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跟着唐詩去旅行跨越千年帶你重走

跟着唐詩去旅行跨越千年帶你重走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7-23 14:21:45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紀錄頻道推出的《跟着唐詩去旅行》全片共5集,分别選取杜甫、孟浩然、王維、岑參、李白五位詩人最具代表性的五段旅程,邀請詩人西川、書法家魯大東、學者郦波、楊雨,作家韓松落,重返唐詩發生的地方,遊曆變換的山川風景。讓唐詩穿越千年,照亮我們今天的山河和道路,成為我們繼續前行的力量。日前,該片總導演李文舉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自己每年都有很長的時間在四處旅行,經常在渺無人迹的荒野中,面對蒼茫的自然界會想到,如果是李白、杜甫走在這樣的旅程中,會産生怎樣的詩意?“其實,唐代詩人所走過的路程,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詩歌和遠方,從來都是相伴相随。”

跟着唐詩去旅行跨越千年帶你重走(跟着唐詩去旅行)1

學者郦波走訪唐代送别聖地。

初衷:他們是為中國的山川命名的人

《跟着唐詩去旅行》曆時三年,兵分五路,本片攝制團隊采訪了64位專家學者,勘查外景地58個,足迹遍及陝西、甘肅、四川、新疆、重慶、湖南、河南、山東、江蘇、浙江等十餘個省市自治區,尋訪到大量的唐詩現場和曆史遺存。

我們從小讀唐詩,卻很少有節目展示詩人們走過的那些足迹。對于将“唐詩”和“旅行”這兩個元素融合的想法,李文舉表示,自己之前拍攝的很多紀錄片都是自然類的,比如《自然的力量》。有很長的時間都是在中國最人迹罕至的地方——羌塘、可可西裡這樣的無人區旅行,經常會看到許多超乎我們經驗的景色,以至于都沒有合适的詞彙去形容它們,“我這時候很自然地就想,如果李白、杜甫來過這樣的地方,他們又會寫出怎麼樣的詩篇?”李文舉說,因為唐代詩人寫過的地方,後來的人也會去登臨,也會去憑吊,也會去重新書寫,“他們是為中國的山川命名的人”,所以這成為《跟着唐詩去旅行》的創作初衷,應該沿着唐代詩人的足迹去走一趟,“把唐詩和旅行這兩個元素結合起來,用今天的方式去旅行,用今天的人的眼光去看,去感悟唐代詩人當年的感受,去揭示他們當年的經曆。”

跟着唐詩去旅行跨越千年帶你重走(跟着唐詩去旅行)2

《跟着唐詩去旅行》尋到李白詩友高霁的牌位。

詩人:在星空裡尋找唐代最亮的那幾顆星星

有數據統計,一個中國人如果完整地從小學讀完高中,至少在課本裡學過200首詩歌。今天的小學一年級課本也加入了古詩,整個小學六年12冊語文就有古詩文100多篇。“跟着唐詩去旅行”,其實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唐代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人燦若繁星,留下來的詩歌大概有5萬首,在李文舉看來,這就如同晚上辨認星座,“我們在星空裡尋找唐代最亮的那幾顆星星,所以我們第一季就選擇了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維和岑參,選擇範圍基本上集中在盛唐。我想它會有一個時代的風貌,也會總體有所呈現。”

李文舉說,如果打開王兆鵬教授做的《唐宋文學編年地圖》,大家就會發現唐代詩人們旅行的範圍之廣、距離之長是遠超乎我們的想象的。在片中的五個詩人裡,李白是我們都知道的很著名的旅行家,他基本上走遍了整個國土;杜甫也一生颠沛流離;岑參兩次遠赴西域;孟浩然、王維兩位都是山水田園詩人,他們一生實際上也走到過很遠的地方。

