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58歲女子撿回一個流浪漢

58歲女子撿回一個流浪漢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6 09:25:42

2008年6月12日中午,在四川省仁壽縣四公鄉永勝村,200多名鄉親圍聚在一起,用最隆重的禮節,迎接着三個人的到來。

上午11點左右,一輛白色面包車緩緩開進村莊。随着車門打開,裡面出來一位斑白頭發的老太,她徑直走到車輛後備箱,将一個折疊輪椅拿出,撐好後放在地上。

接着一個年輕小夥,背着一個無腳殘疾中年男子,在老太的攙扶下,走下了面包車。當二人将中年男子安頓好在輪椅後,現場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在衆人的竊竊私語和感慨歎息聲中,一位滿頭銀發、身體瘦弱、面容憔悴的農村老婦撲了過來。她“撲通”一聲跪在老太面前,淚如雨下,用哽咽而又沙啞的聲音喊道:

“謝謝您啊,老姐姐!謝謝您救了我的兒子,您是我們家的大恩人啊!

我兒失蹤了整整16年啊,他爹沒有等到他先一步而去,我以為這輩子再也見不到兒子了……”

這名中年男子為什麼會失蹤16年,并且落下無腳的終身殘疾?

老太是如何撿到并救助他,讓他能夠如願以償回到家鄉呢?

順利回到故鄉後,中年男子和老太又會以怎樣的方式讓跨越血緣的親情延續,母子繼續結緣16年呢?

一切還得從2006年6月的那天上午開始講起!

58歲女子撿回一個流浪漢(河北老太撿到無腳流浪漢)1

老太撿到無腳流浪漢,當親兒子照顧

老太名叫王愛梅,家住河北省邢台市城區,1950年生人。

2006年6月的一天上午,王愛梅的老伴生病住院,在醫院忙活了半晌後,她準備回家給生病住院的老伴做午飯,在路過邢台體育場前往菜市場時,她發現馬路旁邊的大樹下趴着一個流浪漢。

隻見這個流浪漢蓬頭垢面、衣衫褴褛、瘦骨嶙峋,模樣十分狼狽。仔細一看,更讓人心痛的一幕發生了:

流浪漢沒有雙腳,腿上的傷口裸露在外,因為爬行摩擦、天氣炎熱和環境不衛生導緻感染流膿,蒼蠅正圍着傷口處嗡嗡亂飛。不少行人看到流浪漢,紛紛皺起了眉頭,他們用手掩住口鼻,快步離開!

如此凄慘的景象,深深觸動了王愛梅善良的内心,心生憐憫之下,她快步走到附近的一個煎餅攤旁,買了兩個煎餅遞給無腳流浪漢。

也許是餓得太久,流浪漢看着煎餅的眼睛幾乎放光,他一把奪過,什麼都不顧,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

趁着流浪漢吃煎餅的空隙,王愛梅向附近的小商販打聽起了他的情況。

原來這個流浪漢已經在邢台市好幾年了,他不僅沒有雙腳,還有精神問題,開始還有一些人施舍他,後來就沒人管沒人問了,每天隻能靠吃爛菜葉和食品垃圾活命。

因為還要給老伴做飯送飯,王愛梅隻能先去做自己的事情,隻不過這天中午準備午飯時,她特意做了兩份:一份是給住院老伴的;另一份她要送給無腳流浪漢。

58歲女子撿回一個流浪漢(河北老太撿到無腳流浪漢)2

中午時分,當王愛梅帶着熱乎乎的飯菜再次來到馬路旁的大樹下,流浪漢卻不見了蹤影。她在附近找了好幾圈,花了半個多小時,最終才在一個停放自行車的車棚裡發現了他的身影。

吃着香噴噴的飯菜,流浪漢對着王愛梅呵呵傻笑,可是笑着笑着,他臉上的笑容漸漸僵住,不一會兒眼眶濕潤,豆大的淚珠掉進了飯菜裡面。

王愛梅的眼睛紅了,她決定要幫助眼前這位流浪漢,怎麼說都是一條人命啊!

