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甘肅省民勤縣退耕還林辦公室四級主任科員姜莉玲查看苗木生長情況。(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蘭州10月9日電 (徐雪 馬愛彬)沙漠裡,因為茫茫白沙的折射,天亮得要早些。甘肅省民勤縣退耕還林辦公室四級主任科員姜莉玲已開始工作,對不同材料類型帶狀沙障的風速、地表粗糙度及近地表輸沙率進行對比研究。
姜莉玲看着連綿起伏的沙丘上,用不同材質壓埋縱橫交錯的方格沙障,猶如布下的“金色大網”,将沙漠“黃龍”分割圍裹,方格内一株株枝冠茂密的梭梭樹在黃沙中随風搖曳。“作為一名林業人,我有幸見證了家鄉從荒涼大漠向綠水青山的轉變,感到自豪。”她說。
姜莉玲出生在民勤縣東壩鎮連豐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聽老人們說,曆史上的民勤地域遼闊、土沃澤豐,是一個風景秀美的地方。20世紀90年代初期,随着人口大量增長,開墾拓荒、用水激增,加之上遊石羊河來水減少,生态環境逐年惡化。
姜莉玲測量記錄苗木生長狀況。(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
“大風一起不見天”“一茬莊稼種三遍”……風沙肆虐,民勤民生艱難、百姓貧苦,成為姜莉玲藏在心中的痛楚。懷着改變家鄉面貌的夢想,她報考了甘肅省林業學校,畢業後回到家鄉,加入戰風沙、鬥荒漠的“林業大軍”。
育苗是姜莉玲工作後面臨的第一道考驗,翻地、扡插、施肥、澆水……由于長期接觸農藥,身體開始不斷“找茬”,全身過敏浮腫、布滿紅斑、奇癢無比,打針吃藥不見效,不得不住院治療,最終落下了習慣性過敏的病根。
龍王廟、老虎口、青土湖……每年壓沙造林時節,哪裡最艱苦,哪裡就有她的身影。正是因為有姜莉玲這樣的“林業人”,以“寸草遮丈風”的韌勁營造綠水青山,換來民勤生态環境的持續好轉。
截至2021年底,民勤縣人工造林保存面積230萬畝以上,森林覆蓋率由20世紀50年代的3%提高到18.28%。民勤先後獲得“全國綠化模範縣”“生态範例獎”等榮譽。
姜莉玲與同事記錄相關數據。(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
2007年,《甘肅省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正式批複實施,退耕還林成為林草工作的“重頭戲”,也是難啃的“硬骨頭”。科班出身的姜莉玲深入退耕還林一線調研,參與編制全縣退耕還林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工程建設實施方案和作業設計,并整理4000多頁的工程項目資料,為全縣退耕還林工作有序推進提供了技術支撐。
讓沙海變綠洲、黃沙變黃金。姜莉玲又結合民勤實際,探索發展林下經濟,指導西渠鎮制産村農戶何德榮及青土湖周邊村民,學習梭梭嫁接肉苁蓉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建成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沙産業基地4600多畝,年采挖肉苁蓉100多噸,收益200多萬元。
姜莉玲說,作為一名林業一線工作人員,今後要繼續加大沙漠治理模式探索力度,創新推廣防沙治沙新技術,改善美化生态環境,帶領社會力量發展林下和林産經濟,在推廣培訓、技術指導上下功夫,把治沙用沙新技術送到千家萬戶,增加農民林産業收入。
24年來,姜莉玲猶如沙漠裡一棵“梭梭苗”,用青春和汗水見證了荒涼大漠向綠水青山的轉變。姜莉玲先後獲得“甘肅省優秀共産黨員”“全國生态建設突出貢獻先進個人”“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等稱号。(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