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倪瓒真迹

倪瓒真迹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07 04:15:44

百家姓,桐。

桐的本義,是一種落葉喬木。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說:“桐華成筒,故謂之桐。”桐的花,像白色牽牛花,且“其材輕虛,色白而有绮文,故俗謂之白桐、泡桐。”又因其“先花後葉”,桐被《爾雅》謂之榮桐。

桐按其樹皮色澤、花朵顔色、樹葉形狀、有子與否,分為白桐、青桐、梧桐、岡桐四種。單說桐,即指白桐。

桐是制琴的上好材料。桐姓,與桐緊緊相連,和成一首弦歌,泛起清音無數。

倪瓒真迹(一生不願為官人稱)1

(清)秦炳文《桐陰賞菊圖》扇頁

倪瓒真迹(一生不願為官人稱)2

(元)倪瓒《梧竹秀石圖》軸

一 揚手指桐 為一姓之祖

七月,是桐最繁盛的時候。

此時的桐,滿樹的花朵已換上綠裝,枝枝葉葉,層層疊疊,密密匝匝,濃得化不開。那綠,飽滿,純淨,熱情。當這樣的綠拂來,我常常想起一個人。

這個人在桐下,結廬煉丹,采集百草,煎煮蒸熬,識得草木金石性味。他将藥草分為上、中、下三品,根據各藥在方中的地位及配伍後的性效變化規律,以君為主藥、臣為輔藥、佐為佐藥、使為引藥之說,概括出中醫遣藥組方的原則。上品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可輕身益氣,不老延年。中品為臣,主養性以應人,無毒有毒,斟酌其宜,可遏病補虛羸。下品為佐、使,主治病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可除寒熱邪氣,破積聚,愈疾。

于是,那些本草兒,便像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種人一樣,主次有序,各司其職,各自擔負起不同的使命,君臣佐使亦成為方劑學術語。清代醫藥學家吳儀洛進一步解釋說:“主病者,對症之要藥也,故謂之君。君者味數少而分量重,賴之以為主也。佐君以為臣,味數稍多,分量稍輕,所以匡君之不迨也。應臣者謂之使,數可出入,而分量更輕,所以備通行向導之使也。此則君臣佐使之義也。”

桐下的這個人,還常常在桐旁,研究藥理,記錄藥性,并為百姓診病開方,分文不取。人們感念他,問其姓名,他笑而不語,揚手指指身旁的桐。人們便尊稱他為桐君,他所處之山被稱為桐君山,山下的一方水土被稱為桐廬,他編寫的著作也被稱為《桐君采藥錄》。

沒錯兒,桐下之人,就是桐君。桐君是中國古代最早的醫藥學家,也是黃帝的大臣。他擅長本草,奉黃帝之命,到江南采藥求道,行至富春江和分江水交會處的東山時,被其中的青山綠水吸引,便在山上的桐下結廬而居,采藥療疾。桐姓,也這樣産生了。《嚴州府志》說:“上古桐君,不知何許人,亦莫詳其姓字。嘗采藥求道,止于桐廬縣東隈桐樹下(即彎曲的桐樹下面)。其桐,枝柯偃蓋,蔭蔽數畝,遠望如廬舍。或有問其姓者,則指桐以示之。因名其人為桐君。”

作為桐姓始祖,桐君的故事,流傳在民間口口相傳中,最早被春秋時期古史《世本》記載,南朝宋齊梁時期醫藥學家陶弘景和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也記載過他。桐君和走遍山林荒野、嘗百草試療效的神農氏一樣,被銘記與讴歌,元代詩人方回說:“問姓雲何但指桐,桐孫終古與無窮。遙知學出神農氏,獨欠書傳太史公。”北有神農,南有桐君。桐君也被後世尊為“中醫藥鼻祖”,他所在的桐君山,被尊為“藥祖聖地”,桐君中醫藥文化走過了4000多年。