看着流浪漢吃完飯才後,王愛梅才匆匆趕到醫院,她和老伴侯大爺說起了路上遇見殘疾流浪漢的事情,并說明自己想幫幫他。

侯大爺同樣是一位古道熱腸的老人,他笑着對妻子說道:

“愛梅啊,你這是積德行善的好事,我當然支持你幫他!這樣吧,我們的老房子空着也是空着,就把他接到老房子裡去住吧,一個人住在菜市場的車棚裡太遭罪了!”

有了丈夫的支持,王愛梅立刻采取了後續行動。

她再一次來到菜市場找到流浪漢,看着他亂糟糟的頭發,想先帶他去周圍的理發店剪頭發,然後再帶去老房子那邊。

可是一連跑了好幾個店鋪,人家看到流浪漢邋遢肮髒的樣子,無論王愛梅出多少錢,也沒有人願意替他理發。

無奈之下,王愛梅隻好先把流浪漢帶回老房子安頓,自己回家拿了剪刀、剃須刀、酒精、棉簽等工具,又在老房子裡燒了一大鍋熱水,親自動手給流浪漢理發、洗頭、剃須、清理傷口。

做完這些後,王愛梅又讓流浪漢洗了一個舒舒服服的熱水澡,讓他換上了自己老伴以前穿的幹淨衣服。

58歲女子撿回一個流浪漢(河北老太撿到無腳流浪漢)3

經過了一個下午的打理,王愛梅發現流浪漢并不是上了年紀的老人,而是一個正值中年的小夥子。

看着這麼年輕的一個人變成身體有殘疾、精神有問題的流浪漢,王愛梅流淚了,她自言自語道:

“年紀輕輕就遭遇了這樣的大不幸,一定是之前受過刺激,承受不了巨大的打擊才精神崩潰的,這實在是太可憐了。”

從那以後,王愛梅一邊在醫院裡照顧術後初愈的老伴,一邊每天三頓去老房子給殘疾流浪漢送飯,定期幫他打理自己,換洗髒衣服,像照顧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照顧他。

因為精神失常,殘疾流浪漢時常會大小便失禁,面對這種情況,王愛梅從來不怕髒,沒有絲毫怨言。除了清洗衣服外,她還給流浪漢買了很多内褲和襪子,以便有足夠的幹淨衣服來進行換洗。

流浪漢沒有雙腳,雖然小腿根部是陳年老傷,但他在活動時,經常會把腿上的傷口弄破,繼而導緻流膿發炎。

為了減輕流浪漢身體上的痛苦,王愛梅用舊沙發的海綿和柔軟的布料給流浪漢做了一雙護膝。為了知道這雙護膝合不合腳、舒不舒服,她戴在自己的膝蓋處,親自感受其中的滋味。

有了這雙護膝的保護,流浪漢腿上的傷口再也沒有弄破過,整個人的精氣神也更加好了。

無緣無故像親兒子一樣照顧陌生的流浪漢,周圍很多人對王愛梅的舉動不理解,每當有人詢問她時,王愛梅總是微笑着說道:

“我們每個人都是有父母的,要是我們自己的孩子成為現在這個樣子,那該有多心疼啊,所以我把他當作自己的兒子照顧了,這其實也沒什麼的……”

在王愛梅的精心照顧下,僅僅隻過了半年時間,骨瘦如柴的流浪漢體重從最開始的40公斤,一下子增加到了70多公斤。而王愛梅自己因為照顧兩個病人,身體憔悴、容顔衰老了許多。