跟着唐詩去旅行跨越千年帶你重走(跟着唐詩去旅行)3

魯大東用撿到的竹子做樂器。

“伴遊”:每一位嘉賓對唐詩都有自己的研究

如果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岑參是觀衆的“導遊”,那麼郦波、楊雨、西川、韓松落、魯大東就是旅途中的“伴遊”。片中,詩人西川感慨:“有什麼樣的山河,就有什麼樣的詩歌。”書法家魯大東在追尋的旅途中接近了孟浩然,他說:“這次旅行使我的内心得到了改變。”學者郦波以長安為中心,追尋王維曾經的足迹,在他看來,“在我們内心深處的精神家園,足迹可以更遠。”追随岑參,走過天山南北的學者楊雨感悟道:“這些年來一次次地出外旅行,感覺總是在尋找什麼,這次才發現,一直以來尋找的,其實是我自己。”在李白墓前,作家韓松落感覺李白從未走遠,而是以各種方式,一次又一次地走到我們中間,就像“水回到水,風變成松濤,而愛變成了愛的能力”。

西川、魯大東、郦波、楊雨,韓松落五位嘉賓中,有詩人、書法家、學者、作家等不同身份,李文舉表示,節目選擇的嘉賓對唐詩都有自己的研究。其中郦波和楊雨是詩詞方面的專家,他們也是《中國詩詞大會》的嘉賓,對詩詞有很深的研究;西川出了一本書叫《唐詩的讀法》,對唐詩有很多非常有見地的觀點,他認為杜甫有種令他羨慕的能力,就是在嚴格的格律中書寫現實;魯大東是個書法家,唐詩就是他的書寫材料,書寫内容,如果說書法家是演奏家,唐詩就相當于樂譜,他要對着樂譜演奏出樂曲;韓松落是一位影評人,也是一位散文小說作家,因為他是在新疆和田出生的,他對傳說中同樣來自于西域的李白也是情有獨鐘。

跟着唐詩去旅行跨越千年帶你重走(跟着唐詩去旅行)4

西川坐綠皮小火車。

拍攝:西川在隴南現場撿橡栗吃

在尋訪詩人足迹的過程中,有很多當地的人、事、物都給李文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杜甫在隴南沒有飯吃,他就撿橡栗,在錄制《江湖》一集的時候,西川也在現場撿了橡栗,放到嘴裡去咬,他說這東西原來是這麼苦這麼難吃,就是這麼一個特别小的細節,讓西川突然回到了杜甫當年困苦的狀态。在錄制《故人》一集的時候,魯大東訪碑,在雁蕩山,有很多摩崖石刻都是唐朝的,他就想找找看,因為孟浩然在那附近待了一年多。他看到很多石刻上面寫着,開元多少年,就是孟浩然來這裡的前後,還有一塊石頭上刻着三個字“審言來”。好多學者認為是杜甫的爺爺刻的,杜甫的爺爺叫杜審言。在李文舉看來,這也是“曆史穿透”的感覺。

韓松落去尋訪李白《仙山》這一集,節目組去了安徽的一座山裡,一個古老的村莊叫石門高,有一個特别老的明朝的祠堂,大概有600年的曆史,祠堂裡頭供着一個牌位,上面寫着“十一世祖李白詩友高霁”。李白曾經在九華山寫過一首詩,是跟高霁、韋權輿三人聯句寫的,因為這首詩,九子山就成了今天著名的九華山。1000多年過去了,高霁的後人們還生活在這個古老的山村裡。

在《長安》這一集中,郦波去了西安碑林,找到了王維畫竹的碑,碑上刻的竹子就是王維畫的,還有一塊碑叫《禦史台精舍碑》,當過禦史的人都要在上頭留下自己的名字,大概有1000多個名字,王維的名字留在碑的側面,兩個挺大的字:王維,而且刻得格外深。郦波非常感慨,見字如面,他摸了一下那個字,仿佛看見當年王維也坐在這個碑邊摸着自己的名字。

跟着唐詩去旅行跨越千年帶你重走(跟着唐詩去旅行)5

韓松落在李白墓。

——總導演解讀——

片中每一位詩人遊曆過的地方都非常多,選擇五位詩人的旅程,李文舉表示,有一個很重要的依據,就是要展現每位詩人的一個生命的狀态。

第一集 《江湖》

詩人西川踏上杜甫晚年尋找安身之所的漂泊旅程。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詩人杜甫經曆着國破家亡的人生。在晚年,詩人漂泊數千裡,從甘肅南部到達四川盆地,又沿着長江飄零,最終在湘江上走完了一生。颠沛流離,卻達到了杜甫一生的創作高峰,“詩聖”正是在漂泊中誕生。詩人西川年少時是李白的粉絲,年長之後,卻越來越崇拜杜甫,他羨慕杜甫無與倫比的用詩歌書寫現實的能力。這是一次追尋偶像的旅程。

