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聽過或者用過“搖一搖”這個功能。
在微信裡面,隻需要拿着手機輕輕一搖,就可以搖人,搖歌曲,搖電視。
2011年,微信的搖一搖功能上線。
當時,搖手機這種交互方式還比較新奇,迅速吸引了大量的用戶。
但是,現在好像很少有人在用微信搖一搖了。
本以為“搖一搖”熱度過去了,沒想到最近又火了起來。
搖一搖被玩壞了想要查東西,打開的A軟件,稍不注意就跳到了B軟件;
……
相信你可能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
這是因為,一些平台和APP上線了開屏廣告“搖一搖”功能。
在走路、坐車或身體不自主地晃了一下,自動就打開了第三方軟件,從而使用戶手機被迫跳轉到廣告詳情頁面。
它利用的是手機陀螺儀,在權限管理中是無法關閉的,隻要你打開軟件有稍微晃動,就會自動進入廣告。
早在今年7月份,有關部門對軟件開屏廣告亂象進行了整治,各大軟件紛紛關閉了一陣開屏廣告。
可能是風頭過了,APP開屏廣告在經曆了倒計時跳過、點擊跳轉等形式之後,在最近雙11、雙12期間,很多APP又開始變成“搖一搖”跳轉。
以前“搖一搖”是為了快樂,現在“搖一搖”是為了看廣告?
對此,很多網友深受其擾:
近期,針對部分APP悄然上線“搖一搖”開屏廣告問題,江蘇省消保委開展了調查。
江蘇省消保委表示,“百度”、“喜馬拉雅”、“豆瓣”、“微博”、“虎撲”、“華為音樂”、“番茄小說”和“聯享家”等軟件均存在上述情況。
對此,江蘇省消保委認為,在這種“搖一搖”模式下,消費者如果不想跳轉廣告需要維持手部及身體平穩,保持手機在同一水平位置不變,待廣告頁面關閉後才可随意變換身體及手部姿勢使用手機,否則極可能被迫進入廣告頁面。
雖然開屏廣告頁面也有跳過或關閉按鈕,但是商家高敏“搖一搖”設置極易讓消費者在走路、坐車或者轉身等情況下跳轉廣告頁面,這些跳轉更多并非消費者本意。
商家以誤導方式誘使用戶進入廣告頁面,變相強迫消費者觀看廣告的行為,涉嫌侵犯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
此外,軟件通過“搖一搖”實現進入廣告是調取了手機的某項傳感數據,但是該調取是否必要,軟件調取行為是否取得消費者同意和授權也存疑,消費者個人數據安全能否得到保障令人擔憂。
頑固的開屏廣告想關關不掉,要麼就直接跳轉到第三方頁面或是自動下載某些程序,很多開屏廣告的投放方式讓用戶覺得越來越惡心……
在移動互聯網發展這幾年來,廣告行業随之互聯網化,對用戶來說躲無可躲的App啟動頁成為了不少互聯網公司的搖錢樹。
開屏廣告是App在啟動時,所展示的一種全屏化廣告形式,是一種在線推廣的投放方式,一般保持在5秒以内,為品牌獲得曝光提供了充分條件。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廣告商亟需的就是流量。
據相關消息,開屏彈窗廣告是很多手機應用流量變現的主要方式,某些手機 App 開屏彈窗廣告帶來的收入,可高達其總廣告收入的 80%。
在不影響用戶體驗的情況下,适度的廣告可以讓用戶了解産品的特性,最近在做什麼活動,達到正面傳播的效果。
但是,開屏廣告這種以損害用戶體驗為代價其實不太建議。
廣告投放可以選擇其他的一些投放方式,比如在網站投放,在微信朋友圈投放等,有需要的可至微擎服務市場“運營服務”下查看。
結語開屏廣告看似短期是賺了,長期來看實際上是揀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償失。
你有沒有想過:“微信商業化也有好幾年了,變現的方式越來越多,朋友圈的廣告也推得越來越頻繁,但是為什麼一直沒有做“開屏廣告”呢?”
可能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開屏廣告會犧牲用戶體驗,造成口碑崩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