2007年年初,為了治好流浪漢的精神病,王愛梅把他送進了精神病院醫治,可是到了那兒,流浪漢非常不适應,大喊大叫,一刻也不得安甯。

王愛梅知道,流浪漢對她産生了深深的依賴,無奈之下,她隻好讓醫生開了一些治療精神病的藥物,然後将流浪漢重新帶回老房子。

令人欣慰的是,在堅持服用一段時間的藥物後,流浪漢的病情有所好轉,發病的間隔逐漸增長,時間縮短,症狀也明顯減輕。

58歲女子撿回一個流浪漢(河北老太撿到無腳流浪漢)4

寫200封信,送流浪漢回四川老家

時間一晃就過去一年了,這一天,王愛梅和老伴看電視,發現了一則失散多年的母子重新團聚的電視新聞。

看着那母子相見的感人場景,王愛梅深受觸動,她覺得無腿流浪漢雖然在自己這兒衣食無憂,但對于自己的家鄉,每個人都會有無盡的親近和思念。

況且自己一天天衰老,等到以後有心無力甚至是百年之後,那麼無腿流浪漢該由誰來照顧呢?

于是,王愛梅的心裡産生了為殘疾流浪漢尋找家鄉、尋找親人的想法,老伴知道她的心思後,也十分支持。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老兩口不知道流浪漢的任何信息,流浪漢自己也有精神疾病,一直無法開口說話,難以溝通。

該怎麼辦呢?一時間,王愛梅為此事十分犯難,直到有一天,她在街上遇到了一位向路人求助的啞巴。

這個啞巴是來邢台市辦事情的,但因為人生地不熟,找不到要去的地方。于是,他用随身攜帶的紙和筆,寫好自己的訴求,向路人詢問,熱心的路人很快就幫他找到了。

受此啟發,王愛梅決定讓流浪漢用筆寫字試試,也許能從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從那以後,王愛梅每天拿着紙和筆,耐心詢問流浪漢叫什麼名字?家住哪裡?可是流浪漢一點也不配合,不說也不寫。

為了刺激流浪漢,王愛梅采取了用食物“誘供”的方法:隻要流浪漢動手寫字,王愛梅就獎勵他最愛吃的雞腿。

果然在幾天後,王愛梅從一堆亂糟糟的筆畫中,找出了“周賢全”三個字。又過了十餘天後,“四川仁壽”四個字也被流浪漢歪歪斜斜地寫下來了。

王愛梅喜出望外,一個人對于自己的名字和故鄉記憶最為深刻,這應該就是無腳流浪漢的姓名和家鄉了。

58歲女子撿回一個流浪漢(河北老太撿到無腳流浪漢)5

有了這兩個關鍵信息後,王愛梅和老伴找來一張中國地圖,确定流浪漢故鄉的位置,然後通過各種方法,将四川仁壽周圍的政府部門、電視台的地址都抄錄下來。

在接下來幾個月時間裡,王愛梅就着昏黃的燈光,開始給這些機構寫尋親信,一封發出去後沒有結果,她就會再寫一封,平均每天要寄出兩封手寫信件。

之所以選擇手寫,王愛梅認為這樣更能夠把握文字中的情感,引起對方的重視,增加流浪漢找到家鄉的機會。

可是這些信件要麼如泥牛入海、杳無音訊,要麼地址和單位名稱不正确被退了回來。

就在王愛梅寫完發出200封信,感到心灰意冷,準備另尋他法的時候,一個千裡之外的電話打了進來,讓事情出現了轉機。

2008年4月16日,王愛梅接到一個電話,對方稱是四川仁壽縣招商辦的工作人員,在大半個月前收到了王愛梅寫的尋親信,随後積極展開了調查。

就在昨天,他們查訪到仁壽縣四公鄉永勝村有一個叫周賢全的農民,16年前外出打工失蹤,一直沒有回到家裡,至今仍杳無音訊,他很可能就是王愛梅在手寫信件中提到的無腳流浪漢。

說完這些後,工作人員還将永勝村村支書、村主任以及四公鄉政府的電話留給了王愛梅。經過多次電話核實,雙方都确認,周賢全就是四川仁壽縣四公鄉永勝村六組的村民。

6月10日,年近六旬的王愛梅在兒子的陪同下,帶着周賢全踏上了前往四川眉山的列車。由于經濟壓力,王愛梅給周賢全買了卧鋪票,自己和兒子坐硬座。

6月12日中午,王愛梅一行三人輾轉到達了永勝村,當他們走下白色面包車時,便發生了文章開頭所叙述的那一幕:

永勝村全體鄉親用最隆重的禮節迎接他們;周賢全的母親劉花蓉跪在地上,磕頭叩謝她的救子之恩!

