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桑永海《仰望文學的星空——中外文學經典賞析》
作者:袁恒雷
随着數字時代的來臨,閱讀越來越快餐式、跳躍式、碎片化,淺閱讀逐漸成為了閱讀的常态。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吉林著名文學評論家桑永海先生出版《仰望文學的星空——中外文學經典賞析》一書,通過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大聲疾呼回歸閱讀文學經典的重要性,就顯得合乎時宜。
何謂“文學經典”?桑永海認為,“人類需要的文學經典,是不分時間、地域和民族的,也不因時代或政治因素而改變自己的品質,她會一直以獨有的文學藝術規律走自己的路,因為真正的文學藝術經典是和人民貼心的,是恒久的存在。”這顯然如同給文學經典從通俗易懂的角度下的定義,并且梳理出特點。桑永海之所以能夠如此精準透徹地從通俗角度闡釋出文學經典的含義,與他多年來深入閱讀研究分不開。
桑永海少年時代便對閱讀文學名著産生濃厚的興趣,從延邊海蘭江到吉林松花江,他從未停下閱讀古今中外經典的腳步,并把自己研讀的心得在三尺講台上講授、在全國多家報刊發表,退休後受邀在各地講座。在年近八旬時,他将畢生的心得精華彙集,呈現于《仰望文學的星空——中外文學經典賞析》賞析文集中。
閱讀本書便是見證桑永海的閱讀成長軌迹,随着他一同暢遊在諸多名家名作之中。他的賞析筆法褪去了學院派學究式的論文調,以散文化、詩意化的随筆帶領讀者深入名家名作的内部,以富有個性化的獨立判斷讓讀者知道名著賞析原來還可以這樣寫。他還以獨特的個人視角切入,講述他與諸多名家名作如親人般相知相處的淵源,述說他是如何發現這本名著,又讀出了哪些獨特的感受,娓娓道來,極具個性。
莎士比亞是桑永海心目中的巍峨高峰。直到老年出遊丹麥去到著名的“克倫堡宮”時,桑永海才得知莎士比亞來過此宮,并根據當年宮殿裡發生的驚天血案,以及流傳多年的丹麥王子複仇的故事,創作出經典《哈姆雷特》。《哈姆雷特》的影響太大了,人們硬是把“克倫堡王宮”的名字給忘了,稱它為“哈姆雷特宮”,甚至連旅遊說明書都如此稱呼。桑永海由此想到中國也有一個以大文豪蘇東坡命名的“東坡赤壁”。由此,他指出“這類文學現象揭示了一個不可更易的文學運作規律:不論我們個體所經曆的時代有着怎樣驚天動地的變化,歸根結底,都無法影響為數不多的天才作家和他們偉大的文學經典穿越時空的能量,因為那是人類永恒的瑰寶。”這在多媒體喧嚣的當下,尤其令人警醒。
他的鑒賞文章視角新穎、見解獨到,依托原典文本,進行發散性開拓,讀來令人耳目一新。且看他對《詩經》的解讀文章——《詩經的世界》,将自己的人生經曆與閱讀這部經典緊密結合,并結合閱讀餘冠英的選注本、朱熹注的插圖全本、日本學者編撰的《詩經植物圖集》進行綜合性對比閱讀。如此經過幾十年的研讀後,《詩經》呈現給他的世界是:“‘關關雎鸠’美妙的歌吟,是坎坎伐檀的斤斧之聲,是依依楊柳搖曳的姿影,是秋水伊人灼熱的目光,是‘日之夕矣’的黃昏意象,是失戀男子‘不可求思’的詠歎調,是田野上山谷裡村姑們采摘車前子時的如歌行闆,是男歡女悅摘桃報李的愛情波爾卡……”如此絢爛、豐富多彩的社會圖景悄然呈現在我們面前。此外,他對屈辭、曹詩、陶淵明、《紅樓夢》等古典文學相關評論,對中國近現代文學中魯迅、郁達夫、蕭紅等作家作品的研讀賞析,對以普希金、莫泊桑、歌德、拜倫、都德、羅莎·盧森堡、萊蒙托夫等西方近現代文學經典的解讀賞析,皆令人不得不欽佩作者思路之寬廣、目光之犀利、閱讀之廣博。
可以說,本書完全呈現出了“行走的文學”的含義,作者從未停下探尋經典的腳步——既指研讀文本的内部肌理,又指探訪這些名作發生地的情形。于是,我們看到桑永海出現在三峽的船頭終日憑欄眺望奇絕景觀、出現在寒山寺夜聽鐘聲、出現在雨巷追尋丁香姑娘、出現在早晨的古城期待聽到賣杏花的女聲、出現在紹興沈園遙想凄美愛情故事……這是多麼詩意的聚焦點。在這一篇篇短小精悍的美文之中,有激情,有浪漫,有商榷,有質疑,多重變奏,認真考證。一本書讀下來,我們可以羅列出一大篇頗有價值的閱讀書單,不僅印證了桑永海閱讀的廣博,還具有巨大的推介意義。
桑永海深知古今中外文學經典的巨大寶貴價值,因此在書中一遍遍呼籲全國的語文教學工作者及廣大師生們回歸文學教育、回歸閱讀經典的必要性與重要性。當一本集多年研讀心得精華著述的《仰望文學的星空》矗立在面前,我們不由得向這位年近八旬的作家、評論家心生敬意,更對那一部部古今中外的文學經典生出喜愛之心。那些經典名著恰如頭頂的一顆顆星辰,我們要時刻沐浴在它們的璀璨光輝下,才會照亮腳下前行的路。(袁恒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