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論語關于勇于面對錯誤改正錯誤

論語關于勇于面對錯誤改正錯誤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02 19:11:26

世界沒有完人,不犯錯誤的人世上還沒有,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偉人也承認自己一生并不完美,也犯過這樣或那樣的過錯。犯錯再所難免,有了過錯不可怕,如何對待過錯對于人生十分重要,它決定了人生之路是越走越寬還是越走越窄。

《論語》中關于如何對待過錯有許多名言警句,值得人們去借鑒和學習,記住這句話,你就知道如何正确地對待和處理過錯。

論語關于勇于面對錯誤改正錯誤(論語有錯不丢人)1

0 1 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論語·學而》)

孔子在世的時候,就有人稱他為聖人,孔子自己并不承認自己是聖人,自己也會犯錯誤,但他勇于承認錯誤。

孔子周遊列國到了陳國,一位官職為司敗(相當于司寇)的陳姓官員問孔子,魯昭公知禮?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暗含玄機。

魯昭公是孔子祖國魯國的國君,他娶了吳國的女子為妻,魯國和吳國都是姬姓。周禮規定,同姓不婚。魯昭公顯然是違反了周禮,而他又是周禮制定者周公的後代,陳司敗問孔子這個問題就是故意為孔子挖坑。因為孔子主張“克己複禮”,這是辦孔子的難堪。

論語關于勇于面對錯誤改正錯誤(論語有錯不丢人)2

孔子“為尊者諱”,回答得很幹脆:“知禮。”不說自己國家和國君的壞話,也是符合周禮的規定,孔子的回答不失君臣之禮和國家的尊嚴。

陳司敗把這件事告訴了孔子的學生誣馬期,說魯昭公明明不知禮,孔子卻護短,意思是孔子不是君子的作派。誣馬期又把陳司敗的話轉告給了孔子。

孔子就說:“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他說,我多麼幸運啊,如果有了過錯,人家都能知道。孔子承認自己說的話錯了,但是,他甯願背上過錯之名被人指責,甯願犧牲自己的聲譽,也不願說自己國君的“壞話”,在外國人面前維護國君是維護祖國的尊嚴,表現了強烈的愛國之心。

孔子雖然是替魯昭公受過,但是,他把别人能指出他的錯誤當作幸運的事。而有人有了過錯,不是像孔子這樣大方地承認,而是百般抵賴。

論語關于勇于面對錯誤改正錯誤(論語有錯不丢人)3

0 2 子夏曰:“小人之過必文。”(《論語·子張》)

孔子去世之死,子夏是傳播他的學說的學生之一,他在教育他的學生時說:“小人之過必文。”這是成語“文過飾非”的出處。是指小人犯了過錯,一定想方設法掩飾自己的錯誤。

明明已經知道自己錯了,還不承認自己的過錯,還要辯護掩飾,甚至有時不惜用新的錯誤去遮蓋舊的錯誤。正如一個謊話需要用更多的謊話來圓謊一樣,掩飾一個錯誤,同樣需要更多的錯誤來掩蓋,那隻能是錯上加錯。

其實,很多人都會犯這個毛病,有人一提出自己的過錯,因為害怕擔責,或者是礙于面子,馬上就反擊,不願意承認自己錯了。

論語關于勇于面對錯誤改正錯誤(論語有錯不丢人)4

一個人剛開始犯了個錯誤,能夠及時改正,就能及時彌補過錯造成的不良影響。如果文過飾非,心存僥幸,就會一錯再錯,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後果就會很嚴重。

司馬遷在《史記》中這樣評價商纣王:“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飾非”,商纣王聰明絕頂,文武雙才,于是,他便以為自己了不起,沒有有能超過他的。當他有了過錯時,不但不聽臣子的勸谏,而且為自己辯解,千方百計掩飾自己的過錯。正是如此,他明明荒淫無道,卻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更談不上去改正錯誤了,結果衆叛親離,成了亡國之君。

0 3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論語·子張》)