58歲女子撿回一個流浪漢(河北老太撿到無腳流浪漢)6

看着劉花蓉跪倒在自己面前,王愛梅趕忙過去将她扶起,她柔聲地說道:

“妹子,趕快起來,這沒啥的,現在兒子回來了就好啊,今天你應該感到高興!

這兩年來,我也把賢全當做自己的兒子了,她現在不僅是你的兒子,也如同我的親兒子啊!”

16年後重新回到自己的故鄉,望着故鄉熟悉的景物、看着親人和鄉親們的熟悉面孔,周賢全的意識一下子清醒了許多。

一時間,他竟然開口說話了,緊接着,通過周賢全斷斷續續地講述,人們大概知曉了他失蹤16年間的悲慘遭遇:

16年前,周賢全先後去過成都、廣州打工,因為沒賺到錢,他又跟随幾個朋友輾轉來到了石家莊,在這裡,他在磚廠找到了一份工作謀生。

一天晚上下晚班回家,在一處漆黑泥濘的道路上,他被一輛疾馳而過的大貨車壓斷了雙腳。

肇事者和兩個彪形大漢從駕駛室走下來,他們将已經昏迷的周賢全拉上車,趁着夜晚将車子開到河北邢台,随後把周賢全扔到了馬路旁。

經過這一巨大打擊,醒來後的周賢全精神崩潰,他變得癡癡傻傻,開始了獨自一個人在異鄉流浪乞讨的生活。

聽完這些後,王愛梅和劉花蓉都心疼得再次落淚,周圍的民衆也不禁唏噓和感歎,紛紛指責肇事司機喪盡天良。

周賢全是家裡的獨子,自從他失蹤以後,父母二人通過各種方式四處打聽,但一直都是杳無音訊。

終于在三年前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思念成疾的父親熬不住了,撒手人寰,離開了人世。母親劉花蓉也因為想念兒子和喪失丈夫身體逐漸變差,一副病泱泱的樣子,身體十分瘦弱。

58歲女子撿回一個流浪漢(河北老太撿到無腳流浪漢)7

跨越血緣和地域的親情延續,母子結緣16年

因為家中的老伴還需要照顧,想着将周賢全送回家後,王愛梅第二天就和兒子返回邢台。可是看到周賢全家貧困的現狀時,王愛梅于心不忍,她決定暫時留下來。

四川和河北有着諸多差異,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王愛梅克服了潮濕的氣候、崎岖的地形和難懂的方言,她找到相關部門,為周賢全母子二人申請了低保,使他們從此在生活上有了最低保障。

另外,看到周賢全老家家徒四壁,王愛梅用自己帶來的5000塊錢,給他們母子二人置辦了米、面、油和一些生活用品。

将這一切都做好後,在雙方的不舍和淚光中,王愛梅和兒子踏上了返程的列車。

58歲女子撿回一個流浪漢(河北老太撿到無腳流浪漢)8

回到河北邢台後,王愛梅依然像牽挂自己出門在外的兒子一樣牽挂着周賢全。

一到冬天,她就擔心周賢全沒有棉衣穿,于是她翻箱倒櫃找老伴沒怎麼穿過的棉衣、棉褲,不遠千裡打包好給周賢全郵寄過去。

逢年過節的時候,王愛梅還會親自去超市買上一些食品和生活用品,給周賢全寄快遞,讓他們在過節的時候感受到溫暖。

周賢全的精神疾病需要藥物來控制,知道他家條件不好,買不起藥,王愛梅将這一項龐大開支也自己攬了下來。

那時候,王愛梅和老伴都是普通的退休工人,退休金微薄,僅僅隻夠維持日常的生活開銷。為了給周賢全買藥,年過花甲的王愛梅去家附近的餐館找了一份洗碗的工作,每月能掙300元。

