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授之于術授之于道

授之于術授之于道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04:14:11

形而上者謂之道 形而下者謂之器

授之于術授之于道(形而上者謂之道)1

授之于術授之于道(形而上者謂之道)2

授之于術授之于道(形而上者謂之道)3

授之于術授之于道(形而上者謂之道)4

授之于術授之于道(形而上者謂之道)5

授之于術授之于道(形而上者謂之道)6

授之于術授之于道(形而上者謂之道)7

授之于術授之于道(形而上者謂之道)8

授之于術授之于道(形而上者謂之道)9

——必須為中國古典哲學名言正名

——必須清理近代哲學概念的混亂

近來費月餘時間閱讀完馮契先生主編的《中國近代哲學史》,收獲頗多,也思考多多。誠然,中國近代是一個特殊的曆史時代,是新與舊、中與西文化大交流、大激蕩的時期,可謂又是一個“百家争鳴”的時代。在這個激變的特殊曆史時期,湧現出了的衆多的哲學思想家和哲學著作,影響廣大而深遠。當然,在這個新舊交替的過程中也難免波濤洶湧,泥沙俱下。而在哲學上的一些基本概念難免也模糊不清,以至于使用混用,影響到今天。最經典的就是“形而上學”一詞!

“形而上”一詞出自“五經之首”的《易經》,而《易經》則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哲學經典之一,是中華民族智慧之源。《易經·系辭》中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這裡的“道”即是自然的法則、宇宙的規律,是事物的本質和内涵,是人們認識的智慧,也即基本的哲學内涵。通常的理解是,大道無形,故形而上;器用之物為有形,是為形而下。“道”與“器”由此成為中國哲學中的一對重要的概念或範疇,用通俗哲學解釋,即規律與物質、内容與形式的關系,這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所以,中國古人的思維是清晰的,邏輯是嚴謹的,表述是正确的!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個“道”在《易傳》中内涵和意義是多樣的,把它統一到一起就是“三才之道”即天道、地道、人道,《易傳》中所謂“天人合一”就是“三才之道”的合一。而老子著名的哲學經典《道德經》對道更有深入細緻的解釋:“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也就是說,自然法則或宇宙的規律在物質生成之前就恍惚存在了,給它起個名字叫“道”。而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用高度數理化的生動形式,揭示了哲學的真谛!

中國古典哲學,是先從“道”或者“零”開始的,所謂“無中生有”、“無含萬有”,“千裡之行、起于零點”;“百尺之木、始于微粒”!而認識世界必又先從整體的“一”去把握,即“道生一”;談“天人合一”,是先講統一、一體、整體的認識,然後再講對立的“二”;“一陰一陽謂之道”(《易傳·系辭》),也就是“一生二”的哲學概括;于是又有“一分為二、合二為一”的基本哲學思想。“陰陽矛盾、對立統一”這個“二”,不斷運動變化,即生“三”,繼而“生萬物”!也即“道”這個自然法則産生整體而混沌的宇宙,宇宙一體而按陰陽辯證規則分天地、繼而産生人而成天地人“三才”,于是“三生萬物”,造化世界……而這些都是最經典的“形而上”的哲學思想!所以,“形而上”是中國的一個基本的、豐富的、深厚的哲學概念,“形而上”之“學”即是中國最基本的哲學,豈可随意曲解、盲目标貼、無知批判?

“形而上學”一詞與中國傳統的道學、玄學、理學、心學大體相通,現在則通指我們今天所說的哲學或人文學科;“形而下學”則相當于我們今天所說的自然科學。而近代中國學人不獨立思考,不深入研究,竟盲目抄襲日本的翻譯詞,将“metaphysics”日譯“形而上學”~嚴譯“玄學”照搬過來,把“形而上學”片面曲解為“機械教條”,完全是根本不懂中國哲學的原義,從而在哲學基本概念上導緻了極大的混亂。這種流毒影響近百年,實在令人憤悶!有人說,在學術上精細的理解和分析一直紛争無定論,這不過是為近代那些淺薄者掩飾而已……

(待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