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進入新世紀以來,以信息網絡技術為主導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對人類的技術、思維、經濟體制和社會結構産生了顯著影響,也推動了全球制造業發展環境、發展趨勢和發展格局的變化。總體而言,未來全球制造業發展主要表現出“一律六化”的新發展規律和新趨勢,即全球制造業呈現出“第四次産業轉移”的新規律和“标準化、智能化、服務化、綠色化、高端化、國際化”等六個發展新趨勢。制造業各種發展規律與趨勢之間存在着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關系,未來,我國隻有抓住新工業革命時代全球制造業發展趨勢變革帶來的曆史性機遇,才能有效應對國内外挑戰,應用新興技術驅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推動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提高制造業全要素生産率和國際競争力。
産業轉移規律
近年來,随着我國要素成本不斷上升,要素供給面臨着越來越明顯的約束,部分跨國企業将附加值低的産品生産工序從我國轉移出去,大多轉向印度、越南等人力成本較低的國家。當前,全球正面臨第四次産業遷移,即我國低端制造正在發生“内移”和“外遷”,制造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正加速向中高端邁進。中低端産業外遷,一方面促進本國生産要素的優化配置,另一方面對遷出産業的上遊設備制造業起到提振作用。在中低端産業有序外遷的同時,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頂層設計已較為充分,計算機通信、醫藥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運輸設備、儀表儀器、汽車制造等八大領域成為我國“先進制造”的發展方向。
标準化趨勢
當前,全球制造業競争的方式已經發生深刻變化,技術專利和标準控制正在成為重要的國際競争工具。發達國家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标準尤其是關于安全、健康和環保等方面的标準,代表着掌控科技、掌控産業的進一步發展。以新能源汽車為例,來自德國和美國的8家汽車廠商(奧迪、寶馬、克萊斯勒、戴姆勒、福特、通用、保時捷和大衆)宣布未來将采用統一的充電接口标準,新标準将在歐洲和美國範圍内使用。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也已規定,從2017年開始,所有在歐洲銷售的新電動汽車都将采用這個新接口标準。德美八大汽車企業聯盟制定充電标準的目的都不僅僅是将眼睛盯在自己本土市場範圍之内,更主要的是希望以聯合的力量 量将标準推向全球市場,從而在全球電動汽車産業中占據領先優勢,獲得未來電動汽車市場的主導地位和控制力。
智能化趨勢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主線,也是新工業革命的本質特征。随着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新一代智能制造技術的飛速發展并不斷融合應用于生産制造的全産業鍊,給傳統制造業帶來颠覆性和革命性的影響,加快了制造業智能化進程。
制造業的設計、生産、管理、服務等整個産業鍊環節都 趨向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使得智能制造成為新工業革命的主攻方向。近年來,德國、日本、美國等主要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都把智能制造作為制造業新一輪發展的主攻方向,紛紛加大對智能化改造和先進機器人研發的投入力度,傳統制造加速向以人工智能、機器人和數字制造為核心的智能制造轉變,試圖重塑本國制造業的競争優勢。德國“工業 4.0”、美國“工業互聯網”和《振興美國先進制造業戰略》我國的“制造強國”、英國的《英國工業2050戰略》、日本的機器人新戰略》等,都是推動制造業智能化的重大國家戰略。智能制造毫無疑問将成為未來制造業新的發展趨勢。
服務化趨勢
縱觀全球發展動态,全球經濟正在從産品經濟向服務經濟過渡,在“兩化”融合的趨勢下,制造業與服務業之間的界限也變得越來越模糊。制造業是服務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制造業為服務業發展提供了市場和需求;服務業是制造業發展的動力和支撐,服務業的發展制約着制造業的發展。
新工業革命背景下,制造業與服務業正在進行深度融合,全球制造業服務化趨勢日益顯著,制造業服務化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攀升全球價值鍊和提升産業競争力的重要方式,同時也重塑着全球制造業的競争格局。當前,衆多知名跨國公司以數字化技術為基礎,在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 技術的強力支持下,變革生産制造模式,主營業務已經實現了由傳統制造向服務型制造的轉型,正在走向“産品 服務” 模式,從産品制造商向系統集成商和服務商轉變。制造企業 由以生産為中心逐漸轉變為以服務為中心,由供給實物制成品逐漸轉變為供給無形服務産品。展望未來,制造業服務化已是大勢所趨。
高端化趨勢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為提振經濟,很多工業強國都選擇通過技術進步和産業政策調整以尋找重獲制造業優勢的發展路徑,推動制造業高端化發展。振興制造業尤其是高端制造業,成為歐美發達國家經濟複蘇的突破口。
美國、日本、德國等世界裝備制造業強國無不遵循控制高技術、高附加值裝備設計和制造的理念,推進行業整體素質提高,重視用高新技術優化提升傳統裝備制造業,重視發展高端制造 保持産業優勢。為此,發達國家相繼提出高端制造業發展戰 略,無論是德國的工業4.0戰略,還是美國的再工業化戰略升級版,都将涉及國家安全和高端的戰略性産業作為主攻方向,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統為基礎,通過信息通訊技術(互聯網)和網絡空間虛拟技術(物聯網)相結合,實現制造業的智能化生産,并以生産的高度數字化、網絡化及機器自組織為典型特征。發展高端制造業,不僅是歐美發達國家走出危機、重新啟動經濟的理性選擇,也是新技術革命潮流下的必然選擇,已成大勢所趨。
綠色化趨勢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興起,使得高能耗、低效率、低創新、低獲利的發展模式難以持續,綠色制造、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成為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随着制造業發展與資源環境制約的矛盾日益突出,為實現資源能源的高 效果利用和生态環境保護,主要發達國家紛紛提出綠色化轉型戰略和理念,綠色制造等清潔生産過程日益普及,節能環保、新能源、再制造等産業快速發展,并成為發達國家重塑制造業競争力的重要手段。
歐美的“綠色供應鍊”“低碳革命” 日本的“零排放”等新的産品設計和生産理念不斷興起,節能環保産業、再制造産業等産業鍊不斷完善,“綠色制造”、“增材制造”、“零排放制造”等日益普及,進一步豐富了制造業綠色化的内涵和方式。制造業綠色化是現代制造業發展的大趨勢,也是人類解決環境問題的必然選擇。
國際化趨勢
制造業國際化是随着經濟全球化的興起而出現的一種産業發展趨勢。全球化始于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要素的全球流動和國際分工體系的變化推動了制造業企業開始在全球布局,啟動了制造業國際化進程。
随着經濟全球化進程 的推進,資源配置全球化已成為制造業培育競争優勢的新途徑。世界制造業的資源優化配置已經突破了車間一企業一社會一國家的界線,正在全球範圍内尋求優化配置,追求盈利機會。世界制造業價值鍊已經開始分解,技術和營銷已經分别成了一個獨立的商品形态。制造業企業主動縮短産業鍊,專注于自身核心競争力的提高已成為世界制造業企業的變化 革趨勢。當前,制造業國際化與區域化保持同步發展趨勢,制造業的資源配置由一國範圍擴大到世界範圍,制造業正向生産全球化、銷售全球化、融資全球化、服務全球化和研發全球化方向發展。盡管目前“逆全球化”的思潮湧起,但經濟全球化和産業國際化的趨勢将不可逆轉。 ■
來源:中國制造業金融研究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