兒女們一開始并不理解母親的做法,但在王愛梅苦口婆心的解釋下,兒女們深深感動,他們一同支持善良母親的善意行動,集全家之力幫助遠在千裡之外的周賢全。

每隔幾年的時間,王愛梅就會在兒子的陪同下,帶着大包小包的禮品,親自坐火車去四川仁壽探望周賢全。

看着這個沒有血緣關系的“兒子”生活得幸福,病情有所好轉,王愛梅打心底感到高興。

2019年9月,69歲的王愛梅又一次來到了長壽縣周賢全家,一進門,母子二人便抱在一起痛哭,王愛梅柔聲問道:

“全兒,你怎麼瘦了?你還記得我嗎?”

看了王愛梅一眼,周賢全的眼睛亮了,他用哽咽的聲音嘟囔道:

“王媽媽,你是……王媽媽,我……我好想你!”

聽到這樣的話語,那一刻,王愛梅的心都要融化了!

58歲女子撿回一個流浪漢(河北老太撿到無腳流浪漢)9

看着周賢全的指甲又長又髒,王愛梅找了個指甲刀為他剪指甲;秋天的周賢全還隻穿了一條短褲,王愛梅又從随身攜帶的包裹裡拿出了一條長褲給他換上。

在周家,王愛梅天天給她們母子二人做好吃的飯菜,周賢全對這位媽媽特别依賴,每天圍在她的身邊轉來轉去。

他想盡可能和王媽媽多待一會兒,因為王媽媽有自己的家庭和事情,幾天之後她就會回去,下一次再見面就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

王愛梅也想留下來多陪陪這個兒子,可是家裡還有生病的老伴需要照顧,實在不能耽誤太久。

那一次臨别之前,她用自己的錢給劉花蓉買了一部手機,讓她有事就給自己打電話,這樣也能夠緩解一下雙方的思念之情。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王愛梅擔心周賢全母子的安危,每天打電話詢問他們的情況,并叮囑他們一些防疫的事項。

4月份的時候,她給周賢全快遞去了食品、衣物和生活用品,又彙去了5000元錢,讓他們母子二人改善生活。

2020年7月的一天,正在做飯的王愛梅突然接到了周賢全親自打來的電話,電話那頭,周賢全用歡快又清晰的語言說道:

“王媽媽,我是你的兒子周賢全啊,感謝您多年來的救命和幫助,我和媽媽過段時間來看您!”

原來在堅持服用藥物後,周賢全的精神疾病已經大有好轉,他現在已經有清晰的思路與人交談,除了雙腳殘疾外,其他幾乎與常人無異。

2020年10月的一天,正是王愛梅70大壽的日子,周賢全在母親劉花蓉的陪同下,帶上了四川當地的一些特産,跋涉千裡,趕到河北邢台來為她祝壽。

看着兒子到來,王愛梅感動得哭了,周賢全跪倒在她的面前,恭恭敬敬磕了三個響頭,算是報答王愛梅對自己的救命、養育和幫助之恩。

此時無聲勝有聲,千言萬語都化作眼淚長流,而在周賢全的腿上,依然戴着當年王愛梅親手為他縫制的那雙護膝……

如今,王愛梅和周賢全這對特殊母子已經結緣16年,願他們二人身體康健,将這份愛繼續延續下去!

58歲女子撿回一個流浪漢(河北老太撿到無腳流浪漢)10

結語

路上偶遇殘疾流浪漢,王愛梅伸出了援助之手,這是人的恻隐之心和善良之舉。

将流浪漢領回家裡安置,像親兒子一樣照顧,寫200封信幫他找到家鄉,繼而跨越血緣和地域,母子結緣16年,這是人間大愛和偉大光輝母愛的散發。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在别人危難之際及時伸以援手,内心多一分良善,社會多一份溫暖!

親愛的讀者們,關于這個真實故事,你怎麼看呢?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你的支持是我寫文的動力,如果喜歡此種正能量故事,請把它轉發出去,下一篇更加精彩!


【文/若木 圖/網絡】

(關注@若木小刀,為您分享更多精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