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OK鏡之後,被外界稱之為“鼻梁上的OK鏡”的離焦框架鏡,受到家長圈的熱捧。
近日,南都記者走訪廣佛地區了解到,目前絕大部分的眼鏡店均有離焦框架眼鏡出售,多以德國蔡司、法國依視路等進口品牌為主。
記者獲得的法國依視路星趣控離焦眼鏡宣傳單
值得注意的是,相對于OK鏡,離焦鏡的驗配沒有要求相應醫療資質要求,鋪陳的銷售渠道廣于OK鏡。從價格來看,OK鏡的價格處于8000元至12000元,離焦鏡的價格區間處于2000元至4000元。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眼科主任萬鵬霞醫生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這類近視防控的手段,很多家長的預期是隻要佩戴OK鏡或離焦鏡就可以做到不近視。這是誤區!我們其實是要通過控制的手段,使得孩子的近視進展處于正常的幅度内。”
廣東省眼健康協會兒童青少年眼保健專委會委員、廣東省人民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楊誠向記者表示,“離焦眼鏡是基于OK鏡的原理來設計的,隻是把離焦的原理放在了鏡片上。OK鏡直接在角膜上塑了形,相比離焦框架眼鏡更為穩定。如果孩子要嘗試佩戴離焦眼鏡,需要由醫生來評估孩子是否滿足佩戴的條件。”
東吳證券研報認為,消費升級邏輯下,離焦鏡或主要替代傳統框架眼鏡市場。
價格昂貴 走俏一線
離焦鏡指通過特殊的光學設計,利用周邊相對正光度,矯正近視眼的周邊視網膜遠視性離焦,從而抑制由周邊視網膜遠視性離焦所誘導的眼軸增長和近視進展。離焦鏡分為離焦軟鏡與離焦框架鏡。
國金證券研報指出,“我們預計随疫情逐步受控,前期受到一定程度壓制的醫療服務終端的消費醫療需求有望逐步釋放。看好暑期醫療服務終端的角膜塑形鏡、離焦鏡等消費醫療器械的持續放量。”
值得注意的是,相對于OK鏡,離焦鏡的驗配沒有相應醫療資質要求,且離焦鏡的銷售渠道也廣于OK鏡。雖然大部分的眼鏡店都有開展銷售離焦鏡的産品,但由于12歲以内學生配鏡需要散瞳驗光,一般需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因此在醫院開設的視光中心、專業的眼科醫療機構的離焦鏡片銷售占比較大。
南都記者随機走訪了廣佛地區數家眼鏡店,多位工作人員透露,目前國内市場離焦眼鏡以進口的産品為主,包括德國蔡司、法國依視路等。
佛山地區的眼鏡店。
廣州天河城的一家眼鏡店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OK鏡主要是在醫院配,而且由于是隐形眼鏡,相較于框架鏡容易引起眼睛發炎。暑期過來佩戴離焦框架眼鏡的小孩比較多,目前店内的離焦眼鏡均有活動價,蔡司離焦眼鏡的鏡片為2580元一對,依視路離焦眼鏡的鏡片價格為2800元一對。”
位于天河城的一家眼科診所工作人員則指出,“我們首先會根據顧客自身情況來看是否适合佩戴OK鏡,目前OK鏡的價格在8000元至12000元。如果不适合佩戴OK鏡,則可以考慮離焦鏡。目前來診所裡配蔡司小樂圓離焦眼鏡的孩子居多,折後需要3199元。”
“對于防控近視産品的高價,很多人對此并不理解。”一位眼科領域從業人員向記者表示,“任何商品都存在流通環節。以OK鏡為例,OK鏡的售價上萬元,實際上包括生産企業前期巨大的研發投入、各個流通環節的成本與合理利潤以及最終醫療機構的運營成本、尤其是驗配醫生的專業診療服務等,因此其終端價格難以在短時間内明顯下降。”
近視不可逆轉 部分家長期待值過高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采用現有的哪一種近視防控的方法,都無法實現近視的逆轉。
近年來,角膜塑形鏡、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離焦眼鏡等利器受到熱捧,究竟現有近視防控方法起到了怎樣的效果?又有怎樣的注意事項?
