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為來自廣東的教師巫偉楊給望谟五中的學生上課。 王顯運攝
核心閱讀
依托東西協作,與廣東惠州百所學校互派教師交流學習;通過“校校結對”,對縣城、鄉鎮中學進行送教幫扶……近年來,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探索各種舉措,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逐步縮小城鄉學校差距,不斷推進教育公平。
春季學期來臨,巫偉楊再次從廣東來到貴州。
在結束了一個學期的教學幫扶後,這名來自廣東省惠東縣吉隆中學的曆史教師,選擇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縣第五中學再續一個學期。“除了教知識,還想為大山裡的孩子播下夢想的種子。”巫偉楊說。
近年來,黔西南州深入實施“教育立州”,依托東西部協作,與廣東省惠州市122所學校進行結對幫扶,互派教師進行交流學習;在州内,發揮名校優勢,通過“校校結對”,對縣城、鄉鎮中學進行送教幫扶,不斷促進教育公平。
引進來,創新教學模式
開學第一節曆史課,巫偉楊帶學生們了解隋朝。
“大運河的開通及意義是本節課的難點。”在此前與七年級另外兩名曆史教師的集體備課上,巫偉楊提出自己的觀點,既要講清史實,又要講明利弊,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是初中曆史的教學目标之一。
經過讨論,巫偉楊和備課組将兩首對大運河持不同觀點的古詩放入導學案中,供學生讨論。
“導學案會提前發給學生,讓他們做好預習,課堂上以學生合作探究問題為主。”以導學案統領課堂,是巫偉楊從吉隆中學帶過來的教學模式。導學案包括學習目标、學習重難點、合作探究、随堂測驗、總結反思等内容,學生根據教師給定的目标,通過課前自學、課上讨論、課後練習來掌握知識點。“這樣能夠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巫偉楊說。
望谟五中是寄宿制學校,教師和學生同吃同住,巫偉楊便多了許多在課外和學生交流的機會。
“老師,廣東的大城市是什麼樣的?”“廣東為什麼簡稱粵?”……在和學生的交流中,巫偉楊很重視培養學生的興趣點和好奇心,激勵他們努力學習。
班上有個叫羅尚的男孩,身手矯健,能連續做好幾個後空翻,布依歌也唱得好聽。“你以後可以練體育,也可以練跳舞,練好了一樣有前途。”巫偉楊不斷鼓勵這個學習成績并不是很理想的小男孩。在巫偉楊看來,帶來新的教學模式并不是他此次貴州支教行的主要目的,“最重要的是能夠幫孩子們插上夢想的翅膀,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可以飛得更遠。”
走出去,開闊教師眼界
和巫偉楊一樣,在1200多公裡外的惠東縣吉隆中學,來自望谟五中的語文教師張仕業也開啟了新學期的教學。
對于這名從教不到3年的年輕教師來說,如何駕馭開放式課堂一直困擾着他。來到吉隆中學後,他請教了學校指派的“一帶一”指導教師——語文組組長車偉達。
“首先你要充分相信學生,同時課前要預想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準備好應對方案,還要提高臨場應變能力。”車偉達的指導給了張仕業信心,之後他便逐漸嘗試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經過去年秋季學期的學習,張仕業逐漸摸索出一些語文教育的新“門道”。在吉隆中學,每個學生都有摘抄本,用來摘抄好詞好句和歸納文章主旨,教師會定期進行檢查和指導。“我們望谟五中的學生沒有這樣的摘抄本,語文教學比較常規。”張仕業說。重視書法訓練是吉隆中學的另一特色。“每周二下午,老師會指導學生們練半個小時的書法。”張仕業又想起他在望谟五中的學生,“這邊學生寫字比望谟五中的學生好看很多。”
讓張仕業印象最深的是吉隆中學的課題研究。“由名師牽頭,針對本校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将研究成果以公開課的形式分享給全校教師。”張仕業認為,提高教學質量,需要有這樣的課題研究作為支撐。
近幾年,望谟縣按照“高中聚集、初中進城、小學留鎮”的思路,不斷整合教育資源,提升教育質量。望谟縣第五中學就是由6所鄉鎮中學整合建立起來的新中學。張仕業坦言,這樣的整合對教師的要求也更高,“到廣東學習最大的收獲就是教學能力的提高和眼界的開闊,能夠看到差距,也找準了努力的方向。”
“我們将‘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通過跟崗學習,結對幫扶,教師的專業素養得到很大提升,學校在學生管理和教師考核方面也有了更多經驗。”望谟五中校長陳龍說。
據了解,依托“東西部教育協作框架協議”,2021年,黔西南州選派75名教師到惠州跟崗研修,惠州市選派80名教師前來進行教學幫扶,東西部教育協作在黔西南州紮實推進。
重幫扶,推進教育公平
“英語作文對縣城學生來說是短闆,如何提高?”“完形填空應該怎麼講?”
每次到冊亨縣民族中學辦講座,興義市第一中學的英語教師張沖總會被問到這些具體的問題。作為貴州省級一類示範性高中,興義一中對口幫扶了冊亨縣的兩所高中。“我們定期開展送教幫扶,每學期不少于兩次。”張沖介紹,送教時會帶着所有學科的老師一起去。“有時候我們要走了,還有老師追過來,問能不能把教案發給他們。”張沖說。
興義一中還針對教育比較薄弱的縣開設興冊班、冊望班、普晴班等,讓這些地方的學生也能共享興義一中的教育資源。
2018年起開設的興冊班還選調當地9名教師到興義一中帶班跟崗學習。冊亨縣民族中學的語文教師黃成嬌2020年秋季學期來到興義一中擔任興冊班的班主任。通過參加教研活動、上公開課、聽課等方式,黃成嬌的專業能力和班級管理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目前我們已為冊亨縣培養了27名教師,他們回去以後很多都成了本校的骨幹教師或學科帶頭人。”興義一中組織人事科科長王必盛介紹。
黔西南州通過“中心校帶教學點”“一校帶多點、一校帶多校”“強校帶弱校、優秀教師帶其他教師”等模式,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逐步縮小城鄉學校差距,不斷推進教育公平。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15日 13 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