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畫過不少以向日葵為題材的畫。其中有一張名為《向日葵》的畫被公認為梵高最著名的畫作之一。但這張畫有一段故事卻是鮮為人知。
1888年的夏天,梵高邀請他的朋友也是畫家的高更去他在法國南部的阿爾的家小住,當年梵高準備把他在阿爾的家搞成一個藝術家靜居、共同創作之處,高更到達後,住進為他準備的客房,看到房内布滿了梵高的畫,其中有一張《向日葵》,瓷器花瓶盛滿花朵,短粗的筆觸把向日葵畫得生氣勃勃,鮮豔的黃色更是激情四射。
高更住了兩個月,結果和梵高不歡而散,兩人大吵一架,梵高耳朵受傷、精神崩潰,住進醫院治療,高更返回了巴黎。
但是,高更在幾個星期之後寫了一封信給梵高,希望梵高把那張《向日葵》送給他,稱這張畫是“最完善的‘文森特’風格”。梵高不願意割愛,他認為《向日葵》或是他最成功的作品,他決定再畫一張相同的以換取一張高更的畫。1899年一月,梵高完成了該畫,但是他卻沒有将畫寄給高更。正因為此,梵高留給後世有兩幅同名的《向日葵》,分别于1888年和1889年作于阿爾,業内公認這是迄今為止畫向日葵最為傑出的兩幅作品。第一幅《向日葵》現在是倫敦“國家美術館”的藏品,另一幅則為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所收藏。
梵高本人稱第二張是倫敦“國家美術館”那張的“重複”。但是,研究藝術史的人、博物館學者充滿好奇,一直在探讨這兩張畫究竟有什麼不同——第二張是否是第一張的摹品?抑或是一張獨立的畫作?或者是兩者兼而有之?
兩家博物館的專家經過深入研究,認定第二張《向日葵》并不是第一張的摹品,盡管兩者所用的顔料、調色相近,但是色彩和所用顔料的厚薄是不一樣的,畫家的用筆也不同。之所以能得出以上的結論,全賴一種叫“移動數據掃描機”的技術,它可以不用接觸畫,通過掃描得到的數據來比對兩幅畫所用顔料的質地、層次,畫家的筆觸以及用的是何種顔料。
衆所周知,梵高一共畫過11張向日葵題材的作品,其中4張是在巴黎畫的,另外7張則作于阿爾。在阿爾的7張中,一張在“二戰”盟軍轟炸大阪時毀于戰火;另一張為私人所收藏,且聲明不對外出借。其餘5張即是當今所稱的梵高的“向日葵系列作品”,它們構圖都是向日葵的花束放在瓷花瓶裡,背景是淡藍色或黃色。除了前文所述的倫敦、阿姆斯特丹的兩張,其餘三張分别為慕尼黑、東京和費城的博物館所收藏。這些畫大都十分脆弱,有些部位含鉻的黃色顔料已經開始變綠,經不起運輸的折騰。最近,“梵高博物館”舉辦名為“梵高和向日葵”的畫展,共展出梵高畫作二十幾件,在館藏的《向日葵》的旁邊,有視頻展示其餘四家博物館的向日葵系列作品,參觀者可以通過視頻了解畫的細部,感受一下梵高所稱的“重複”是如何用筆、如何變化的。(周炳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