方法。提倡适量運動,制定科學的計劃,即便沒有運動,每天也應當做膝關節的伸屈活動,因為在人們生活中,膝關節很容易受到勞損。”吳錦秋說,保護膝關節适當運動最簡便的就是擡腿運動,多做擡腿的動作,可以增強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和大腿後側的股二頭肌的力量,從而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減緩關節的磨損。
擡腿訓練簡單易操作,當你端坐在一個椅子上,一條腿自然着地,另一條腿緩緩擡起,與身體形成90度直角,在空中持續1分鐘,然後自然着地,換另一條腿擡起,上班時也可以嘗試這個動作,每天堅持擡腿10-15分鐘,可以很好地鍛煉股四頭肌,保持膝關節彈性,促進新陳代謝,有效保護膝關節。
睡前靠牆擡腿 可幫腎髒排毒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功補。”晚上睡前做一些正确的靠牆擡腿,也可以達到保護膝關節的作用。
做的時候,如果身體比較僵硬,腿離牆的距離可以略遠一些;如果身體比較柔軟,可以選擇離牆近一點;讓腿靠在牆上,并盡量保持垂直;要能感受到大腿骨及腹部的重心都從骨盆的後方滲透到軀幹;閉上眼睛,讓注意力慢慢集中到呼吸上;保持10-15分鐘;放下兩腿時,屈膝,使雙腳踩住牆并擡高臀部。然後放下臀部,呼氣,起身回到坐姿。
需要注意的是,在擡腿前、後需各喝300毫升溫開水,心平氣和保持輕松,自然呼吸、不可憋氣,靠腰力及丹田之氣來支撐身體下半部所受之酸。
這樣擡腿有什麼好處呢?吳錦秋介紹,在高擡腿時,血液會迅速流回肝、腎,給予重新解毒、排毒。因丹田訓練呼吸,能減少肺部負擔胸腔之濁氣自可順利排出,解決心胸之郁悶,心胸開朗,能幫助心髒恢複正常功能,心理壓力降低、血壓随之穩定。同時,在擡腳時因流汗,可将體内酸性毒素排出,血脂肪自然燃燒。
此外,這樣擡腿還能緩解大腿和雙腳的水腫,長期堅持有減肥的作用。
來源丨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 歐陽海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