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原子的結構,我們知道原子的核外電子都是分層排布的。第一層上 最多容納兩個電子,而最外層最多不超過八個電子。
最外層八個電子的結構,被看做相對穩定結構。具有這種結構的原子,其化學性質非常穩定。而其它不具有相對穩定結構的原子都有一個趨向,都想達到八電子的穩定結構。這也可以說是它們的人生目标,或者說人生理想了。所以一旦條件成熟,它們就會抓住機會得到或者失去電子,已達到八電子的相對穩定結構。
例如鈉原子,它的核外有11個電子,最外層隻有一個電子。它有兩條途徑可以變成八電子的穩定結構,或者失去最外層的一個電子,使次外層變成最外層,達到八電子的穩定結構;或者得到七個電子,使最外層變成八個電子。很顯然,失去最外層的一個電子更容易一些。所以,鈉原子在化學變化中,容易失去電子。
再如氯原子,氯原子核外17個電子,最外層有七個電子。它同樣可以失去七個電子,使次外層變成最外層,達到八個電子的穩定結構;也可以得到一個電子,使最外層變成八個電子。很顯然,得到一個電子更容易一些。所以在化學變化過程中,氯原子一般容易得到電子。
鈉原子們每天都在盼望有一天能夠失去最外層的一個電子,這樣它們的人生目标就實現了。而氯原子則心心念念希望能夠有機會得到一個電子。
一次偶然的機會,鈉原子和氯原子相遇了。它們馬上發現,機會來了。氯原子希望能夠得到鈉原子的一個電子,而鈉原子也正想要把自己的一個電子送給氯原子。于是兩人一拍即合。
不過問題來了,原子中本來質子數與電子數相等,所以原子呈電中性。可是鈉原子失去了最外層的一個電子後,質子數比電子數多了一個,于是就帶上了一個單位的正電荷。離子也就這樣誕生了,像這種帶電的原子就叫做離子。帶正電荷的離子叫做陽離子,例如鈉離子就是陽離子(寫作Na )。氯原子呢,得到了一個電子,也就帶上了一個單位的負電荷。像這種帶負電荷的離子叫做陰離子,氯離子就是陰離子(寫作Cl-)。
我們知道靜電之間是有作用力的,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于是鈉離子和氯離子在靜電的作用下互相吸引,結合在了一起,形成了氯化鈉,新的物質也就生成了。像氯化鈉這樣,由離子構成的物質,叫做離子化合物。
看來離子的形成過程,也是非常有趣的呢!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