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又稱黃良、火參、膚如、将軍,是中藥中一味瀉下藥。
中醫認為,大黃有攻下瀉火、利膽退黃、活血化瘀等作用,攻下通便為其第一功效。在麻仁丸、潤腸丸、清甯丸、牛黃解毒丸、黃連上清丸、三黃片、當歸龍荟丸等中成藥中,包括美容的保健品如排毒養顔膠囊(沖劑),均是以大黃為主藥,發揮其瀉下功效。
現如今大黃的炮制品可達二十多種,其中以生大黃、熟大黃、酒大黃和大黃炭較為常用。那麼大黃這4種炮制品有什麼區别?
生大黃:瀉下
生大黃是将大黃生藥洗淨切片後放置水中浸透,而後晾幹所得。臨床主要應用于實熱便秘、實證水腫、陽黃黃疸、熱淋、瘡瘍腫毒等病的治療,用方如大承氣湯、茵陳蒿湯、八正散等。
熟大黃:活血熟大黃也叫制大黃,是将大黃切塊後置于容器内加熱,待内外皆黑取出,晾幹後使用。
大黃在受熱後,苦寒之性得到緩和,瀉下作用顯著下降,藥性相對和緩,并增強了活血祛瘀的作用。尤适于老人體虛而有瘀血證者。
常用中成藥:大黃蟄蟲丸。
大黃蟄蟲丸:活血破瘀,通經消癥。用于瘀血内停所緻的癥瘕、閉經,症見腹部腫塊、肌膚甲錯、面色黯黑、潮熱羸瘦、經閉不行。
熟大黃發揮的作用:在本藥品中瀉下作用緩和,能減輕瀉下的腹痛,增強活血化瘀作用。
酒大黃:清上焦實熱
取大黃片(塊),用黃酒噴淋拌勻,稍悶,用微火炒至色澤加深時取出放涼。大黃經酒炒後,結合性蒽醌有所減少,其瀉下力稍緩,但借酒提升之性引藥上行,可清上焦實熱,又取其苦寒溫降,使上炎之火得以下瀉,用于血熱妄行的吐衄及火邪上炎所緻的頭痛,目赤,咽痛,口舌生瘡,牙龈腫痛等。
常用中成藥:黃連上清丸、當歸龍荟丸。
黃連上清丸:為清熱劑,具有清熱通便,散風止痛之功效。主治上焦内熱,症見頭暈腦脹,牙龈腫痛,口舌生瘡,咽喉紅腫,耳痛耳鳴,暴發火眼,大便幹燥,小便黃赤。
當歸龍荟丸:瀉火通便。用于肝膽火旺,心煩不甯,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脅肋疼痛,脘腹脹痛,大便秘結。
大黃炭:止血大黃炭的炮制方法為将大黃切片後文火加溫,待内黃外黑後取出,晾幹後使用。大黃炭幾乎不再具有瀉下作用,反而由于炒炭而具有一定的收斂功效,故能止血。
常用中成藥:十灰丸。
涼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血崩及一切出血不止諸症。
使用注意
大黃為峻烈攻下之品,易傷正氣,如非實證,不宜妄用;且性味苦寒,易傷胃氣,脾胃虛弱者慎用。本品性沉降,且善活血祛瘀,故孕婦、月經期、哺乳期亦應慎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