總導演解讀:杜甫晚年颠沛流離。從發秦州到四川成都,再到三峽夔州,在最後他是在湘江走完了他壯闊的一生。這段旅程是杜甫一生中非常困苦的時期,但也是他的創造力大爆發的一段旅程,他主要的詩歌都是在這一段旅程中寫就的,他一生中的最高峰的《秋興八首》也是在夔州,就是今天的重慶奉節寫成的。

第二集 《故人》

書法家、搖滾歌手魯大東以徒步、騎行和乘車等多種方式,尋找孟浩然漫遊吳越的足迹。詩人孟浩然的生命在兩種模式中切換——隐居和漫遊。人到中年,孟浩然離開家鄉,到千裡之外的吳越漫遊,因為這裡有他的朋友。也許隻有朋友之情才能慰藉隐居的寂寞。魯大東認為,唐代的詩人仿佛作曲家,而他就是樂曲的演奏者,需要心靈的交流。他決定來一場慢旅行,騎着自行車,追尋着白衣飄飄的孟浩然,發現恬淡山水詩背後波濤洶湧的内心世界。

總導演解讀:這一集選擇的是孟浩然在中年時期,人生一個重大變化的一段旅程。他40多歲的時候去長安想出仕,但是沒有成功,然後開始了吳越之旅。這段旅程他見到了很多自己的老朋友,也通過這段旅程,江南的山水給了他心靈上非常大的慰藉,完成了自我療愈和平複。

第三集 《長安》

學者郦波将重現王維詩句裡的文化地圖,探尋長安城中的相聚與離别。一千多年前,長安城就是世界的中心。在長安詩壇,王維是一位标志性人物。長安,詩人們來來去去,有的人春風得意,有的人黯然神傷。這裡每天都在上演着離别和歡聚。學者郦波以長安為中心,追尋王維曾經留下的足迹,渭城曲、灞橋柳、藍田古道、辋川别業……在中國文化的地圖上行走。

總導演解讀:《長安》展現的是王維的生命裡有兩個世界,一個是在長安,他作為官員的世界,萬國衣冠拜冕旒;另一個是辋川,他作為隐士的世界,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第四集 《邊塞》

學者楊雨遠赴岑參筆下的邊塞,遇見遠方的戈壁、牧場、歌琴和馬背。邊塞詩是唐詩中最為壯闊明麗的篇章,詩人岑參抱着建功立業的雄心,遠赴邊塞,寫下了無數壯麗的詩篇,走出最漫長的旅程。從未到過邊疆地區的學者楊雨,沿着岑參的足迹走過戈壁荒漠、綠洲古城、兵團墾區,親自參與了哈薩克牧民的浩大轉場,最後來到了今天的邊關哨所。她發現:古代詩人的豪情依然留存于今天的戰士身上,而詩意更是千年來都綿綿不絕。

跟着唐詩去旅行跨越千年帶你重走(跟着唐詩去旅行)6

楊雨和歌手合唱岑參的詩。

總導演解讀:岑參兩赴西域,在盛唐的背景下希望建功立業。他走到了很遠的地方,見識了非常壯闊的風景。但是因為随之而來的安史之亂,岑參夢斷西域。

第五集 《仙山》

作家、影評人韓松落追随李白的腳步,遊曆詩仙人生曆程中最重要的山嶽。李白是我們這個民族創造力的象征。“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李白的一生,和幾座山峰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少年的時候,學劍匡山,青年時代,登臨太白,廬山給了他一次次的撫慰,而李白晚年最喜愛的九華山,則是由他自己命名的。最後,韓松落來到李白的墓園,一生蹉跎,至死浪漫的偉大詩人,早已把自己化成了一座偉大的山峰。

總導演解讀:李白一生就是想追求超越,他有一句詩“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他去過很多名山大川,他的生命追求,很多寄托在這些名山大川之間。

新京報首席記者 劉玮

新京報編輯 佟娜 校對 劉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