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俗語說,
長命鎖,鎖百歲。
千百年來,
新生兒百日宴或抓周儀式中,
最流行的就是挂長命鎖,
并且一直挂到成年。
長命鎖也叫“寄名鎖”,
為金屬(多為銀質)飾物,
呈古鎖狀,
上镌有“長命百歲”、“長命富貴”等字樣。
按照民間流行說法,
隻要佩挂上這種飾物,
小孩就能“鎖”住生命,無災無禍,平安長大。
作為中國傳統的吉祥信物,
父母長輩把最重要、最美好的祝願
都寄托在長命鎖上,
祈盼上天保佑子孫,
希望孩子平安健康地長大。
其實,配長命鎖的習俗,
最早可追溯到漢代,
那時,它還隻叫長命縷。
縷,就是線。
在漢代,每逢五月初五端午節,
家家戶戶都在門楣上懸挂上五色絲繩,
以避不祥。
到了魏晉南北朝,
這股絲繩被移到了婦女臂上,
漸成為婦女和兒童的一種臂飾,
不僅用于端午,還用于夏至。
在當時,由于戰争頻繁,
加之瘟疫,災荒不斷,
百姓渴望平安,
所以用彩繩編成繩索,
纏繞于婦女和兒童手臂,
以祈求辟邪去災,祛病延年。
到了宋代,
這種風俗繼續存在。
不僅流行在民間,還傳入宮廷。
除婦女兒童之外,男子也可佩之。
每到端午節前,
皇帝還在長春殿親自将續命縷
賞賜給百宮,
以便他們在節日佩戴。
到了明清,
技術進步使百姓的平均壽命,
較之漢唐延長了幾倍,
成年人便不再需要紅繩的庇佑,
而是将注意力轉向
存活率仍然不高的新生兒。
一枚小小的金屬鎖頭,
飽含古人智慧。
中國人給小朋友穿衣講究的是:
“三暖兩涼”,
三暖指的是“三暖”是背暖、肚暖、足暖;
兩涼指的是頭涼、心胸涼。
心是陽氣發動的地方,
這個地方要保證它清涼。
小兒陽氣太盛,不能讓它過熱,
所以古人給小朋友戴玉石
或者金屬的長命鎖,
幫助這個地方散熱。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述:
銀具有“安五髒、安心神、
止驚悸、除邪氣”等作用,
可以幫助心智尚未健全的小孩安神。
因而直到今天,
長命鎖也通常是銀質的。
此外,
銀本身對人體有保健作用,
同時還具有殺菌和試毒的作用,
自古就是珍貴而備受推崇的金屬材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