真是超級喜歡桐君的生活狀态,悠然,安然;随心,随意。做自己喜歡的事,做有利他人的事。

寂靜,歡喜。

二 弦桐清音 留君子之風

桐,也很早就奏響了動人的旋律。

桐是造琴的良材,被稱為弦桐。東漢哲學家、經學家、琴師桓譚的《新論》說:“神農始削桐為琴,練絲為絃。”古籍《集韻》說:“絃,八音之絲也,通作弦。”弦桐,成為琴的别稱。

南朝宋辭賦家謝莊《月賦》說到弦桐時,更是别有情思與情懷,“於是弦桐練響,音容選和。”真是清美無比的句子。皎潔的月光中,琴弦铿锵作響,心中深深珍藏的旋律,自心底由指尖汨汨傾瀉而出,多麼清妙多麼深遠啊。如夢如醉,亦真亦幻。盈在眼中的淚,常常在那一刻,簌簌地落了下來。

因為是斫琴佳材,桐亦拟稱為“桐君”,北宋文學家陳師道以《次韻蘇公西湖觀月聽琴》,道出這般清歡滋味:“人生亦何須,有酒與桐君。”平生不多醉,一醉酣千年。此桐君與彼桐君,早已相知相融。

那常在桐下為人把脈煎藥的妙手,也是輕撫弦桐的高手。桐君的心聲,比珠落玉盤,更動人心弦。這個安靜、從容、開闊的男子,以别樣方式,深愛着桐。當風徐徐吹過,當桐葉飄揚而輕響,應和的,是純善、潔淨、清雅的弦桐之音。

桐的每一部分,也都被桐君悉心使用,用在為他人療疾中。桐葉,被他用來消除腫毒,當人手足浮腫,他就用桐葉煮汁浸洗并使人少量飲用汁液,或加小豆配伍。桐子,被他和桐葉用在一起,生發、染發、烏發,将葉、子兩樣搗碎用甑這種古代的蒸食用具蒸煮,再用幹淨的布包好絞汁,以汁洗頭。桐木皮,被他用來治療惡瘡和小兒丹毒,煎汁後塗抹。桐花,更是被他用得妙,當人感覺眼前有諸物禽蟲飛走,即相當于現代醫學所說的飛蚊症時,他就用桐花加酸棗仁、玄明粉、羌活等,加清水煎服,送人飲用。

桐君和桐,構成的,就是這般清和美妙的旋律。這旋律感動了無數有情人。東漢隐士嚴光亦為有情人之一。嚴光,又名遵,字子陵。他少有高名,與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是同學、好友。劉秀即位後,多次請嚴光為官,但嚴光一直婉絕,并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人們記住了他的不慕富貴、不圖名利,把他平日漁釣之處稱為嚴陵濑。濑,意為急速的水流。北魏地理學家郦道元的《水經注》記載過相關内容:“自縣(桐廬縣)至於潛,凡十有六濑,第二是嚴陵濑,濑帶山,山下有一石室,漢光武帝時嚴子陵之所居也。故山及濑,皆即人姓名之。”南朝梁陳時期文字訓诂學家、史學家顧野王的《輿地志》也載道:“桐廬縣南有嚴子陵漁釣處,今山邊有石,上平,可坐十人,臨水,名為‘嚴陵釣壇’也。”

嚴陵濑與桐君山相隔大約50裡,嚴光曾去過桐君山,看桐,想桐君。還經常在讀書、耕釣之餘,面朝桐君山方向,彈奏弦桐。那份清音,在山水間久久盤桓。嗟乎,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君子之風,山高水長。

弦桐與桐,最知君心。

三 洗桐潔身 成高士之名

其真正把桐愛得高潔的,要數元末明初畫家、詩人倪瓒(1301年-1374年)了。

在這個酷愛幹淨的男子心中,桐,乃高雅之士也。有一回,客人暢談忘返,在倪瓒家留宿,倪瓒擔心客人弄髒客房,故輾轉反側,難以酣睡。深夜又忽然聽到客人咳嗽一聲,倪瓒便猜想客人會吐痰,不知會吐髒哪裡呀,就完全睡不着了。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倪瓒立馬叫仆人仔細搜查院落庭園,看看有沒有客人吐痰的痕迹。仆人找遍各個角落也沒有找到痰迹,擔心主人責罵,就謊稱在桐樹根處找到了。倪瓒便讓仆人用清水反複洗桐。倪瓒洗桐,遂成典故。明代筆記作家王锜把這個故事記在《寓圃雜記》中。

