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無法種東西的土地

無法種東西的土地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05 00:50:07

無法種東西的土地(富饒之地上的希望之種)1

嶄新的湟源縣巴燕鄉上浪灣新村。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海拔3100米,這是西甯市湟源縣巴燕鄉上浪灣村的海拔高度。整座村莊的房屋沿着古樸的中軸道路排開,村莊道路潔淨如新,偌大的廣場上不時傳來老人孩子的歡聲笑語。

這是上浪灣村新的起點,也孕育着上浪灣村新的希望。在這裡,498位村民有安定的新居所,有脫貧緻富的新途徑,有強大的村集體經濟做後盾。這裡不再是曾經那個産業差、條件差、經濟差的腦山村,如今的上浪灣村已實現脫貧緻富奔小康的華麗轉身。

村容村貌換新顔

“上浪灣村一切的轉變始于易地搬遷。”這是上浪灣村全體村民的共識。“當時村裡的房子絕大多數是土木結構,牆是土牆,一到雨季不是屋漏了、房塌了,就是牆倒了。有的人家沒辦法,就在房梁、牆上打頂柱防倒塌,有的人家長期外出無人打理,房頂院子雜草長的比人還高,有的人家又髒又亂還占用村道建廁所、堆雜物,垃圾亂堆亂倒沒人管,村民的精神面貌普遍都不好。”看着如今幹淨整潔、整齊劃一的村落,上浪灣村黨支部書記李萬鈞感慨道。

過去,上浪灣村村民居住分散,基礎設施薄弱,電力供應僅能滿足群衆日常需求,村民出行難、用水不便、電壓不足等問題普遍存在,原有貧困戶26戶82人,貧困人口占全村人口18%,是縣裡出了名的貧困村。

2016年,在縣、鄉政府、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共同努力下,上浪灣村實施了易地搬遷,就近集中安置了61戶235人(貧困戶17戶64人),自主安置86戶263人(貧困戶6戶21人)。并根據相關政策對集中安置精準戶補助8萬元,自主安置精準戶補助10萬元,一般戶補助4.5萬元。通過就近搬遷,極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

同年,扶貧工作組協助村“兩委”班子實施了“高原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建成4000平方米文化廣場和300平方米景觀廣場,修建衛生廁所61個、人畜飲水管道1.6公裡、建設輸電線路1.4公裡、村級硬化道路1.2公裡、安裝路燈81盞,并整合其他行業資金146.6萬元,修建了168平方米黨員活動室、254平方米村級綜合服務中心、60平方米村衛生室,安裝了健身器材,修築了排水溝,配備了環保車、垃圾箱等環衛設施。2017年上浪灣村還新建了幼兒園和幸福大院,村莊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完善。

走進如今的上浪灣村,聯排的灰牆紅瓦新居十分顯眼,道路兩旁大紅燈籠造型的路燈喜氣洋洋。每一條村道口,都設置了埋入式垃圾桶,村道潔淨如新,整個村莊猶如世外桃源,靜逸祥和。“跟過去對比,真是天壤之别,這要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村民馬福生的感慨,也正是全體村民喬遷新居之後最真切的感受。

轉變理念産業興

長期以來,受海拔高、日溫差大、氣候惡劣等自然和先天禀賦制約,上浪灣村農業生産條件差,經濟結構單一,青稞、油菜等主要農作物産量低,特色經濟作物選擇難、培育難、調整難。

“以前種植的那點青稞、油菜勉強夠家裡的口糧,哪裡有餘糧往外賣。”上浪灣村村民張軍說,而如今他不僅實現了脫貧,還成為村裡的脫貧光榮戶。

張軍的父親因患病需要長期用藥,母親肢體三級殘疾行動不便,愛人病逝前花了大量的醫藥費,使得張軍一家的生活十分艱辛。但張軍依然對生活充滿期許,他主動找到駐村工作隊表達了自己想發展養殖業的想法,并得到了駐村工作隊和鄉政府的大力支持。

此後,張軍借助扶貧貸款和補助資金,養了110隻羊,通過育肥羊當年就還清了銀行貸款并獲利2萬元,這讓他樹立了通過發展牛羊育肥走脫貧緻富路的信心。此後短短兩年多時間,張軍已通過養殖業快速實現了增收緻富。

“從山裡搬出來後,考慮到這個安置點的搬遷戶多,我們便将養殖産業作為整村推進項目,在全村成立了10個組開展聯戶養殖。”李萬鈞說。

除發展養殖業,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還先後籌集4萬元資金,帶動貧困戶種植約3.3公頃蕨麻,采挖後增收25萬元。同時,為使人均5400元到戶資金切實發揮作用,經過多方考察、大會讨論後,最終決定将全村建檔立卡戶共計48.06萬元的産業發展資金用于發展村級光伏電站,建設了48千瓦分布式光伏發電站一座。李萬鈞說,發電站的建成可使建檔立卡戶獲得一份為期20年的穩定收益。2018年3月24日并網發電以來,發電站運行正常,截至目前累計發電量20.7萬千瓦時,累計收益15.7萬元。

引入 培育興旺村集體

雖然已進入冬季,但在上浪灣村野兔養殖基地裡仍能感受到溫潤的氣息。在野兔養殖基地務工的上浪灣村村民李玉琴在一個個籠子前駐足查看。“以前因為條件限制,沒法外出務工,種植莊稼的收入又很少,家裡很困難。現在不同了,不僅可以就近打工賺收入,還可以照顧到家。”

上浪灣村原為湟源縣村集體經濟空白村,為有效增加村集體收入,2018年,上浪灣村利用50萬元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資金,入股全縣58個貧困村的光伏扶貧電站項目,2019年分紅2萬元。同時,與非貧困村福海村、巴燕峽村、紮漢村、莫合爾村、下浪灣村,貧困村石門爾村以及南京市六合區雄州街道辦事處整合集體經濟資金410萬元,成立青海省泓燕農牧開發有限公司,在上浪灣村建設牛羊養殖場按股分紅,組團發展。“養殖場建成後已出欄320頭(隻)牛羊,實現集體經濟創收23萬餘元。”李萬鈞說。

為鼓勵民營企業參與扶貧開發,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在資金、技術、市場、管理等方面的優勢,推動扶貧攻堅進程,上浪灣村還引進博泰藏野兔養殖有限公司,發展野兔養殖業,通過示範戶帶動、“公司 農戶”方式增加建檔立卡戶家庭收入。目前該項目已投入運行,吸收就業9戶10人,帶動3戶開始試養殖。李萬鈞介紹說:“預計每年可出欄種兔500餘隻、商品兔3.36萬隻,提供種兔養殖勞務崗位20個,年人均增加工資性收入2萬元。”

在引進外來企業的同時,上浪灣村還注重本土合作社的成長。目前,上浪灣村共有專業合作社2家、家庭農牧場6個,為使本土合作社順利成長,在縣鄉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舉辦多起緻富帶頭人培訓,并為合作社在資金、項目手續的辦理方面給予幫助。

巴燕,蒙古語意為富饒的地方。如今,上浪灣村這顆埋藏在富饒土地上的希望之種正在擺脫貧困的束縛,快速成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