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制作:零号工程團隊
監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文章的開始,讓我們想象這樣一幅畫面:
一種肆虐的烈性病毒造成的整個瘟疫襲擊了整個人類。在幾周内絕大多數人類已經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人類文明随之崩潰。你幸運地活了下來。雖然也染上了瘟疫,但是獨有的基因幫助你幸存下來。你在冰冷潮濕的房間裡醒來,沒有電,沒有水,也不再有燃氣。大街上早沒有了人來人往,是如此的安靜。馬路上不再有車來車往,天空中也沒有飛機的轟鳴,你完全成為了一個後現代啟示錄裡的幸存者。
如果我們真的發現自己是一場全球災難的幸存者。大部分的人類已經消失,那麼你能做什麼?什麼是最重要的知識能夠讓自己生存下來并持續發展?毫無疑問,一個人單打獨鬥成不了氣候,生存都會很困難。人類是一種合作的物種,隻有相互依賴才能長久存在下去。誠然,我們會經曆一個現代社會崩潰的動蕩時期,但人們終将再次形成社會。首要問題是,如果世界末日來了,接下來我們該怎麼辦?什麼是我們最先需要面對的事情?而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們該如何恢複人類社會,又能恢複到何種程度?
最初的幾天
一旦人們對發電站停止監測和維護,電網配電能力将急劇下降。借助于便攜式發電機或是太陽能電池闆,我們能夠基本保證生活用電。整個互聯網會随着服務器備用能源消耗殆盡而斷網,所以不要指望你能夠通過互聯網上的搜索引擎或是維基百科找到自己生存所需的知識。同樣,你手中的智能手機也會變磚。當然,有些導航設備還是有用的,譬如使用磁力計的羅盤或是GPS。當然,GPS隻能在已加載的離線地圖上使用。
在世界末日後的幾周之内,GPS将能夠繼續工作。但在六個月後,其定位精度會逐步下降,直到完全失去作用。當然,除了定位方向之外,緊接着你的優先事項是确保自己能夠找到足夠多的瓶裝水和罐頭食品,以及一套效果良好的戶外服裝。
最初幾周
在最初的幾個星期裡,你可能會遇到一些幸存者。對待陌生人需要足夠的小心謹慎,直到你能夠找到一個可以相互信賴和依靠的團隊。一個好的團隊可以提高保護自身的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尋找食物等生活必需品的能力。現在,你所居住的城市環境逐漸惡化。屍體開始腐爛,臭氣彌漫了整個空氣。沒有食物的寵物們開始攻擊幸存下來的人類。實際上,城市僅僅是人為構建的一個鋼筋水泥泡沫,它的運行完全取決于文明的支撐。
電力已經消耗殆盡,電梯無法運行,室内到處是一片黑暗。水源可能也遭到污染,你會發現在農村生活更為合适。在世界末日後,帶有壁爐的傳統農舍要比所謂的高科技公寓更加适合生存。
最初幾個月
最重要的依舊是如何獲取幹淨的飲用水,避免飲用水帶來的疾病。沸騰是殺滅病原體的主要方法,但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你可以從戶外店需要水源淨化片來達到淨化水源的目的。但這隻是權宜之計。你需要一些基本的化學知識,以确保能得到淨化水。現有的水可以通過廚房裡的漂白劑或是遊泳池所使用的氯(譬如次氯酸鈉或是次氯酸鈣)來進行消毒,通過把這些化學物質進行稀釋,使其可以殺滅微生物,同時又不會毒害到自己。
當然,在你學會使用氯進行消毒之前,你可以采用一種低成本的飲用水消毒方法——利用太陽能對水進行消毒,這也是世界衛生組織在發展中國家所推廣的一種消毒方法。你可以将來源可疑的水裝進塑料瓶,然後在太陽光下暴曬一兩天,太陽發出的紫外線可以穿過瓶子殺死病原體。
同時,洗手也能夠有效防止疾病傳播。你可以将動物油脂或者植物油與燒堿一起加熱,從而将脂肪水解,制成肥皂。堿是人類曆史上最重要的化學物質之一,分布廣泛,可以從自然環境中提取。将木頭燃燒後留下的灰燼進行水過濾即可得到鉀堿,或者通過燃燒海藻或其他耐鹽的加蓬子、羊栖菜等海岸植物也可得到純堿。
最初幾年
在災後社會重建中,什麼該是你優先考慮的問題?如果你不開始自己的農業生産,那麼當存儲的食品吃完後,你将面臨饑荒。種蔬菜和水果的方法比較直接,但是,如今還有多少人知道如何種植小麥、大米和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
