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納米技術的例子?鎮海區崇正書院,中科院甯波材料所研究員給孩子們上課,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我們身邊納米技術的例子?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鎮海區崇正書院,中科院甯波材料所研究員給孩子們上課。
“雙減”政策落地,中小學生在校時間增加,如何豐富學生在校課程,成了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為落實“我為群衆辦實事、我為企業解難題、我為基層減負擔”專題實踐活動要求,開學後,我市啟動志願服務進校園助力“雙減”實踐活動。目前,已有部分學校在引入志願者開展課後托管服務方面做了多種嘗試。
除了盤活原有的公益服務資源外,我市多部門還将組織高校、團委、文聯、社科聯、科協、文化館、青少年宮等社團組織、企事業單位的各類志願組織和志願者參與學校的課後托管服務。
下一步,我市将按照“邊試邊行、逐步拓展”的原則,計劃建立一套數字化的“‘雙減’育人·甬有幸福”專項志願服務師資庫,實現志願服務供給側與學校需求側的雙向對接。
鎮海區崇正書院
依托中科院甯波材料所主打“科技”牌
“納米是一種什麼米,同學們知道嗎?”
“剛才這位同學說了,納米不是米,它是一個長度單位。那麼,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長度單位呢?”
“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納米。大家對納米這個長度單位有感覺了嗎?以人體來打比方的話,一個病毒大概有100納米,一個DNA大概有2納米……”
9月10日下午,鎮海區崇正書院教室裡,五年級的同學們正在上一堂名叫《神奇的納米材料》的課,這是該校課後托管服務中的特色課程之一,上課的老師是中科院甯波材料所研究員楊晔。這堂課上,楊晔老師深入淺出地告訴小朋友們,什麼是納米材料、納米材料的“看家本領”有哪些、如何觀察并加工納米材料、納米材料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楊晔是崇正書院特聘的6名導師之一,作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甯波材料學院附屬小學,鎮海區崇正書院依托來自中科院甯波材料所的特聘導師,以及周邊高校的教師和大學生志願者力量,架構了STEM理念下的科技特色課程,以此豐富小學課後托管服務内容,包括編程、樂高、模型制作、機器人、陣列無人機、自然科學、菌菇養殖等。
據介紹,從上學期已經開展的情況來看,學生們對這類課程很感興趣。
“我這個學期又選擇了樂高課程,上學期的學習讓我更加懂得開動腦筋的重要性,老師也一直鼓勵我們用最少的程序語言、最短的時間去完成任務,這很具挑戰性,也很有趣。”該校503班學生林嘉峻說。
而對于中科院甯波材料所的研究員來說,如何将自己研究方向的内容用小學生能聽懂的方式講述出來,達到科普的目的,是他們在上課之前需要思考的問題。楊晔說,他講課時非常注意和孩子們的互動,每講兩三頁PPT,肯定會和孩子們交流一下,同時盡量從生活中的現象出發,引導孩子們理解材料的相關信息。
中科院甯波材料所的另一位研究員劉劍也是該校的特聘導師,他的研究方向是磁性材料,為了給孩子們上課,他到各種科普網站上吸取靈感,同時将自己打算講的内容先在家裡給自己的兩個孩子(分别讀初中和小學)講一講,然後根據效果再決定是否進行調整。
“雙減”背景下,學生的課後托管時間延長,這也給了不同學校創設特色課程的契機。崇正書院校長周偉慶介紹,該校根據中國科學院大學甯波材料學院附屬小學的特性,引入材料所研究員作為導師開設相關課程,同時引入周邊高校的教師和大學生志願者前來公益授課,今後還會逐步開發在某些領域有專業特長的家長,加入志願者團隊,這樣既豐富了課後服務的内容,同時也逐漸形成學校的科技特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北侖區顧國和中學
邀請社會力量 突出地域特色
2020年9月,北侖區顧國和中學在原址新建後開啟九年一貫制辦學,目前有一、二、七、八等4個年級。參加小學部課後托管的學生超過97%,參加中學部課後托管的學生超過98%,全體教師均自願參加課後服務。
該校采用的是“1 1 N”組合設計課後服務課程體系。第一個“1”是基礎性課程,對學生進行作業管理和輔導。第二個“1”是志願服務特色性課程,比如結合北侖“中國女排”基地優勢開設排球課程,圍繞“四知精神”開展愛國主義課程。“N”是可供學生多元選擇的體藝科技類拓展性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同時,學校還協同多元主體有益補充,比如開發家長資源來開設深受孩子們喜愛的“爸爸課堂”。
特色性課程如何引入社會志願者力量?學校小學部教導主任周璟老師做了介紹。
排球課程是顧國和中學特色性課程的一部分。中國女排的訓練基地在北侖,北侖有獨特的排球環境,學校特别設立了這樣的特色課程,一、二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排球操、墊球、發球等一些基本動作,随着學習的深入,課程還會有小組賽、區域賽等實戰模拟,鍛煉學生的組織、應變能力。這樣的課程将貫穿這個學期課後服務的始終。該課程日常教學以學校教師為主,同時計劃在女排訓練期間,邀請隊員或教練員來校進行分享,或者讓學生去訓練基地參觀學習。
“爸爸課堂”是該校“新時代生命教育項目”校本課程的一部分,充分發揮父母優勢為學校提供教育資源,為學校課程提供了多樣性、增加了專業性,同時也是家校共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如,為讓學生及家長更好地維護生命健康,實施“和悅生命教育”課程,學校集結了一批“醫生爸爸”,開設“爸爸講座”等。
本月開始即将推出的愛國主義課程,學校也計劃引入家長、社會人士和“甯波幫”研究人員等社會力量。比如邀請甯波舟山港的相關人士來給同學們講講這座全球大港的各種知識,邀請甯波幫博物館相關人員來講述“甯波幫,幫甯波”的精彩故事等。
慈溪市文錦書院
借助志願服務 開展多彩社團活動
慈溪市文錦書院的學生們在這個學期的課後托管服務中,會接觸到很多有意思的社團活動和“老師”們。比如交通安全課、疾病預防課、非遺知識課等,這些課的主講人均來自校外志願組織。
該校校長胡餘芳介紹,作為一所新建的九年制一貫學校,文錦書院在積極落實“雙減”政策的過程中,正努力摸索、創新管理方式和服務模式,借助志願服務的力量開展課後托管服務。
在文錦書院,志願者課後服務分兩部分,一部分由校内教師負責,以“小學生作業不離校,初中生大部分書面作業在校完成”為目标,主要安排學生完成作業、老師進行個性化答疑。另一部分就是積極引進校外各類志願組織和志願者,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
目前,參與服務的志願者主要由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專業人員和各班級家委會推薦的家長義工組成,後續還将邀請關工委、各類協會、非遺傳承人等單位、組織或個人志願者參與。
目前該校開設的社團課程涵蓋藝術、體育、科普、傳統工藝、勞動教育、社會實踐等多方面,為學生提供“菜單式”服務。比如,學校在各班家委會推薦的基礎上,邀請在各自行業裡有一定專長的家長,推出“家長志願服務課程”,請家長運用他們專業的知識和從業經曆,給學生們講解。學生則根據自己的興趣,以選課走班的方式,選擇自己喜歡的社團參加。
記者 王偉
通訊員 蕫嬌 楊薇維 文/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