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的一場寒潮,讓氣溫下降了不少。天冷了,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也馬上就要來了。按照曆法上的計算,10月23日中午的12點51分0秒,太陽黃經會達到210°,北鬥七星的鬥柄也會指向“戌”位。就在那一刻,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霜降将與我們不期而遇。
霜降交節後,影響我國的冬季風已經取代了夏季風,冷空氣活動變得頻繁,降霜也因此有了可能。盡管霜降節氣的到來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會降霜,也不意味着霜降交節之前不會降霜,霜降本身的意思也隻是意在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但卻不得不說,時至霜降,地面物體上在适宜的條件下成霜也有了更多的可能。
在農村有一句俗語說,“霜前霜,米如糠;霜後霜,谷滿倉”。在霜降節氣即将到來的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句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從字面上講,俗語“霜前霜,米如糠;霜後霜,谷滿倉”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是在霜降節氣交節之前打了霜,種植水稻的稻農事後在收獲能夠碾成稻米的稻谷時,就跟收獲谷糠差不多。“米如糠”,可以說是一種形象的比喻,表明稻農打下來的稻谷籽粒不誠實,秕的厲害。而要是霜降交節之前無霜,早霜打在霜降節氣交節之後,也就意味着稻農種下的稻谷,收獲時成色會更好,産量也更高。“谷滿倉”,說明收成不錯。
霜的形成需要兩個缺一不可的條件,一個是冰點以下的氣溫,另一個是空氣濕度達到百分之百以上。每年霜降交節的時候,都正是單季雜交稻和雙季晚稻臨近或開始收割的時候。俗語“霜前霜,米如糠;霜後霜,谷滿倉”,也正是與此有關。
正常來說,水稻從抽穗到發育成熟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分别是:乳熟期、蠟熟期、完熟期(也叫黃熟期)、枯熟期。完熟期或者說黃熟期的水稻籽粒發育最飽實、養分積累量最多、千粒重最大,稻穗籽粒成熟度适中、含水量也适中。在這一時期内收割的水稻,才能達到畝産量最好,碾出的稻米精米率最高,稻米品質也最好。但鑒于單季雜交稻和雙季晚稻的灌漿期正是秋分和寒露時節,天氣已經開始轉涼。因此,要使單季雜交稻和雙季晚稻正常完成灌漿過程,不僅需要晴天和适宜的溫度,也必須有充足的日期和時間做保證。
霜降前打霜,時常與霜伴随的低溫和霜凍,會導緻尚沒有正常結束灌漿,達到完熟或者說黃熟的單季雜交稻和雙季晚稻的稻秧提前遭受冷害和凍害而死亡。沒有灌好漿的稻谷,收獲時粒子注定會很癟。用癟的稻谷碾成的稻米同樣也注定會是癟的。對此,稻農們用稍帶誇張一點的說法講,“霜前霜,米如糠”,應該說也并不失形象。
假如是霜降節氣交節後再打霜,單季雜交稻和雙季晚稻,因為有充足的灌漿壯籽粒時間保證,稻農們更容易在完熟期或者說黃熟期收獲到更飽滿的稻谷,讓稻谷的畝産量和總産量都達到最高,品質也達到最好。稻農們因此說,“霜後霜,谷滿倉”,無疑也算是“從實際出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