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詩歌散文大海

詩歌散文大海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02 21:23:59

“乘船遠去的人把黃昏交到我手中”

“我聽到海螺在風裡吹奏命運”

“腳下的尺水也能興起大海的澎湃”

“我收攏海的波紋,塗抹天空”

……

富有詩心的人們用細膩的筆觸書寫與大海的故事,每一句都是對海洋的真情告白。他們之中,有專業詩人,有來自各行各業的詩歌愛好者,有年僅13歲的學生,也有罕見病患者……對大海的向往、對詩歌與生活的熱愛成為他們提筆的理由,落下一行行動人的詩句。

這些詩句皆來自2022深圳海洋詩歌季的參賽作品,本次活動以“在海邊,寫一首給未來的詩”為主題,于6月開始面向社會征集詩歌作品,其中的優秀作品于7月11日“中國航海日”當天揭曉。

你跟海洋的故事與詩情是怎樣的? 如何讓海洋詩歌創作煥發新的生命力?近日,第四屆中國詩歌學會會長楊克,著名詩人、活動評委藍藍,著名詩人黃禮孩以及獲獎的參賽者接受了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朝花夕拾》節目的專訪,分享了他們詩歌創作的體驗與感悟。

詩歌散文大海(2022深圳海洋詩歌季)1

“詩歌幫助我理解人生、理解生命、理解世界”

記者:黃老師您先給我們分享一下參加活動的感受?參賽詩歌作品給您一個怎樣的印象?特别是小選手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增進學習與鍛煉?

黃禮孩:深圳海洋詩歌季在深圳這個靠近大海的城市舉辦,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文化現象。但這一次我感覺活動的力度和寬度都比以往更大,因為主辦方在線上線下利用各種網絡平台,還有深圳地鐵等很多實體空間,所以參與人數衆多。詩人們對海洋的書寫各有不同,也正是通過這些不同的書寫來提醒大家關注大海、環境和地球,同時也通過文學詩歌來呈現大海不一樣的風貌。

我之前編過一本世界海洋詩選,後來又編了本中國海洋詩選。我知道在中國古典時代,寫大海的詩比較少。因為中國的文明誕生、發展于中原地區,很多詩人沒有航海經驗,若不是在海邊出生,對大海的書寫可能就比較少。而現在大量的詩人對海洋的認知跟以往不同,所以大家會展開多個角度,有不一樣的書寫。因此呈現的關于大海的詩篇很豐富、題材很廣泛、呈現手法較為多元,這也顯示了中國當下詩人處在一個創作的高峰期。海洋詩選作為一種類型詩歌,能夠豐富我們中國當代詩歌寫作的題材。

本次活動在充滿海洋氣息的深圳舉辦,能夠吸引更多的人關注深圳在文學方面的不同形态。這次就有很多小朋友參與到詩歌季裡來。今年的高考作文,北京卷就可以寫詩歌了,這提醒我們,對于中國這樣的詩歌大國而言,我們要從小施教,除古典詩歌外,也讓孩子們去接觸當代詩歌。所以小朋友參加這個詩歌比賽,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能夠把詩歌語言的藝術播種在他們心靈的土地上,這對他們人生的成長、對語言的訓練,都有非常好的幫助。

中國是詩歌大國,我們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在詩歌方面肯定有一定的素養,這會幫助我們理解人生、理解生命、理解世界。詩歌是對這個世界的一種認知,是語言的桂冠。更早地認識詩歌,對于我們生命的打開有非常多的幫助。因為詩歌裡面蘊含的不僅是語言的凝練和情感的豐沛,還有思想的靈動,它是具有創造性且自由的,這是很寶貴的精神。就像大海任何時候都是澎湃且自由的,大海的力量就像詩歌的力量,會給我們非常多的想象與創造力。

因此,無論是作為詩人、寫作者、普通人,還是小學生,去熱愛詩歌,通過詩歌來豐富我們的心靈、感受這個世界,都是有很大好處的。

詩歌散文大海(2022深圳海洋詩歌季)2

想與大海進行一場深層次對話

獲獎選手林國鵬今年31歲,來自廣東汕尾。他來自一個有着豐厚海洋文化底蘊的城市,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他的海洋詩歌創作帶來了豐沛的靈感。他說每當自己來到海邊,面對一望無際的大海,内心焦躁與煩惱的情感會慢慢平靜豁達。“無拘無束、洶湧澎湃的意念如同翻滾的海浪,一遍遍拍打我、催促我、追趕我,有那麼一刻我試圖離開海岸線,走到大海深處,想與大海之神進行一場深層次對話,我想告訴他我做好了一切與生活搏擊的準備。”他在詩中盡情宣洩對大海的感情,他寫道“敬畏與熱愛之情在我的紙上,引發一場海水倒灌。”

詩歌散文大海(2022深圳海洋詩歌季)3

與林國鵬同歲的另一位獲獎者,是一位失去自理能力的罕見病患者,來自甯夏固原,名叫魏金柱。與出生在海邊的林國鵬不同,他身處中國腹地,未曾見過真實的大海。他想象中的大海時而平靜,時而波濤洶湧。在他看來,一條小河也能擁有海的平靜特性,哪怕是路邊的小水坑,春風拂過,也能漾起層層波瀾。“即使是一個極其渺小的人,讓他遭遇生活的困境,他依然能勇敢坦然地面對它,就是了不起的。”魏金柱說。

