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髒的超聲或B超檢查,是慢性肝病患者經常做的一項檢查。最近,有朋友發來一個檢查報告單,以下的字眼顯得有些紮眼,不,很紮心:
“肝實質回聲增粗、增多,凹凸不平、分布不均勻......”
這些表現,确實是有些肝硬化B超所見的描述。
但是,判斷有沒有肝硬化,不能截取這麼一個片段來診斷。
因為,很多慢性乙肝患者,在還沒有達到肝硬化程度的時候,也可能是這種表現;肝髒有其他一些疾病,比如炎症、手術修複以後,有較多的疤痕組織形成,也可能會有這些聲像學表現。
有腹水,肝髒變小了,肝硬化的診斷就很明顯了
肝硬化是肝纖維化的晚期階段,已經出現了正常肝組織結構的破壞,其特征是纖維結締組織包繞着再生結節。
病理結構上表現為,一些疤痕組織将正常的肝髒細胞重新分割,形成的假小葉。
這些病理表現,會導緻肝髒的彈性變差,肝髒變得更加“硬”。
B超檢查,基本上對肝硬化的診斷并沒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除非特别明顯,比如說有肝髒體積縮小、明顯的再生結節,邊緣不平等等。
所以,B超檢查的意義更重要的是發現肝硬化的一些并發症。比如說,門脈高壓和腹水,通常會表現為門靜脈的直徑變大和脾腫大。
在影像學檢查方面,CT和磁共振能顯示肝硬化的結節狀結構改變,靈敏度和分辨率相對B超來說會更高一些。
但是,肝硬化的診斷金标準是肝穿活組織病理檢查,就是取一片肝組織,在顯微鏡下看肝髒的結構有沒有“硬化”的“疤痕”組織。
如果懷疑一個人有肝硬化,診斷要結合患者所有的臨床資料來綜合考慮,比如肝功能、凝血功能、全血細胞計數等情況。
如果在具有以上的B超結果,患者還有相應的臨床表現,如:
腹脹、全身乏力、食欲減退、全身不适、體重下降。
體檢可觸及肝髒質地硬,邊緣鈍,或者有肌肉萎縮、腮腺腫大、杵壯指、白甲、蜘蛛痣、肝掌、男性乳房發育、腋毛脫落、睾丸萎縮、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導緻的上消化道出血等表現。
一般來說,這樣的患者,肝硬化的診斷是可以确立的。
單純從這個B超的描述上來看考慮,接近于肝硬化的表現,但也可能見于晚期的肝纖維化。診斷肝硬化最準确的辦法是做肝穿,其次是做無創的肝髒硬度檢查。
不過,最終判斷肝硬化,還要結合其他的檢查(如肝髒的硬度檢查、肝纖維化指數等)、臨床表現和并發症。
碼字不易,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用,歡迎點贊、評論、轉發、收藏及贊賞!
更多精彩内容,敬請點擊右上角關注作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