谷物實際上屬于草類植物,它們的生長速度很快,能夠長出有營養的谷粒。但是,人類不像牛有四個胃,在生理上我們缺少直接消化草類的優勢。所以,我們需要利用我們的大腦,通過發明技術來幫助我們的身體吸收營養。我們需要将小麥籽碾磨成面粉,然後用烤爐将面粉烤成面包,從而讓面粉中的營養可供人體吸收。這樣以來,風車和水輪的磨石就成了人類臼齒的延伸,用來烤面包的烤箱和煮米飯的鍋就像是人類的外部消化系統。
食物剩餘是任何文明發展的基礎,因此對于身處世界末日的人來說,首要問題是如何有效培育糧食作物。如果一個人生産的糧食足以填飽另外十個人的肚子,那麼這另外十個人就不必被勞動拴在農田裡,而是可以專注于打造其他技能,這樣社會生産力就會越來越高。你可以尋找到一些耕地用的工具,比如犁和耙。或者,你也可以通過簡單鍛造把一些鐵器鍛造成自己所需要的工具。但關鍵還有一點,那就是如何長久保持土地的肥力,這可是曾經一直困擾着中世紀農民的難題。沒有了化肥,你需要借助動物肥料以及一些類似于豌豆、扁豆、三葉草、紫花苜蓿的豆科植物,為種植糧食作物的土地補充硝酸鹽。此外,将骨頭溶解于酸能夠産生磷酸鹽,将粉碎的白垩岩或者石灰石撒在土地上可有效抑制土地酸度上升。
最初的幾十年
随着整個團隊的逐漸自給自足,不再需要到處尋找生活必需品,那麼你就需要學習一些傳統技術,比如打鐵或者是鍛造金屬工具技能,還有如何讓機器和引擎轉動起來。文明的進步需要機械的推動,比如水輪、風車、蒸汽機、渦輪機和内燃機都有着此類力量,人類需要借用機械力來減輕單純依靠艱苦勞動帶來的負荷。
對于一個能夠持久繁衍生息的文明來說,燃料必不可少。在19世紀之前,人們還沒有開始使用煤炭和原油,那時的人們會通過木頭幹餾法提取重要的化學品,即在密閉容器内對木頭進行加熱,收集木頭轉化為木炭的過程中所釋放的蒸汽。諸如酸、酒精、溶劑、焦油都由此法而來。人們甚至可以利用高溫分解木頭的過程中釋放出的氣體來驅動汽車引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共有超過一百萬氣動力車。這些汽車以木頭為燃料,遍布整個歐洲。
沒有了原油(假設先前我們的文明已經榨幹了所有的易開采石油),你也可以利用甲醇(由木材幹餾得到)和堿液(由白垩岩與生石灰反應制得)提煉動物脂肪和植物油,制造出生物柴油,讓機器重新運轉起來。
在化工業發展初期,還有一些易提取的物質也有多種用途。比如,通過谷物發酵提取乙醇,接着可以通過蒸餾提取出濃縮酒精,即可得到通用的溶劑和效果顯著的消毒劑。木炭不僅可以為鍛造金屬和制造磚頭或玻璃提供高溫,同時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化學還原劑,可以利用石礦熔煉金屬。
最初幾個世紀我們重建的社會會是什麼樣子?
長期以來,災後社會重建及知識能力重塑的唯一方法就是,理解整個自然界的運行規律,并将對自然的理解融入實用技術發明之中。科學方法就是在設計嚴謹的實驗或者自然現象觀察過程中時,嚴格檢驗理論,隻有這種科學的方法才能夠确保每件事情按計劃發展。科學方法本身也是一項發明,一種生産知識的合理機制。
為了有效地對世界進行探索,你需要一種持久的工具。在此過程中,有一種物質是人類的科學發展不可或缺的——該物質抗壓強度大,化學性不活潑,而且完全透明。這種物質是我們所常見的玻璃。
你需要生産玻璃來制作試管,從而可以深入了解各種化學反應。你需要用玻璃來制作溫度計和氣壓計以了解實驗過程中的氣溫和氣壓變化,這也是制造蒸汽機和内燃機的重要前提。玻璃能夠控制光的變化,譬如可制作成顯微鏡和望遠鏡的鏡頭。人們僅僅需要二氧化矽,碳酸鈉和石灰三樣原料即可制作出玻璃。這些原材料可以通過沙子,海藻,白垩岩或石灰石提取。如果你像魯濱遜·克魯索(Robinson Crusoe)那樣努力,那麼你也可以在一片空無一物的海灘上,從零開始自制玻璃。
總之,利用這些科學工具,堅持理性和不斷探求的心态,我們就有理由從混亂的災後社會重新恢複力量,走過黑暗時代。也許這要花上幾十年,上百年甚至于更長時間。但是無論如何,一種新明将能夠從世界末日中日漸崛起。每個人都可以想象,這個新世界是何等波瀾壯闊。憑借日積月累的人類創造力,我們有能力将災後的人類社會重建得比今日社會更加偉岸。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