愛幹淨的人的世界,俗人是永遠不懂的。倪瓒的故事,看似隻是奇聞逸事,甚至是茶餘飯後的談資笑料,他“性好潔,文房拾物,兩童輪轉拂塵,須臾弗停”,還“服巾日洗數次”,文房四寶等雜物,須得兩個小童兒換着班、片刻不停地擦拭,服飾之類也一天洗好多次,好像也是好笑,且類似例子,還真不少。

其實,也沒有那麼好笑,或者說,真正懂得的人并不覺得那麼好笑。隻不過是把幹淨愛得徹底一點而已,“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更何況還是極其清潔的心靈衍生出來的癖好。孤高自許、淡泊名利、一生不願為官、人稱“倪高士”的倪瓒,在洗桐之後,反而粉絲大增。洗桐,成為文人雅士遠離塵垢、潔身自好的象征。與倪瓒同時代的富甲人士曹善誠因為敬慕其意,特意在自己宅旁建造桐園,園中植桐百棵,也朝夕洗滌,故他的桐園又名“洗桐園”。乾隆皇帝更是倪瓒的鐵粉,他收藏了倪瓒的諸多手迹,常欣賞之,并念念不忘倪瓒的洗桐,屢屢以作詩、繪畫、雕刻等形式記之贊之。明代和清代的江南人還以是否收藏倪瓒的畫而分雅俗。倪瓒的繪畫實踐和理論觀點,對明清畫壇影響很大。

倪瓒洗桐的故事,也成為曆代有風骨的人最愛創作的題材之一。明代畫家崔子忠為倪瓒繪制了《雲林洗桐圖》,這也是中國美術史上最早以倪瓒洗桐故事入畫的作品。倪瓒别稱、名号比較多,其中一個号為雲林子。崔子忠在畫中自題:“古之人潔身及物,不受飛塵,奚及草木,今人何獨不然?”諷喻世風日下、充滿污濁的塵世,以期喚起時人的良知。清初詩人田雯把倪瓒尊為桐君:“泠泠宛溪水,亭亭峄陽木。奴子弄軍持,浣滌媚幽獨。月上無弦琴,斜照一庭綠。孤坐六尺藤,梳頭觀周易。琴髙溪口花,敬亭峰頂石。水淫意何為,桐君有潔癖。”

這個新式樣的桐君倪瓒,便與桐成為親密友人,格外融洽而和諧。“天質自森森,孤高幾百尋”,桐的境界,就是桐君的境界啊。古往今來的桐君,都是這樣,有着相同的心性和獨特的個性。

突然想起植物中的百家姓之起源的傳說了,那真是有着無窮的樂趣。話說女娲在造人之前,于正月初一創造雞,初二創造狗,初三創造豬,初四創造羊,初五創造牛,初六創造馬,初七這一天,女娲用黃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樣子創造出一個一個的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覺得速度有點慢,便尋來一根碧綠的藤條,沾滿泥漿,揮舞起來,一點一點的泥漿撒向植物,都變成了人。撒在桐上的,姓桐;撒在竹上的,姓竹;撒在蘆上的,姓蘆......那麼多清麗的、清淨的花草樹木,都生發出美美的姓氏,與人類永遠相依相存。懂得的人,也由此深藏了花草樹木的靈性和韌性,通靈而透徹。

這樣想着,越來越多的愉悅湧上心頭。那桐下的桐君,指手向桐之時,也早就懷有這樣的愉悅,明白了這顆清澈的、玲珑的心。

火熱的七月,也飛揚在光陰中,與桐君惺惺相惜,隽永深長。

(原标題:一生不願為官、人稱“倪高士”的倪瓒,在洗桐之後,反而粉絲大增)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 管弦

流程編輯:L022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