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
因為沙俄長期以來對人民的壓迫,其國内不斷爆發各種起義,雖然最後都被血腥鎮壓,但也喚醒了人民反抗的意志,此後各種武裝鬥争層出不窮,而布爾什維克黨也趁機宣傳提高人民的革命覺悟,而此時的沙皇不僅不願意轉變政策平息民憤,甚至還采用了更加強硬的手段鎮壓革命,最後在列甯領導的十月革命爆發後,蘇維埃掌握了國家的一切權力,在之後迅速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同時發布土地法令廢除了原先不合理的土地制度,在經過一系列鬥争之後,蘇聯也在1922年12月正式成立。
列甯逝世
此時的蘇聯雖然有着穩固的政權,但國家的實力并不算出衆,而列甯也在1924年時因病去世,此時的斯大林才正式開始領導蘇聯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但當時其國内的工業總産值低得可憐,就連因為戰敗而飽受限制的德國都比它強的多,而唯一算是優點的便是領土遼闊,有着足夠的農業用地及豐富的礦場資源,而在如此薄弱的工業水平下,連蘇聯人民的生産生活都必須采用最原始的方式,可以提升軍隊實力的軍工更是落後到極緻,這樣的一個國家要想建設發展必然不是短時間可以實現的,而斯大林在當時也将希望放在了其他西方國家上。
蘇聯早期
想要通過合作來帶動國家發展,但此時這些西方國家已經逐漸從一戰的陰影中走出,開始集體針對這個突然建立的蘇聯,于是在之後不僅在經濟上對其進行孤立,也嚴禁各種先進技術和科技對其出口,這讓蘇聯的發展在一開始便遭受了巨大打擊,為了能夠獲得技術将國家變成工業國,蘇方采用了各種手段想要打破封鎖,但最後都沒有取得任何的效果,而此時蘇聯内部還有個更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民衆的個人素質很低,大部分人都是不識字的文盲,同時沙俄長期的統治也使得民衆思想僵化,根本不想着改變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斯大林
整個國家在這種思想中變得死氣沉沉,而這也讓斯大林十分的擔心,畢竟西方國家雖然受一戰影響,主要任務是以恢複國力和人口作為主要目标,在短時間内也不願意再次發起戰争,但其實無時不刻不在進步,在各種科技的催化下工業實力更加強大,反倒是蘇聯在此時原地踏步,這樣下去不說成為一個強國,就連國家的安全都無法保證,于是在當時決定制定并實施五年計劃,通過重點發展重工業将國家由輸入機器和設備的國家變成生産機器和設備的國家,而英法在知道後也直接譏諷到這不過是紅色夢想家的空想罷了。
積極勞動
那蘇聯的工業化目标最終實現了嗎?不管這些西方國家如何譏諷,還不斷地展露自身的優越和繁榮,想要讓蘇聯羨慕從而在内部産生矛盾,但當時蘇聯人有着崇高的理想,願意為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所以蘇聯在當時開始實施計劃經濟建設,集中力量發展國家所需的種種,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工人們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勞動競賽,這樣的熱情也極大的推動計劃的實現,最後僅用了4年零3個月的時間,便建成了1500多個現代化技術裝備的大型工業企業,蘇聯農民也終于可以用上自己生産的拖拉機,同時一些新興工業部門也開始嶄露頭角,飛機、汽車甚至精密儀器都可以自己生産。
農業集體化
1932年時的工業生産總值相比五年計劃前已經提高了足足一倍還多,而斯大林也早已認識到工業的進步必須由農業基礎的發展上加以支持,所以農業發展在當時也納入了計劃中,通過将小農莊合并為大型集體農場的方式,推動耕作方式更快走上現代化,同時共同享有并使用土地、生産設備等,農業的規模也因此大規模提高,而這也讓一直注視着蘇聯發展的西方國家感到震驚,因為按照他們的标準分析,蘇聯在工業化初期不僅沒有遭遇饑荒,甚至人均熱量攝入量已經達到了發達水平,改變了長期以來落後的農業國面貌,就這樣不靠對外掠奪,也沒有殖民地的支持下,實現了初步工業化,完成了西方至少十幾年才能目标。
耕種方式現代化