詩歌散文大海(2022深圳海洋詩歌季)4

來自浙江省青田縣的朱馨钰,今年13歲,她寫的詩名叫《海和星空的由來》。她的創作靈感來源于童年的經曆,小時候調皮的朱馨钰意外打碎了外婆的花瓶,卻不曾想那是外公留下的東西,看到外婆傷心的樣子她想快快長大,把花瓶恢複原狀。于是,她産生了把“天空打碎”的聯想,“太陽掉進了海裡,倒映着黑色天空,有了點點繁星閃爍。等我長大了,我要努力将海底的碎片拼回去。”

詩歌散文大海(2022深圳海洋詩歌季)5

在詩歌理解的斷裂處架起一座橋

記者:作為評委,您對本次活動有什麼樣的印象?對于參選的詩歌作品有怎樣的感覺?

藍藍:從整個程序到具體的安排,組織者們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從收到的稿件數量來看,活動已經被很多人知曉,從另一個方面也反映出很多人都是熱愛詩歌的,也是需要詩歌來撫慰人心的,這是我最大的感受。

作為評委,經過初選送達我手裡的有100首,這裡面的作者有一部分是學生,甚至包括一些兒童,這是讓我感到驚喜的。這兩年我做了大量的詩歌教育工作,我覺得孩子們需要詩歌和其他的藝術形式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因為想象力是人類走向文明的重要能力,有了想象力才會讓我們意識到每個人和這個世界的萬事萬物都是有關聯的,所以我看到有一些孩子也來參加這個活動,我覺得至少是詩歌本身的魅力,以及這些年推動詩歌教育已經有了一些影響。

這些孩子的詩也寫的很好,進入中評的有十幾首是孩子們寫的,這是一個讓人驚喜的點。另外一些成年人寫的詩也讓我意外,因為這種沒有門檻的詩歌征文,參賽者的水平可能會參差不齊,但是這次我覺得好詩很多。

記者:您在詩歌教育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心血與努力,您能不能給我們談一談體會,聊一聊詩歌面對着什麼樣的現狀?從業者應該從哪些方面努力,以最大限度提高整體的審美素質?

藍藍:在中國,平時寫成年人詩歌的詩人很少再回過頭去寫兒童詩,我從我孩子的課本裡看到一些被選入教科書的當代詩歌,但遠遠不夠。我就意識到應該讓我們這些詩人自覺地為孩子們做一些事,彌補教科書中詩歌教育的不足。

詩歌散文大海(2022深圳海洋詩歌季)6

“詩是精神的海洋,而水總是相通的”

記者:在目前的詩歌創作中,您覺得有什麼趨向和特點?

楊克:廣東的小學生詩歌季做了11年,已經有上百萬的小學生參與其中。我覺得我們對小孩有一個誤區,以為他們年紀小不會寫,但恰恰小孩子比較純真和本色,他們表達的句子反而是非常獨特且奇特的。所以小孩來參加詩歌大賽,不僅是對他們的美學教育,能夠培養孩子們的詩心、審美和感恩,同時對我們大人的創作也是一個補充。大人小孩一起參與進來是特别有意義的事情。

記者:您作為第四屆詩歌學會的會長,您能不能總結一下國内詩歌創作的總體趨向并為我們介紹一下何處需要發揚、何處需要增強并完善?

楊克:就詩歌創作來講,這幾十年一直都挺活躍的。特别是随着互聯網的普及,微信上發詩歌的比發散文和小說的多,因為詩歌篇幅比較短,符合新媒體平台的傳播規律。

我覺得從當代來說,我們的寫作怎樣擁有更開闊的意識,如何更關心一個時代并用詩歌反映現實生活,最終達成“大我”與“小我”的結合是當今很多詩人應該思考的問題。不能僅僅着眼于書寫個人感受,當然這種個人感受若是寫得好,也是非常好的,并不是不能有這種詩歌,百花齊放方能春滿園。但從整體上來說,應該要有家國情懷,有對世界的關注、對國家的關注,這是詩人們應該強調的。

記者:當下社會中被冠以各種名目的詩歌聚會,對于整個詩歌創作而言是不是一種符合規律的形式?

楊克:從創作來講,已經不能說是非常符合規律的形式,但是詩歌的普及是需要這種活動的,這有利于詩歌走向人民、走向大衆。比如此次的海洋詩歌征文,不僅僅是詩人能夠參加,詩歌愛好者、普通的讀者、普通的作者都可以參加。舉辦的詩歌朗誦會等各種傳播活動,都屬于人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記者:請您在最後對大家說個寄語,來号召大家多讀詩、多寫詩。

楊克:我很多年前寫過一句詩,我覺得在這裡說很合适:詩是精神的海洋,而水總是相通的。

監制:郭靜、白中華

主持:蘇揚

編輯:謝雨竹、王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