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孩子要發新課本,新課本,孩子都要包上書皮。
現在商家服務周到,一元錢一個書皮,買來套上就完事,省事、美觀、有的還很耐用。一元錢一個書皮,一個孩子最多不過十本課本,最多也不過十元錢,現在條件好了,家家不差錢,可能都不在乎。但如此做法,将包書皮簡化成買書皮,其實失去了書皮的本來意義。
首先,包書皮不僅護的是書,更是培養孩子的愛書之心。包書皮的本意就是怕把新書弄髒了、弄壞了,是對圖書的一種愛護。這種愛書、護書不僅表現在包書皮的外在行動上,更應是出自孩子内心的一種願望。如果孩子根本不愛書,隻是把包書皮當成一種形式,根據大人要求,在“外力”脅迫下包上書皮,那就沒有了什麼意義,一個連書本身都不愛的人,包上一個皮能起多大的保護作用呢?君不見很多孩子即便沒有書皮,學期末了,書一樣保護得很好;與此相反,有些孩子,書皮包上沒幾天,便不見了蹤影,學期未過半,書就缺角少頁,面目全非了!
其次,對書皮材料的選擇,承載着廢物利用、環保、綠色、節儉等意識的培養。書皮本身是用來保護書的,是準備要“被損壞”的,注定要成為“垃圾”的,因此,花好錢去買“好皮”實在是得不償失。因此,在書皮的材料問題上,我一直很“小氣”,從不在“拮據”的經費中給書皮專門“列支”,一直主張用舊挂曆等硬皮紙之類“廢物”作書皮。特别是現在,書皮材料撲天蓋地,應有盡有,每天上街,都會收到很多印刷精美、油光水滑、耐磨抗撕,甚至還能防水的高級“書皮紙”,如果再花好錢去買現成的書皮,實在有點“冤大頭”。因此,在對書皮的材料的選擇上,當講究,是對孩子進行節儉,環保等教育的好時機。
再次,包書皮可以培養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包書皮,關鍵不在于“皮”的結果,而在于“包”的樂趣。孩子拿到新書,選好書皮,量書裁紙,小心包裝,本身就是一種樂趣。在這個過程中,要動腦思考,做好計劃,動手操作,這就會提升孩子的審美意識,鍛煉他們的計劃制訂、手腦協調、動手操作等能力,是一項不可多得的實用手工。
最後,自己的勞動成果,自己最心愛,這是人之常情。因此,每當上課,從書包中掏出自己的課本,撫摸着自己包的書皮,孩子心中都會泛起幾多快樂、幸福、自豪的漣漪,從而心生出幾多的愛惜,不僅對書,對書皮都愛護起來。因此,書皮不僅保護的是書,更是鍛煉孩子的能力,陶冶孩子的情操。
所以,我以為,新學期,新課本,學校老師和家長都要引導孩子自己想法“包”書皮,這不僅是省錢的問題,更是培養孩子的節儉品質,審美能力,動手能力,愛惜物品之心,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