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郁風
(作者郁風,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本文系荔枝新聞客戶端、荔枝網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出處。)
《新神榜:楊戬》在上映前就面臨着不少質疑:為什麼又要拍一部封神榜人物電影?是不是拍了哪吒、姜子牙,還要把其他主角挨個拍一遍?是不是每個主角都要經曆一遍“憋屈迷茫到大悟覺醒”的過程?二郎神的故事已經夠耳熟能詳了,新瓶裝舊酒的意義在哪?
可當你壓低期待值時,往往就會得到驚喜,《新神榜:楊戬》就是一部能給人帶來驚喜的片子。電影的故事背景選在封神之戰一千多年後的晉代,楊戬因為一場變故,神力受損,淪落為靠抓妖領賞為生的獵人。這種“英雄落魄”的設定如今并不新鮮,而帶有現代色彩的飛船頻頻出現,也會讓人覺得有些跳戲。但經過前半個小時波瀾不驚的打鬧後,你會發現影片進入了一個聲光色奇妙的國漫世界:它是古風的,唯美的,曼妙的,巫山神女在曹植的《洛神賦》音樂中飛天起舞,翩若驚鴻,婉若遊龍;它是華麗的、宏大的、快節奏的,它為我們構建了一個有别于傳統印象的蓬萊仙境。雖然大部分片長是快速的打鬥和追逐,但3D特效和國風設計的結合取得了出色的視效,讓人目眩神迷又不至于視覺疲勞。
電影沿用了《寶蓮燈》中沉香救母的故事,楊戬依舊是沉香的二舅。在《寶蓮燈》中,二郎神對沉香是嚴苛的,甚至有些不近人情,但在《新神榜:楊戬》中,楊戬選擇和沉香一起劈山,親情的表露更為明顯。
電影的主題是反權威、反傳統、反教條的,申公豹不再是之前臉譜化的大奸大惡之徒,臨死之前吟詠着曹丕的《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今我不樂,歲月如馳。”甚至片中的“邪惡化身”玄鳥——玄鳥生商,是商代的圖騰——被玉鼎真人為代表的“利益集團”鎮壓在華山下,而楊戬母親和妹妹的犧牲,也被其美化成犧牲自己拯救蒼生,可事實果真如此嗎?這一切究竟是“利益集團”編織出的謊言,還是用抽象的愛人類去湮滅具體的愛親人?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愛全人類容易,愛一個人難,去幫助一個人,比宣稱我愛人民要困難得多。”玉鼎真人們滿口“以天下蒼生為己任”,實際不過是鞏固自己既得利益的冠冕說辭。
楊戬最終選擇愛具體的人,愛自己的母親、妹妹和外甥,抛棄了慷慨激昂的宏大仁義,選擇了具體而微的抗争不屈。最後楊戬睜開了被塵封多年的第三隻眼,像在憤訴“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我要這山,再埋不了我心”。原本被視為“邪惡化身”的玄鳥卻成為了世間的守護神,這樣的轉化更具反諷意味。
如果說剛開始略帶平庸的設定讓人在外觀望,後來出色的視效讓人進入廊庑之間,優異的古風元素讓人登堂,最後深厚的故事寓意讓人徹底入室。這裡引用曹植登堂入室的典故也是呼應電影對建安文學的推崇,《洛神賦》和巫山神女是貫穿全片的靈魂元素,也似乎暗示了影片的悲劇命運。
不過,并非所有人會喜歡這樣的悲劇結局,也有人覺得這樣的收尾過于倉促。對低齡觀衆而言,他們很難理解或認可片中嚴肅厚重的寓意。但從影片的前半段來看,又不難看出片方對低齡受衆的讨好。為了增強影片的趣味性,電影加入了不少幽默诙諧的元素,這些幽默元素和片尾的凝重氛圍并不協調,這也是影片的不足所在。
對比有着相似寓意的封神動畫電影《姜子牙》,《楊戬》的進步還是明顯的。全片一掃《姜子牙》的頹喪壓抑之氣,高頻的打鬥和楊戬異于常人的戰力,使得全片是高燃和激情迸發的,情感的聯結也更為飽滿。楊戬雖然落魄,但并未沉淪,也沒有安于苦難,充滿着反抗精神,并鼓舞着周邊人。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楊”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蓮燈”。化用李白這首詩來形容這部電影再好不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