對于市面上的近視防控“神器”的選擇,廣州愛爾眼科醫院副院長、國際近視眼研究協會中國區委員藍衛忠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市面上用于近視防控的産品包括離焦框架眼鏡、角膜塑形鏡以及阿托品滴眼液。雖然這三種産品都有近視防控的效果,但阿托品滴眼液通常是作為一種輔助或聯合手段,配合框架眼鏡或OK鏡使用。”
藍衛忠教授則表示,“OK鏡最大的亮點在于隻是晚上佩戴,白天可以像沒有近視一樣正常活動。但作為隐形眼鏡,OK鏡需要護理,同時這一産品本身具有一定的适應症,需要根據患者的角膜形态進行檢測、量身定做。另外,從安全的角度來看,8歲以下的孩子不建議佩戴OK鏡。而離焦鏡的近視防控效果與OK鏡大體相當,作為框架眼鏡,對于孩子來說更為便利,而其價格也較OK鏡更低。”
在楊誠醫生看來,孩子是否适合佩戴OK鏡需要因人而異。“有些孩子隻有幾十度的近視,家長們就非常焦慮,希望為其配一副貴的眼鏡,使得近視的度數不要再上漲。首先,家長需要調整這一心态,要明白近視是不可逆轉的。一旦出現近視,度數隻會加深,眼軸隻會增長,我們能做到的是通過各種手段使進展的速度慢一些。而OK鏡和離焦框架鏡确實是控制近視進展的有效手段。如果孩子的近視度數隻是幾十度,或者角膜的情況不合适,配戴OK鏡控制近視進展的效果也許就會不太明顯。”
楊誠醫生建議:“孩子在嘗試佩戴離焦眼鏡時,先去醫院由醫生評估孩子是否滿足佩戴的條件。比如孩子雙眼視功能不好、調節紊亂,或者有外斜、外隐斜,鏡框位置不合适等情況,都可能無法發揮離焦控制近視的效果,甚至誘發其它眼部問題。”
至于如何理解近視防控“神器”的效果,萬鵬霞醫生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很多家長的預期是隻要佩戴OK鏡或離焦鏡就可以做到不近視,這是誤區。首先,我們要确定的是,已經發生的近視是不可逆的。其次,對于近視防控手段療效的判斷存在兩大指标。比如,通過驗光來判斷孩子屈光度的進展,如果能夠控制在75至100度以内,則說明控制效果不錯。另外,身高體重等生長發育指标速度較快的孩子,往往近視防控感的控制相對困難一點,速度較慢的孩子在這方面的表現并不明顯。所以,我們其實是要通過控制的手段,使得孩子的近視進展處于正常的幅度内。”
多家企業布局 掘金藍海市場
根據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2018、2019、2020年我國兒童及青少年近視發生率分别為53.6%、50.2%、52.7%。兒童青少年是近視防控矯正的黃金時期,國家高度重視兒童及青少年近視防控,出台多項護眼政策,催生了兒童及青少年近視防控和矯正需求不斷釋放。
近視防控眼鏡目前仍處于滲透率快速提升的階段,行業品牌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态勢,共同推動行業的發展。
在離焦鏡業務上,國産品牌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明月鏡片”301101.SZ)等衆多入局者湧入近視離焦鏡市場。
明月鏡片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
明月鏡片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2022年7月22日,公司在廈門發布與華西醫院合作的輕松控Pro3個月臨床研究随訪數據情況。統計結果顯示,雖然隻有三個月的時間,但配戴明月輕松控pro鏡片對控制眼軸的過快增長已産生明顯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據明月鏡片方面透露的數據來看,現在1.2億的适齡兒童需要做近視管理,離焦框架眼鏡滲透率不足5%。相對于原本醫療渠道的放量,明月鏡片則認為零售的渠道的空間發展更大。
對此,明月鏡片方面表示,“目前階段是做大品類的階段,要讓更多的用戶、更多的家長知道有這麼一類好産品可以幫助小孩子延緩近視加深。現在不是存量競争的時代,是增量市場的開發。人工晶體、OK鏡這些同行都切入進來,他們原來擅長的優勢在醫療渠道,零售渠道相對會比較弱。雖然醫療渠道在快速放量,但長期來看零售的空間會更大,因為全國有超過十萬家眼鏡店,但是隻有幾千家的各類的眼科醫院、眼科診所。”
除此以外,南都記者留意到,還有部分企業也在推進離焦鏡的研發以及向市場滲透。
2022年8月5日,歐普康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歐普康視”300595.SZ)表示,“公司升級版離焦框架鏡産品在研發中,這個産品不屬于醫療器械,不需要注冊許可,隻要研發出來成熟後就會推向市場。另外,公司有一款減離焦的RGP(DV-GP),公司接下來也會加強推廣。”
愛博諾德(北京)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愛博醫療”688050.SH)2021年度的股東大會會議資料顯示,愛博醫療2021年繼續圍繞以人工晶狀體為核心的眼科手術産品和以角膜塑形鏡為核心的視光産品深入布局,多項産品取得實質性進展。2021年公司視光産品線日益豐富。新推出普諾瞳®離焦鏡,作為角膜塑形鏡的補充,為青少年近視防控提供更多的解決方案,目前内部測試效果良好,正在生産備貨及開拓市場渠道。
采寫:南都記者 伍月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