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教學活動方案設計中

教學活動方案設計中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8 23:17:57

教學活動方案設計中(教學活動設計)1

教學設計一般要包括以下五項内容。

一、教學目标設計

1、教學目标及意義

教學目标是預期學生通過教學活動獲得的學習結果。在教學中,教學目标有助于指導教師進行教學測量和評價、選擇和使用教學策略、指引學生學習等功能。

教學目标分類:

布魯姆的觀點:

将教學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個領域。每一領域的目标又從低級到高級分為若幹層次。

加涅的觀點:

分為言語信息、智能技能、認知策略和态度具有處方性。

3、教學目标陳述:

①應具備的要素:

A、表述行為——用可觀察的行為來表述教學目标。

B、表述條件——表述學生在什麼情況下表現行為

C、表述标準——指衡量學習結果的行為的最低要求。

②陳述方法:

A、行為目标的表述——從具體入手

B、認知目标表述法——從一般入手

C、綜合方法

二、教學内容設計

1、概念

教學内容設計是教師認真分析教材、合理選擇和組織教學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學内容的表達或呈現的過程。

從教學設計角度考慮,一般将知識分為三類: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

分類

三、教學模式設計

1、概念

是指反映特定教學理論的、為保持教學的相對穩定而采用的教學活動結構。

2、教學模式

四、教學媒體設計

1、概念

一般來說,學校的教學媒體包括:非投影視覺輔助;投影視覺輔助;聽覺輔助;視聽輔助。

2、教學媒體的選擇

(1)依據教學目标選擇教學媒體

(2)依據教學對象的特點選用教學媒體

(3)依據媒體的技術特性選擇教學媒體

(4)依據經濟條件選擇教學媒體

五、教學評價設計

教學評價與反思

一、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的概念;教學評價是指以教學目标為依據,通過一定的标準和手段,對教學活動及其結果進行測量、分析和評定的過程。

教學評價的分類;

(一)根據實施功能的不同,可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1、診斷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是在學期開始或一個單元教學開始時,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準備狀況及影響學習的因素而進行的評價。

2、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改進和完善教學活動而進行的對學生學習過程及結果的評價。

3、總結性評價

總結性評價是在一個大的學習階段、一個學期或一門課程結束時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也稱為終結性評價。

(二)、根據運用的标準不同,可以分為相對性評價,絕對性評價和個體差異性評價

1、相對性評價(常模參照性評價)是運用常模參照性測驗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評價。

2、絕對性評價

絕對性評價又稱為目标參照性評價,是運用目标參照性測驗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評價。

3、個體内差異評價

這種評價是對評價者的過去和現在進行比較,或将評價對象的不同方面進行比較。

(三)、根據評價主體,可以分為外部評價、内部評價

1、外部評價

外部評價是被評價者之外的專業人員對評價對象進行明顯的統計分析或文字描述。

2、内部評價

内部評價也就是自我評價,指由課程設計者或使用者自己實施的評價。

教學評價的原則

1、周銀海主編的《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中表述教學評價的原則如下:

(1)客觀性原則:

(2)發展性原則:

(3)整體性原則

(4)指導性原則

2、趙秀雲主編的《小學教學實施》中表述教學評價的原則如下:

(1)客觀性原則

(2)整體性原則

(3)指導性原則

(4)科學性原則

(5)發展性原則

(6)主體性原則

(7)效益性原則

(8)藝術性原則

(9)過程性原則

(10)多維性原則

(11)真實性原則

教學評價的功能

教學評價的方法

②教學反思

A.教學反思概念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又意識的分析與再認知的過程。或者說教學反思指的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過程。

B.教學反思的類型:

根據教學流程分為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後反思;

教學前反思;教學前反思是教師在課前思考如何組織材料,課堂中應重視的内容,具體實施方法,學生的需要和滿足這些需要的具體目标,以及達到這些目标所需要的動機、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等。還要對本學科、本冊教材、本單元、本課時進行教學計劃時列出反思的關鍵項目。

教學中反思;教學中反思即課堂反思,也叫調空性反思。課堂教學是一個複雜、動态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總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發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反應更快,要及時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尋找問題的原因和解決方法,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

教學後反思;

教學後反思是指在一堂課或一個階段的課上完後,對自己已經上過的課的情況進行回顧和評價。教學後反思也是目前最廣泛的反思形式。我們通常進行的教學反思,多是這類反思。教學後反思可以使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根據反思的主體分為自我反思和集體反思;

自我反思;通過自我反省的方式來進行反思,自我反思源于反思主體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教育,它是反思的最主要形式和最高境界。教師自我反思的内容包括對自身素質的反思和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反思。

集體反思:

集體反思是指與同事一起觀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學實踐,與他們就實踐問題進行對話、讨論,是一種互動式的活動,它注重教師間成功的分享、合作學習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學習的共同體。最常見的群體反思形式是備課組、教研組的校本研修。

根據反思對象分為縱向反思和橫向反思;

縱向反思;

即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一個認識對象放在曆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同時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并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對象進行分析,最後把兩個具體的認識對象進行整合思考。教學反思應貫穿于教師的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比如,同一個問題在以前曆史教學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呈現出各個層面的問題,把它們揉合在一起進行整體思考、類比、歸納、總結、改進,達到溫故知新之效。

橫向反思:

橫向反思就是反思者把反思對象放在同時期、環境基本相同的情況中對比而進行反思。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學長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

教學反思的常用方法

布魯巴奇教學反思的四種方法:

1、反思日記。教師在一天的教學活動結束之後寫下自己的經驗。并與其指導教師共同分析。

2、詳細描述。教師相互觀摩彼此的教學,詳細描述所看到的情景。并對此進行讨論分析。

3、交流讨論。來自不同學校的教師就課堂上發生的問題進行讨論,提出解決方案。并為所有教師及其他學校所共享。

4、行動研究。教師及研究者為弄清課堂上出現的實際問題實質,探索用以改進教學的行動方案,采取調查和實驗研究的方法,它不同于研究者由外部進行的隻在探索普遍法則的研究,二是直接着眼于教學實踐的改進。

教學反思分為四個環節;

1、具體經驗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促使教師意識到自身問題的存在,并明确問題情境。

2、觀察分析階段。此階段教師廣泛地收集、分析相關經驗,特别是有關自己教學活動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教學行為,包括自己的思想觀念、行為、信念、價值觀、目的、态度和情感等,以明确問題的根源所在。

3、重新概括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教師明确了問題情境之後,重新審視自己,尋找新的思想和策略來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4、積極驗證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開始使用自己獲取的新策略來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并觀察其是否有效。

教學對教師專業發展的作用

1、啟發教師的教育自覺,使他們不斷地領悟教育真谛。

2、教師可以獲得大量的教育理論知識,擴展教育工作的理論視野。

3、教師可以養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養堅定的教育信念。

4、可以提高教師的自我反思和發展能力

5、為成為研究型教師打下基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