而整個國民的收入更是增長了百分之68,其經濟發展速度和增幅都超過了資本主義國家當初的最高紀錄,而斯大林在驗收之後也宣布計劃提前完成,之後在初步工業化的基礎上又提出了第二個五年計劃,将目标放在了發展重工業上,而斯大林在此時也強調人才的培養,這些人在到達工作崗位上也發揮出了巨大作用,蘇聯的重工業在不斷持續發展壯大,在世界工業總量中的比重也得到了極大提升,發電量也飙升到世界第三,而此時的蘇聯也糾正了一五計劃中的一些問題,使國家發展更加的平穩,其次在得到西方國家的先進技術後,也十分注重消化吸收并創新,極大的彌補了之前因為快速發展所帶來的不足。
蘇聯軍工
此時的蘇聯不斷新建重型機械制造廠,在機械制造業方面甚至僅次于美國,這不僅進一步促進國家走向現代化,同時自身的軍事實力也得到了極大增強,此時的紅軍雖然因為建立較晚,但武器裝備方面已經不在落後,有了一定實力抵禦西方強國的進攻,而斯大林還高瞻遠矚的将重要工業放在了遠離邊境的地區,同時還積極準備第三個五年計劃,準備重點發展國防軍事工業,為将來可能爆發的戰争做準備,雖然這個計劃因為戰争爆發而中斷,但僅僅是初期的發展便使得國家軍事實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其中飛機産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7500架次,而蘇聯從農業國發展到如今的軍事強國僅僅用了10年的時間。
普及教育
那當時斯大林是如何做到這樣快速發展的?首先便是因為當時的計劃經濟政策,蘇聯集中了國家的力量,任何資源都由集體統一調度分配,在初期确實具備着極大的優勢,人民也對未來懷揣着美好願景,因此在初期發展時熱情滿滿,極大的克服了計劃初期面臨的種種困難,而斯大林當時也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不僅在全國範圍内普及基礎教育,同時不惜從國外斥巨資購進先進技術提高工人素質,畢竟蘇聯建立在沙俄的廢墟之上,人民就算有再大的熱情,也無法彌補在軟實力上的差距。
西方經濟危機
而除了斯大林的種種政策十分适合外,還因為當時世界上爆發了一場嚴重的經濟大危機,其最先從美國開始,最後蔓延到當時的所有資本主義國家,使得當時企業破産倒閉工人失去工作,這讓西方國家一時間難以維持對蘇聯的封鎖,其中美國本就與蘇聯沒有什麼矛盾,所以在危機爆發不久後便開始倒戈,開始和走社會主義道路不受經濟危機影響的蘇聯做生意,而斯大林也意識到這是個十分難得的機會,立刻開始不計成本的從西方大量引進技術,同時接收了大批因産能過剩而廉價出售的機器。
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
同時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在看到蘇聯有大量工作機會,甚至還高薪聘請人才時,很多人都開始申請出國甚至移居蘇聯,這極大的促進了蘇聯的工業化進程,當時一五計劃中的很多新興企業,其實都是美國人帶着美國技術設計建造的,例如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在戰時可以迅速用來生産坦克的企業,其内的整套技術和機器都生産于美國,最後被蘇聯廉價收購後才被搬來,而除了和美國的貿易之外,德國在當時也給了蘇聯巨大機會。
凡爾賽條約
雖然曆史上兩國交戰數次,但斯大林并未因此對其排斥,反而十分希望與其合作進步,畢竟英法才是蘇聯目前最大的對手,而此時德國因受凡爾賽條約的限制,不能在國内開設重工軍工,而蘇聯此時也不排斥德國人建廠,所以大量的重工業都被搬移到蘇聯境内,逃避了英法等國的監管,而蘇聯也趁機大量進口德國工業品,同時鼓勵工人進入德國企業,從中學到了不少的先進技術,而在美國開始注資德國,使其經濟開始迅速好轉後,蘇德也因為貿易關系越走越近開始互幫互助。
蘇聯的德國工廠
鑒于蘇聯經濟十分困難,德國也開始用各種方式提供幫助,除此之外雙方還進行了軍事上的合作,一些裝甲車、大炮甚至飛機生産線都是德國人建造的,而德國在蘇聯開設的軍事院校也對蘇聯開放,所以兩國在當時都開始了告訴發展,而斯大林也成功的靠着吸取各國技術和經驗,在加上被培養出的人才,創造了僅用10年時間便從一個農業國變成重工業國家的奇迹,讓西方國家都為之驚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