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帛書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帛書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4 04:15:28

帛書道德經第四十二章?帛書道德經詳解·章廿三,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帛書道德經第四十二章?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帛書道德經第四十二章(帛書道德經詳解)1

帛書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帛書道德經詳解·章廿三

閱讀導引:

上一章闡述遵從道的做法。建議人們“自視、自見、自伐和自矜”,不求多餘。如果人們不能按道理做事,隻能退而求其次;學會“曲金”。

本章計74字。指出不能“自視、自見、自伐和自矜”的人們必然相互“争鬥”。既然人類社會進入了鬥争狀态,如何才能在鬥争中處于不敗之地?老子建議人們學會“曲金”。

原文斷句:

曲則金⑴,枉則定⑵,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執一⑶,以為天下牧⑷。不自視故明;不自見故章,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夫唯不争,故莫能與之争。古之所謂曲金者,幾語纔⑸,誠金歸之⑹。

文字釋義:

⑴曲則金:容易彎曲才需要堅固。◆曲,本義是彎曲,與“直”相對。<動>使彎曲。<形容>彎曲的。這裡是指容易彎曲的東西。◆則<連>就、便,就要。◆金,本義是指“赤金”即銅,後來專指黃金,泛指金屬,代指貨币;由于金屬在常溫下普遍是固态,故引申為堅固、牢固,如“固若金湯”。由于黃金比較稀少,故引申為貴重。

⑵枉則定:彎曲的樹木才需要支撐使其穩定。◆枉<名>,本義指彎曲的樹木、或樹木彎曲的樣子。枉<動>使彎曲。◆定,本義是安穩、使安穩,意味着不變化,故有固定、穩定、決定、肯定等義。

⑶聖人執一:聖人抓住本質。◆一,是指事物的内因,即本質。

⑷以為天下牧:用它統禦天下。◆牧,會意字。古字形像手持棍棒驅趕牲畜。本義指放養牲畜。引申為統治、主管。

⑸幾語纔:接近于所說的吊索。◆幾,接近。◆語,《說文》:“直言曰言,論難曰語”。語,給别人講解難懂的道理;講給别人聽的話叫“語”。◆纔(cái),本義指吊繩、懸索,引申為“唯一的憑借”、唯有、隻有。纔(shān),淺青、微黑,顔色淺。

⑹誠金歸之:這才屬于真正的堅固。◆誠,信也;引申為真實、真的。◆歸之,歸附、屬于。

句義詳解:

曲則金,枉則定,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執一,以為天下牧。

容易彎曲的東西才需要固定,樹木彎曲了才需要支撐使其穩定,低窪的地方才會被水淹沒,東西破舊了才需要更新,東西不夠用了才需要獲得,東西多了才會産生困惑。因此,聖人抓住事物本質,以此統禦天下。

人是根據自己的“需”來“要”。不“需”則不“要”。例如,餓了就要吃東西,飽了就不要吃東西。如果餓了而沒有東西吃就會餓死;如果飽了還要繼續吃就會撐死。如果想讓容易彎曲的東西處于直的狀态,就要用牢固的東西把它固定起來;否則沒必要費事;這就是“曲則金”。森林裡的樹木不管怎麼彎曲也沒人管,自己家裡的樹木彎曲了才會做支撐使其穩定。人的行為皆有目的性,是為需要而活動;這就是人類活動的本質。

多則惑。食物很多、樣樣好吃,可能就不知吃什麼好了。衣服太多,可能就不知穿什麼好了。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獲得很多用不完的财富,卻不知怎麼用。“不知”即“惑”。多則惑。富人應該有這樣的感受。如果富人有“多則惑”的感受而繼續追求多餘的财富,那……。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明知多餘的東西有害無益、使人困惑,為什麼還要追求多餘的東西?