有了過錯,即使個人再掩飾,别人也能看到和知道,是掩飾不了。孔子的學生子貢就說:“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君子的過失就像日蝕和月蝕一樣,高高懸在空中,一旦發生日蝕或月蝕時,人人殾能看見,過錯也是如此,别人也能看到,掩蓋是掩蓋不了的。

論語關于勇于面對錯誤改正錯誤(論語有錯不丢人)5

既然過錯不能遮遮掩掩,子貢接着說:“更也,人皆仰之。”有了過誤,并不丢臉,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能夠改正自己的錯誤,反而人人都敬仰他。

真正的君子是不回避自己的錯誤,并且敢于改正錯誤。這說明君子與小人對待所犯過錯的态度截然不同,其影響也不同。

0 4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内自訟者也。”(《論語·公冶長》)

有了過錯,要敢于承認自己的過錯,接下來怎麼辦?就是要查找問題的原因。有的人有了過錯,往往是從外部找原因,而不從自身找原因,不進行自我反省。

孔子也感歎能夠内省的人太少了:“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内自訟者也。”很多人犯了錯誤,不能自我反省,認為錯誤都是别人造成的,或者是外部環境造成,與自己沒有一點關系,千方百計為自己開脫,這也是很多人不承認錯誤的原因。

論語關于勇于面對錯誤改正錯誤(論語有錯不丢人)6

有了問題,不能進行深刻的自我剖析,不從靈魂深處鬧革命,對自己的過錯進行自我批評,就無法認識到錯誤産生的深層次原因,就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這樣,錯誤就得不到有效的改正。

0 5 子曰:“過,則勿憚改。”(《論語·學而》)

有些人有了過錯,也認識到自己的過錯,也知道不正确,但是,真要改正起來并不容易,礙于面子或者害怕擔責,就回避錯誤,不願意改正。孔子一針見血地指出,“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有了過錯,這是錯,但是不去改正,這才是真正的過錯。有的人為什麼會反複犯同一個錯誤,就是源于此。

論語關于勇于面對錯誤改正錯誤(論語有錯不丢人)7

所以,孔子說:“過,則勿憚改。”意思是犯了錯誤.不要怕改正。我們常說,有了錯誤不怕,改了就是好同志。

西晉時的周處,年輕時勇武過人,因父親早死無人管教,經常與人打架鬥毆,橫行鄉裡,鄉親就把他同經常禍害百姓的水中蛟龍、山中猛虎并稱“三害”。

有人就出了一個主意,讓周處去殺猛虎與蛟龍,他去必死無疑。周處不知是計,而好鬥的性格讓他不服氣,他就興沖沖地去了,曆經艱險,終于殺死兩害。

當他志得意滿趕回鄉裡時,卻發現鄉裡人正歡天喜地地互相慶賀他去送死去了。得知原因後,周處突然意識到自己過去是多麼荒唐,感到非常羞愧,決定痛改前非。于是,他拜訪名師,認真學習,洗心革面,最終成為國之棟梁。

0 6 子曰:“不貳過”

孔子特别喜歡顔回,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貳過”,顔回不是不犯錯誤,而是犯了錯誤及時改正,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論語關于勇于面對錯誤改正錯誤(論語有錯不丢人)8

有些人容易犯同樣的錯誤,在一個地方栽多次跟鬥,跌得頭破血流才會吸取教訓,還有的人明明在這個地方吃了多次虧了,但不吸取教訓,不引以為戒,還常常用“江山易改,秉性難改”來原諒自己,為自己開脫。

“不貳過”,就是要對過錯有清醒的認識,不推诿,不開脫,然後認真查找産生過錯的原因,及時改正,并且時時警惕,不要再犯同樣的過錯。

結束語

《左傳》:“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哪個人能不犯錯誤呢,犯了錯誤能夠改正,沒有比這更大的好事了。

人犯錯誤是常有的事,犯了錯誤不要回避,要認真反省,查找問題産生的原因,提出改正的措施,及時改正錯誤,并且吸取教訓,不再犯同類的錯誤,我生的過錯就會越來越少。

#頭條品書團#

讀書感悟人生,寫文傳承文化。歡迎關注@丁小悟典 ,與你一起領悟傳統文化之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