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紅屬于紅缟瑪瑙的一種,以産地命名可叫“北票紅缟瑪瑙”。之所以在民間叫做戰國紅,是因戰國時期出土文物中,有一些飾物和北票紅缟瑪瑙近似,民間因此把此種瑪瑙叫做戰國紅。
在戰國時代,戰國紅瑪瑙多用于貴族飾物、劍柄、珠串、環佩等。得益于瑪瑙化學性質穩定,出土的戰國紅瑪瑙依舊保持絢麗的色彩,土沁不多。而2011年遼甯葫蘆島市建昌東大杖子戰國墓 地發掘出土的瑪瑙環,更是向世人證明了紅缟瑪瑙與幾千年前戰國飾物的淵源。限于戰國紅礦藏稀少和當時的開采能力,在戰國末期和漢初,此種紅缟瑪瑙飾物基本絕迹。直到今天,人們又再找到戰國紅礦脈,讓我們重見戰國時期貴族飾品的風采。
雪花向人類展示了水氣凝結時的曼妙多姿,戰國紅則向我們呈現了岩漿湧入岩石縫隙時的無窮變化。
戰國紅岩漿在凝結時,多以類水晶質為核心,此種核心質地松軟,密度低,民間俗稱礬心。瑪瑙原石多有礬心,無論馬達加斯加瑪瑙還是巴西瑪瑙中均有礬心,有些還能形成晶洞戰國紅中也存在透明的瑪瑙,此種瑪瑙顔色有偏黑、偏白的,俗稱凍料或青肉。
凍料瑪瑙層可透光,在改變視線角度時,産生透光差異,視覺效果好像絲在動。動絲效果在其他類纏絲瑪瑙中也有,如雨花石和涼山南紅中也有出現,北票戰國紅動絲料更是具有顔色鮮豔,觀感奇特。因動絲料較少,更顯珍貴。戰國紅中還有一種橫斷的色紋,俗稱水線,石線,疑似經過二次地址變遷,已形成的瑪瑙再次震裂,岩漿又湧入,冷卻後形成水線。水線通常将戰國紅的絲、色隔斷,在用手電為器物打光的時候,水線能将光阻隔,在器物中形成兩個光感的世界。
北票早期采挖的戰國紅礦石凍料較少,紅黃顔色豔麗,纏絲明顯,北票戰國紅中的上品多于這一時期出産。中期凍料出現較多,紅黃色豔麗度下降,但纏絲增多,中期偏後出現了土黃料、深紅料,料性也趨幹,透潤度下降。各個時期都有好料次料的出現,隻是好壞比例不同而已。
北票戰國紅出材率低,十斤以上的大料不多,原石多呈放射型色帶狀分布于雜石之中,所以有“戰國紅無大件”的俗語。加工方面,在戰國紅知名度還不高的那段時期,基本就是做圓珠,大料做大珠,小料做小珠,極品的大料出手镯、大方章等。随着知名度漸高好原石越來越少,出品率低的珠子逐漸被桶珠、勒子、牌子、吊膽取代。北票戰國紅雕件不多,因戰國紅的絲色繁複,不容易設計出好的巧雕,而北工也不如南工精細。
每一塊戰國紅都充滿自然界的瑰麗氣息,它帶着地球用億萬年時間累積的豔麗、交錯、奇異與絢爛來到我們身邊,讓我們去品鑒、收藏、交流和把玩。
關注作者個人13127666225, 請勿關注相關公衆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