不自視故明,不自見故章,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夫唯不争,故莫能與之争。

不能審視自我的人就會光芒四射,看不清自己的人就會顯擺,不能檢讨自我的人就會争功,不能尊重自我的人就會居先。隻有不争,就沒有什麼能與之争。

★上一章闡述了遵從道的做事方法,建議人們“自視、自見、自伐和自矜”。這一章反着說。指出“争”是人們“不能自視、自見、自伐和自矜”的原因。人們為什麼喜歡“争”?這是人們智力水平決定的。

争強鬥狠是有智無慧者的性質?看懂前面章節者應該明白“智力水平決定人的性質和功能”。顯而易見,老子認為“争”是有智無慧的必然;隻要人類智力水平處于有智無慧狀态,争鬥就是必然。事實證明,老子之後的中國社會鬥争是常态;有文字記載的人類曆史确實是一部鬥争史。因此,老子留下了《道德經》,試圖幫助世人重新獲得智慧。

夫唯不争,故莫能與之争。道家極力主張“不争”。為什麼?因為“争”是雙方對同一物體施加方向相反的拉力;結果可想而知。鬥争雙方要麼兩敗俱傷,要麼有一方被傷害。因此,人類内部的争鬥實質是自我傷害。如果“不争”即不參與争鬥;就處在沒有人與你争鬥的狀态,當然是“莫能與之争”。對于有智無慧者來說,這是不可思議的;因為他們認為鬥争是人類進步的動力,甚至把“競”和“争”混為一談,稱之為“競争”。

人類應該“競”不應該“争”。“競”和“争”的含義差異很大。人們可以比賽啊,看誰的勞動方法好,看誰的勞動成果大;這才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為什麼要去争奪别人的勞動成果?

古之所謂曲金者,幾語纔,誠金歸之。

古人所說的“曲金”,接近于人們所說的既柔軟又堅固的吊索,這才屬于真正的堅固即堅韌。

古人所說的“曲金”就是現代人所說的“堅韌”。既柔軟又堅固、能屈能伸、能曲能直,這才是真正堅固,即堅韌。如果人有這樣的身體,那就是“不壞金身”。同理,如果一個社會既有物質财富(硬的)又有精神力量(軟的),那必然天下無敵。問題是,這句話與上述内容有何關聯?

“曲金”是強大自己、戰勝敵人的策略。老子深知中國社會必将因有智無慧而陷入鬥争狀态;進入鬥争狀态的人們如何強大自己、保全生命、戰勝敵人?老子給出了明确的建議。希望人們學會“堅韌”。必須做到剛中有柔、柔中有剛,該曲時曲、該硬時硬;曲是為了生,硬是為了勝。太極拳或許就是根據這個建議發明的。然而,“堅韌”和“委曲求全”不是一回事。

委曲求全是片面的。堅韌是曲軟和剛硬的和諧統一。“委曲求全”隻強調“曲軟”忽視了“剛硬”,顯然是片面的。曲軟是為了伺機反擊,暫時服軟以保存實力。如果不是為了伺機反擊,僅僅是為了生存而“委曲求全”;那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因此,“委曲求全”是個極壞的、誘導人們做奴隸的觀念。這個觀念或許是導緻中華民族散失“血性”,出現很多漢奸的原因之一。

★通行版《道德經》把“金”改為“全”,其目的昭然若揭。由于這樣改動無法解釋“幾語纔”,故把“幾語纔”改為“豈虛言哉”。

白話譯文:

容易彎曲的東西才需要固定,樹木彎曲了才需要支撐使其穩定,低窪的地方才會被水淹沒,東西破舊了才需要更新,東西不夠用了才需要獲得,東西多了才會産生困惑。因此,聖人抓住事物本質,以此統禦天下。不能審視自我的人就會光芒四射,看不清自己的人就會顯擺,不能檢讨自我的人就會争功,不能尊重自我的人就會居先。隻有不争,就沒有什麼能與之争。古人所說的“曲金”,接近于人們所說的既柔軟又堅固的吊索,這才屬于真正的堅固即堅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