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國家不斷加大在農村的投入,讓農民的生活是越來越好,但在美好生活的背後,農民也同有房貸、車貸的城裡人一樣壓力山大。尤其是身份證是從1952年到1972年出生的農民,他們從50-70歲不等,是農村種地的主力軍,也是在城裡打工的主力軍,同時也是搞小規模養殖的主力軍,這部分人在下半年要面對現實了。
一、生活成本恐怕會進一步提升
多數農民都在天天盼望着糧食價格上漲,認為糧價漲到10元一斤,農民就有錢了,有錢了确實不假,10元一斤的小麥,一畝就能賣到8000到10000萬元。但很多農民忽視了一件事,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東西的成本都是建立在糧食價格的前提下的,雖說米面油農民基本都可以做到自産自銷,但是除了這些基本的生活物資,日常生活的其他必需品都是需要購買的。
現在小麥1.6元左右一斤,買不出一瓶礦泉水,其實當糧食價格上漲到10元時,礦泉水的價格可能已經漲到20元了,一斤糧食依然買不出一瓶礦泉水。就像現在,糧食價格從之前的不足一元上漲到了1.6元,漲幅50%左右,而化肥價格卻翻了一番還多,糧價上漲帶來的收益并沒有比種地成本增加的數量多多少,糧價上漲後農民的收入沒有明顯增加,反而生活成本進一步提升了。
随着糧價的上漲,豬肉、雞蛋、牛肉等生産成本也會随之提升,這些生活用品的價格也就會随之漲價,農民的生活成本恐怕會進一步提升。
二、新農合漲價,但就醫難度依然不低
為了幫助農民解決就醫困難的問題,我國成立了新農合,新農合确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民的就醫問題,但新農合對于農民來說最大的诟病就是年年漲價,從開始的幾元錢上漲到了現在的320元/人/年,一個四口之家一年新農合的費用支出就超過了千元,而這需要種兩三畝地才能賺回來。
更何況,即使交了新農合農民就醫的難度依然不低,因為新農合的報銷是有條條框框限制的,最直接的就是必須住院才能報銷,不少農民反映自己僅是一個感冒,如果在鄉村診所隻需要花幾十塊錢買點藥吃就好了,可到了醫院一通檢查,再加上住院,打吊針等等一系列費用花費了一千多,報銷之後自己還是要花幾百元,比在診所花的多得多。身份證是1952年到1972年出生的人歲數越來越大,身體每況愈下,看病會越來越多,今年的新農合又漲價了,農民就醫難這個問題農民依然還要面對現實。好在今年下發的《一号文件》中提及要加強縣域、鄉鎮的醫療服務能力,而且國家也要求将繼續極大對于農村老人在醫療方面的扶持。
三、進城打工困難重重
因為種地的收入不足以支撐家庭支出,大量的農民選擇進城打工,賺錢補貼家用,大多數農民進城之後都紮根在工地上,因為工地要求門檻低,而且待遇相對較高,隻要吃苦都能賺到錢。但随着各地農民工“清退令”的出台,以後農民想進城打工也沒有那麼容易了。
目前,包括深圳、泰州、天津、上海、荊州、南昌等地相繼發布了建築業超齡農民工的清退令,要求50周歲以上的女性和60周歲以上的男性不得進入施工現場從事建築工作業。農民工失去了工地這個“鐵飯碗”他們還能幹什麼?歲數大了,工廠流水線幹不了,沒有技術,一些技術性工種也幹不了,剩下的就隻能是環衛工人或者門衛這樣的工作了,可這種工作一個月也就三四千塊錢,除去房租、吃飯也就剩不下多少錢,自然也就失去了進城打工的意義了。身份證是1952年到1972年出生的差不多也就卡在這個年齡要求門檻上,已經超齡的要另謀生路,而沒有超齡的也要為超齡後做準備。
四、子女壓力轉移到老人身上
身份證是1952年到1972年出生的人,子女的年齡基本都在20-40歲之間,是現在生活壓力最大的一個群體,不僅有睜開眼就要還的房貸車貸,還有撫養子女的費用。老人見不得自家孩子受苦,都想着盡量自己賺錢養活自己減輕子女的壓力,亦或者能多賺一點還可以幫助子女補貼下家用,或者自己不賺錢也要幫助子女看護孫子輩,讓子女可以安心在外面賺錢,總之年輕人的壓力有很大一部分已經轉移到老人身上這個現實,大家也要接受。
雖然社會在發展,農村也快速發展,農民的收入也逐年提高,但農民依然要面對大量的現實問題,希望這篇文章能讓更多的人了解農村老人當下的生活難題,對他們多一份關注,多一份理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